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谢翱(1249年—1295年),字皋羽,号晞发子,晚号宋累,原籍福建路长溪县(今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万贤社区,一说为今福安市穆云乡咸福村人[1])。
谢翱 | |||||||
---|---|---|---|---|---|---|---|
诗人 | |||||||
![]() | |||||||
国家 | 南宋 | ||||||
姓名 | 谢翱 | ||||||
字 | 皋羽 皋父 | ||||||
号 | 晞发子 | ||||||
族裔 | 汉族 | ||||||
籍贯 | 福建长溪 | ||||||
出生 | 1249年 南宋福建路长溪县后街 (今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万贤社区) | ||||||
逝世 | 1295年 元朝江浙行省杭州 | ||||||
墓葬 | 谢翱墓 | ||||||
祠庙 | 谢翱纪念馆 | ||||||
| |||||||
著作 | |||||||
《登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晞发集》十卷、《晞发遗集》二卷、《晞发遗集补》一卷、《楚辞芳草谱》一卷等 |
生平
生于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时,文天祥在剑南州开府,谢翱率乡兵数百人参加文天祥部队,任咨议参军。后因事在文天祥移兵龙岩时,离开了部队。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谢翱悲不能禁,常暗中祭拜[2]。今浙江富春山西台留有“谢翱哭台”。入元不仕,漫游于浙东山水之间。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杨琏真伽挖掘绍兴宋故六陵,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的骨骸运回杭州,埋于“镇南塔”,谢翱与唐钰、林景熙等人伪装成乞丐,暗中取回骸骨,葬于兰亭附近的天童寺北坡。
至元二十三年与吴渭、吴思齐组织“月泉吟社”,其诗多寄寓对宋室沦亡的悲痛。至元二十五年夏,因浙东宋陵换遗骸事,迁居吴渭家中,教授吴渭之子,成立“汐社”。元贞元年(1295年)夏,至杭州,因病客死他乡。谥乐耕公。
关于籍贯的争议
谢翱本人晚年在公开场合多自称“粤人”或含糊其辞,而后其他史书与浙闽通志、州县地方志则一致认为其为福建人。[3]:29今对谢翱的籍贯,大体有以下两种说法:
参考文献
- 王应山 .《闽都记》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P296 .
- 方凤在《谢君翱行状》一文描述:“忆君(谢翱)始至时,留金华山中,岁晚为文祭信公(文天祥),望天末共器,复赋《短歌行》以寄余悲。自是与余为异姓兄弟,不忍离,离辄复合,每卧起食饮,相与语,意不能平,未尝不抚膺流涕也。”
- 霞浦县政协文史组. . 霞浦县: 霞浦县印刷厂. 1995年.
- . blog.sina.cn. [202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