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
生平
许劭年轻时名声高峻,喜爱品评人物,和堂兄许靖每个月都会举办月旦评的人物品评会[1]。在被汝南太守徐璆聘为功曹时,府中人听说许劭将要担任功曹,纷纷把坏习惯给改掉。同郡出身的袁绍辞濮阳令返回家乡,原本沿途车马壮盛,宾客众多,在要进入汝南郡界时,把宾客遣散,说道:「我的车马衣服怎么能被许劭看到。」。许劭品评人物的影响力可见一斑。[2]。许劭也擅长发掘人物,像是樊子昭、和洽等,在当时以此和郭泰并称。
轶事
曹操没有得志显名的时候,曾经置办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为他品评一番。许劭原本看不起他,于是曹操威胁许劭,许劭唯有退让。历史记载,评语有两个版本。《三国志》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则作“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当时曹操听后,大笑而去。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据此事改编:曹操去拜见许劭,问道:“我是甚么人?”许劭不答。曹操再问,许劭才说:“你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啊!”曹操听到后相当开心。其中许劭形象与正史相似,有鉴察人的品行、才能的名声。
亲属
评价
- 蒋济:“许子将褒贬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许文休。”(《三国志·庞统传》注引 蒋济《万机论》)
- 诸葛亮:“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诸葛亮文集》)
- 诸葛恪:“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 诸葛恪《与丞相陆逊书》)
- 汝南人:“平舆渊有二龙(指许劭与许虔)。”(《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山简:“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 葛洪:“许子将之徒,以口舌取戒,争讼论议,门宗成雠,故汝南人士无复定价,而有月旦之评。魏武帝深亦疾之,欲取其首,尔乃奔波亡走,殆至屠灭。”(《抱朴子外篇.自敍》)
- 范晔《后汉书》:“符融鉴真,子将人伦。守节好耻,并不逡巡。”(《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司马光:“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浑肴,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滂、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
- 王相:“东汉名士许劭好评人,时人称之‘月旦评’。”
- 郝经:“处士尽矣,汉已亡矣,劭犹硁硁以吻颊为能,揭揭焉为月旦评,奔走夺命,幸而获免,岂尚德之士哉。”(《郝氏续后汉书》)
注释
- 《后汉书》本传
- 《后汉书》〈许劭传〉:「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賔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 《太平御览》卷五五六引《豫章记》曰:许子将墓在郡南四里。昔子将以中国大乱,远来渡江,随刘繇而卒,藏于昌门里。于时汉兴平二年也。
- 《三国志》卷三八《许靖传》载,靖“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胁。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又《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曹丕《典论》曰:“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座,至于手足相及。”
- 《三国志》卷一0《荀彧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逸士传》
- 《三国志》卷四九《刘繇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异同杂语》
- 《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曹丕《典论》曰:「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座,至于手足相及。」
参考书目
- 《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