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埤
虎头埤,位于台湾台南市新化区虎头山麓、盐水溪支流许县溪流域的水库,因山势状如狰狞虎头而得名,据历史记载为台湾第一水库,属于农业灌溉用的小型水库。[1]
虎头埤 | |
---|---|
![]() 虎头埤一景 | |
![]() ![]() 虎头埤在台湾的位置 | |
国家 | ![]() |
位置 | 台南市新化区礁坑里 |
现状 | 使用中 |
始建 | 1846年 |
激活 | 1863年 |
所有者 | 嘉南农田水利会 |
水坝和溢洪道 | |
水坝类型 | 钢筋混凝土低堰 |
高度 | 7(23英尺) |
长度 | 470(1,542英尺) |
坝顶海拔 | 39(128英尺) |
坝顶宽度 | 5.5(18英尺) |
溢洪道 | 排洪闸门10座,溢洪孔12孔 |
溢洪道类型 | 闸门控制溢流堰 |
溢洪量 | 431 m3/s(15,200 cu ft/s) |
形成 | 虎头埤水库 |
总容量 | 1,357,000 m3(47,900,000 cu ft) |
有效容量 | 841,000 m3(29,700,000 cu ft) |
集水面积 | 7.15 km2(77,000,000 sq ft) |
表面积 | 0.27 km2(2,900,000 sq ft) |
正常水位 | 37米(121英尺) |
简介
虎头埤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由大目降街(今新化)农民欧阳安所辟建,用以蓄水灌溉农田。同治二年(1863年)周懋琦拨款扩建,始稍具规模。
日治时期,当局曾经整修堤防、设立闸门,并美化湖畔。其时虎头埤水域面积已扩展至约0.27km²,埤畔草木扶疏,埤水清洌可鉴,两岸小径交错,埤中小岛处处,又有虎月亭、吊桥点缀其间,景色清幽,为台湾知名风景区。1927年8月,获台湾日日新报读者票选为「台湾八景十二胜」当中的第九胜。1929年该地建新化社,主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与天照大神,1943年升格为新化神社,今仍有新化社石碑及神社台阶及平台遗迹。
1954年,又以「虎埤泛月」获得台南县文献委员会选定为「南瀛八大景」之一。今日则成为台南都会区主要旅游去处,并划入西拉雅国家风景区的管辖范围。另外这里通常也是每年元旦举行升旗典礼的地点(国庆日升旗典礼则在台南市政府永华市政中心)。
其他
- 虎头埤之「埤」意指「贮水池」,闽南语读作「bi」。在国语中理论应读「ㄆㄧˊ」,但当地居民亦多以其「碑」边旁而读「ㄅㄟ」,使得当地也可见「Hutoubei」之英译。但据教育部国语辞典,若读此「ㄅㄟ」则通「碑」字,意指土地在上之石为「碑」,土石下洼之地为「埤」,故古人有土埤之高处立其石为碑,素有「碑埤」共生之义。
交通指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