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璆
生平
打击贪腐
徐璆年少博学,被朝廷征聘,举荐高第,后官拜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姊之子张忠为南阳太守,贪腐非常严重,太后遣中常侍说情,徐璆对曰:「微臣身心为国,不敢接受命令。」太后大怒,提拔张忠为司隶校尉,以此威吓,徐璆到了荆州,立刻调查张忠案,使冠军县令上书大司农,将其事公诸于众,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一并定罪,威风大行。[3]
黄巾之乱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张角相约信众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黄巾起义爆发。
六月,徐璆与秦颉联合出击,击败黄巾军,斩杀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余万人占据宛城。朱俊与徐璆及秦颉合兵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无法攻克,[4]京师有奏议征朱俊回师,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未行。但消息传开,朱俊急迫,进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俊又因兵力不足,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俊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注意力被引开,朱俊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官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俊认为如果接受的话,会让百姓有利则为贼,无利则乞降的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可是数战不克,朱俊登上土山观望城内情势,明白黄巾军乞降不成且毫无退路,因而拚死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俊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俊大破,朱俊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而秦颉对韩忠积怨已久,便将他杀死。这举令黄巾余党不安,推孙夏为帅,据守宛城。[5]
先前在南阳涉贪被举报的张忠怨恨徐璆,联合宦官诬陷徐璆,使徐璆代罪征敌,由于徐璆破黄巾有功,得免官归乡,后迁汝南太守[6],转东海相,政绩良好。[7]
演义记载
仅在第二十一回登场,叙述袁术病死后,由姪子袁胤护送灵柩与家属至庐江,被徐璆杀尽,夺得传国玉玺后直接献上曹操。曹操大喜,封其为高陵太守(史实上汉末无此郡名,仅有县名)。自此不再登场。
参考数据
- 《先贤行状》曰:璆字(孟平)〔孟玉〕,广陵人。
-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
-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
-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朱)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赵)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
-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俊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周边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围,忠果出战,俊因击,大破之,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余级。忠等遂降。而秦颉积忿忠,遂杀之。余众惧不自安,复以孙夏为帅,还屯宛中。
- 《后汉书·许劭传》: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
-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衞宏曰: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汉高祖定三秦,子婴献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仍带玺绂,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賔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奉以上光武。孙坚从桂阳入雒讨董卓,军于城南,见井中有五色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浚得玺。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求之。术得玺,举以向肘。魏武谓之曰:「我在,不听汝乃至此」。时璆得而献之。
-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裴松之注: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
-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