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屿西台

西屿西台,又称作西屿古堡西屿西砲台,是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清代军事遗址,同时也是澎湖现存最完整和最大规模的古砲台,当前属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1]

西屿西台
西台古堡、西屿西台、西屿西砲台
西台古堡外观
位置 台湾澎湖县西屿乡
坐标23.5640734566552°N 119.489281467657°E / 23.5640734566552; 119.489281467657
建成时间 清朝光绪12年(1886年)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关塞
详细登录数据
开放正常开放中、售票参观

历史

清治时期

西屿自明郑末年时即设置炮台,西元1683年(明郑永历37年、康熙22年),清水师提督施琅将率舰攻打澎湖,明将刘国轩为强化澎湖而兴建砲台,清廷占领后,则延用明郑时期构建的砲台做为防御设施。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西屿西台加以改建,直到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在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战争结束后归因台湾建省,为因应防御海上敌舰攻击,台湾巡抚刘铭传亲履澎湖会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岛孤危绝险,为闽台门户,必须御筑坚厚砲台,购置精利大砲,选派劲旅驻扎,方足以守御。」多次奏请加强澎湖的海防,最终任命澎湖总兵吴宏洛建造,在委请德国技师鲍恩士协助下改建,最终西屿西台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完工,并配备其有6及12吋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砲各一门、10吋同型砲二门及铜砲二门,即为现今所遗存的砲台。

日治时期

1895年(光绪21年),归因乙未战争使日军登陆澎湖,日舰畏惧于西屿西台的火砲威力,转由湖西里正角海岸登陆,西屿西台因位于澎湖岛的最西侧,无法火力支持澎湖岛东侧的拱北砲台,最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火砲威力,澎湖则在三天内完全攻陷。

日军在占据澎湖岛后,随即起调查和测绘澎湖各砲台之标高和配备,因为防止敌军由西方登陆及袭击。同年则将西屿西台改称西屿西砲台,并于外垵西侧高地增建新砲台一处,且配备多种砲门,1901年(明治34年),再度改建成西屿西堡垒,其任务为以重砲从西屿灯塔一带的海面射击,以掩护东堡垒可向其北方湾内射击,1919年(大正8年)因调整澎湖要塞兵备,其中西堡垒改称为「西砲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美军采跳岛作战方式,因西屿西台得以未遭砲毁而保存至今。

战后时期

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西屿西台名列其中。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废除一级古迹分法,西屿西台改为国定古迹

设施

西屿西台占地8公顷,配置大略呈内凹方形系统,当前保留建筑包括外堡门、外土垣、内壕沟、内堡门及内土垣、砲座、甬道、兵房、内校场,其有6及12吋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砲各一门、10吋同型砲二门及铜砲二门,砲台和兵房及甬道主体结构为砖石混合砌筑,墙体外侧以当时最新的铁土材料做为粉刷层。[2]

其中,西屿西台正面入口筑有双重拱门,外堡门上方镶嵌刘铭传亲题的「西屿西台」门额,砲台内部分布许多拱顶、甬道,两侧兵房的砖砌房间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发生战况,官兵可以在甬道内往来联系。

图辑


相关条目

澎湖地区的砲台遗址

其他相关

参考数据

  1. . 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2. 何中华建筑师事务所. . 澎湖县政府. 1989.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西屿西台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