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徽
苏联国徽(俄语: / Gosudarstvennyiy gerb SSSR [注 1])激活于1923年7月6日,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徽 | |
---|---|
![]() | |
版本 | |
![]() 印刷版的苏联国徽 | |
细节 | |
用户 | ![]() |
激活 | 1922年7月6日(最初版本) |
废止 | 1991年12月26日(最后版本) |
盾 | 地球、镰刀锤子 |
扶盾 | 麦穗 |
格言铭饰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其他元素 | 红星、太阳 |
使用 | 1956年至1991年的苏联国徽 |
历史
第一版(1923-1936)
.svg.png.webp)
第一版苏联国徽的计划在1923年7月6日的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CIK)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同年9月22日完成全部设计[1]。其设计在1924年苏联宪法中有明确规定:“苏联国徽由旭日照耀的地球之上的锤子与镰刀组成,周围环绕着麦穗,写有六种文本(俄文、乌克兰文、白俄罗斯文、格鲁吉亚文、亚美尼亚文、阿塞拜疆文 [注 2])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徽顶部有一颗红星。”
第二版(1936-1946)
.png.webp)
根据1936年苏联宪法,苏联由11个共和国组成。因此这一版与前一版的主要不同之处即是十一条丝带上用十一种语言写着苏联国家格言。同时,俄语作为全联盟的通用语言,其所书标语从左侧的丝带移至中央。
描述
国徽表现了苏联传统的锤子与镰刀和地球上的红星,以及用苏联各社会主义共和国语言写成、按宪法提及的顺序倒排的苏联国家格言缠绕的两束麦穗。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苏联自治共和国均有自己的国徽,且受到苏联国徽很大影响,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徽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 Bolotina, S. . Nauka i Zhizn. November 1983: 20–24. ISSN 0028-1263 (俄语).
- Герб ССС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俄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