郭雪湖
郭雪湖(台湾话:,1908年4月10日—2012年1月23日),本名郭金火,出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大稻埕番仔沟(今台北市大同区),日治时期台湾画家,是台湾近代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也是台湾胶彩画的先锋,曾与陈进、林玉山并列为「台展三少年」[1],也是台湾战后时期筹组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的主要发起及创始者之一。[2]
郭雪湖 | |
---|---|
![]() | |
本名 | 郭金火 |
出生 | 1908年4月10日![]() |
逝世 | 2012年1月23日![]() | (103岁)
国籍 | ![]() ![]() |
语言 | 台语、日语、华语、英语 |
职业 | 绘画 |
知名作品 | 松壑飞泉、南街殷赈 |
配偶 | 林阿琴 (1935年结婚—2012年结束) |
儿女 | 郭祯祥(长女) 郭松棻(长子) 郭香美(次女) 郭松年(次子) |
奖项 | 行政院文化奖 |
郭雪湖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本名 | |
汉字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生平
1908年,郭雪湖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大稻埕番仔沟(今台北市大同区),二岁时父亲死亡,母亲陈氏独立抚养长大,1917年进入大稻埕第二公学校(今台北市日新国小)就读,[3]:170被导师陈英声发现具有绘画方面的才华,而开始指导他学习艺术。1923年公学校毕业后,郭雪湖到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就读土木科,后来发现与志趣不合,就读一年后退学,在家自修绘画。郭雪湖是一位勤跑图书馆及自学成功的画家,他曾说:「我的绘画求精,不求多。」[4]
1925年,当时十六岁的他,由母亲带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画馆」门下学画习艺。蔡雪溪多才多艺,是当时有名的职业画师。「雪湖」之名即为蔡雪溪所命。他教导郭雪湖描绘观音、帝君等神像及裱褙的技艺,打开了郭雪湖走向艺术之路的大门。[5]:18
1927年,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举办,郭雪湖、陈进、林玉山入选为东洋画部的三位台湾人画家,因而有了「台展三少年」之称,一时声名大噪,当时郭雪湖入选的作品为《松壑飞泉》。[3]:170
郭雪湖欣赏乡原古统的作品,后来相识并创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乡原曾力劝郭雪湖要做一位职业画家,郭雪湖也记取此话,一生献身艺术。[5]:21-22
推展台湾美术运动
郭雪湖曾创办全台第一所经由教育局正式立案通过的「雪湖美术教室」,培育儿童绘画创作。此外,郭雪湖曾加入东洋画会「栴檀社」[3]:138-139、「丽光会」以及东、西洋绘画兼容的「六砚会」。[3]:171
「台阳美术展览会」(即「台阳美展」)成立后,曾担任多年东洋画部评委。二战后初期,受聘为长官公署咨议,与杨三郎等人筹组「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此外也担任「台湾全省学生美术展览会」审查委员及「台湾全省教员美术展览会」顾问等。1964年郭雪湖赴日研究考察,期间亦演变个人创作,也曾赴泰国、菲律宾、印度、中国大陆、美国完成多项大作并多次参与海外展览。[3]:171
1978年,郭雪湖与妻子林阿琴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里奇蒙区。[3]:1712007年,郭雪湖以九十九岁高龄获得第二十七届行政院文化奖[6]。200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国立台湾美术馆皆分别举办了「郭雪湖百岁回顾展」[3]:171,展出郭雪湖的重要作品。2010年,台北至善艺文中心策画「台展三少年──陈进.林玉山.郭雪湖」展[7]。
作品
- 〈松壑飞泉〉 1927 纸‧水墨 162 x 70 公分
- 〈圆山附近〉 1928 绢‧胶彩 91 x 182公分
- 〈南街殷赈〉(大稻埕) 1930 绢‧胶彩 134 x 195 公分[12]
- 〈莱园春色〉(雾峰) 1939 纸‧胶彩 223 x 149 公分
- 〈塔山烟云〉(阿里山) 1956 纸‧胶彩 73.5 x 96 公分
- 〈灯台涛声〉(日本千叶县犬吠崎) 1960 纸‧胶彩 54 x 70 公分
- 〈峡谷溪声〉(太鲁阁) 1978 纸‧胶彩 51 x 45 公分
- 〈群山烟云〉(优胜美地) 1981 纸‧水墨 63 x 72 公分
- 〈古都秋月〉(台南) 1982 绢‧胶彩 60.5 x 72 公分
- 〈霜朝〉(旧金山) 1982 纸‧胶彩 45 x 53 公分
- 〈雪村〉(匹兹堡) 1986 纸‧胶纸 64 x 78 公分
- 〈漓江月夜〉 2002 纸‧水墨 44.5 x 50 公分
参考数据
- . 台湾记忆. [201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 赵静瑜. . 中央社CNA. 2021-12-27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中文(繁体)).
- 国立历史博物馆. . 台北市: 艺术家. 2020.
- . 视觉素养学习网.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 林, 柏亭. . 台北市: 艺术家. 1993.
- 行政院文化奖揭晓 廖琼枝 郭雪湖获奖,自由电子报
- 凌美雪. . 自由时报. 2010-01-25 [201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31) (中文(繁体)).
过去两天有两档美术联展分别在不同地方开幕,其一是国父纪念馆的台师大美术系博士班联展,其次则是台湾创价学会于至善艺文中心举办的「台展三少年──陈进.林玉山.郭雪湖」展。二者看似无关,实际却串联了台湾美术承先启后的视野。
- 黄美惠. . 联合新闻网. 2012-01-25 [201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8) (中文(繁体)).
- 黄美惠. . 世界新闻网. 2012-01-24 [2012-01-26] (中文(繁体)).
- 游, 惠远. (PDF). 台湾美术学刊. 2016-07-20, (105): 28-39 [2023-10-17].
- 许文贞. . 中国时报. 2018-01-26 [2023-10-17] (中文).
- .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 廖瑾瑗. . 台北: 雄狮美术. 2001-12-20. ISBN 9574740315.
- 詹前裕研究主持。2003。《郭雪湖绘画艺术研究专辑》。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
- 谢里法。1979。〈四十岁以前的郭雪湖及其艺术:新美术运动里的「台湾画派」〉。
- 林柏亭。1993。《郭雪湖》。「台湾美术全集」9。台北:艺术家。
- 国立历史博物馆。2020。《台湾美术史辞典1.0》。台北:艺术家。
外部链接
- 郭雪湖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詹前裕. .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1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繁体)).
- .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201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体)).
- 声动美术馆:郭雪湖《南街殷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