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塘道

蓝塘道英语:)是香港岛湾仔区跑马地的一条上山道路,全长1.5公里


蓝塘道近黄泥涌道的斑马线行人过路口
命名日期1932年10月7日[1]
道路长度1.5(0.93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时
双线双程
地点香港湾仔区跑马地
起点北段:黄泥涌道
南段:大坑道(近玛利曼小学
终点北段:大坑道(近黄泥涌峡道
南段:蓝塘道尽头法国国际学校(中学部))
建造
通车约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
蓝塘道9号黄泥涌谭公庙
位于蓝塘道42号的前防空洞入口
蓝塘道60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办事处
蓝塘道118、120号
蓝塘道123号玛利曼中学入口

位置

蓝塘道分为两段,互不相连。北段位于成和道以东,乐活道大坑道以西,它连接跑马地马场之东南的黄泥涌道及山上的大坑道黄泥涌峡道回旋处。而南段是一条上山路尽头,从大坑道玛利曼小学之处开始直到法国国际学校(中学部)门前作结。

历史

蓝塘道街名取自昔日跑马地山腰的天然水潭「蓝塘」,位于现今蓝塘道和冬青道交界。[2]其水源来自黄泥涌峡一带的溪流,再经蓝塘流出维多利亚港。由于当时水源清澈,在大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还可以作沐浴之用。[3][3][4][4]

在1941年12月18日至20日香港保卫战期间,香港义勇防衞军曾被派往黄泥涌峡一带参与战事,并分批驻守蓝塘道等多个地点,其后失守。[5][6]同年12月22日,蓝塘道发生日军屠杀华籍平民的事件,[7][8][9][10][11][12]有大约30位平民被杀。[5]

经过数十年的变迁,今日的蓝塘道一带已经成为豪宅区,北段起点一带多为单幢式豪宅,有些更可享跑马地马场景;而终点为中低密度豪宅区,环境清幽,居民多为名人及作风低调的富豪。不过大部分楼宇发展规模并不算宏大,很多楼宇也只有约数十伙单位。至于大坑道以南的南段则以学校为主。[13]

沿路著名景点

蓝塘道是一条斜路,其中有几段的路面十分陡峭。北段是豪宅区,也有一些商舖和几间历史颇久的精品酒店;而南段则以学校为主。

北段

  • 9号:该处有黄泥涌谭公庙黄泥涌天后宫,并座落于云地利道的路边小山上,善信要徒步石级十数而至其庙宇。谭公庙于1901年由黄泥涌村村民兴建,用以取代位于养和医院现址附近之山坡、因市区发展而遭拆卸的旧谭公庙。[4]相传旧庙拆卸之后,有一位自称谭公化身的神童坐在现今谭公庙所在之处,命令当地村民于该处建庙,故被村民认为该处是谭公心目中的兴建新庙之地点,并需要兴建新庙以继续庙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炸弹投于庙前,若然爆炸会导致数百人丧生,但最后未有爆炸,被认为是谭公显灵的证据。[3]而天后宫位于谭公庙后座,[14]亦于1901年兴建。[15]该两座庙宇后来于1929年被华人庙宇委员会接管至今。[4]
  • 60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办事处[16]香港芭蕾舞团总部[17]所在处。前为赛马会小学。
  • 118及120号:由两座半独立房屋所形成的一个建筑物,该地于1937年由余仁生创办人余广培之子余东旋购下,再于1939年至1940年间建成这些房屋,而余东旋本人同时也在蓝塘道和蟠龙道一带拥有其他物业。该建筑物楼高三层,采用国际现代主义风格(International Modern Style),[18]并于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19]
  • 123号:玛利曼中学,著名天主教女校,于1957年迁至此处。

南段

交汇道路

北段

南段

交通

现时有城巴1号线(来往摩星岭跑马地(上))、1M线(来往会展站黄泥涌峡)、8X线(来往小西湾(蓝湾半岛)大坑道)和A17线(来往深湾机场)途经蓝塘道。[21][22]另外,香港岛专线小巴5号线(来往香港仔中心骆克道[23]也途经蓝塘道。香港电车的跑马地总站位于蓝塘道北段起点附近。[24][25]

跑马地(下)巴士总站也位于蓝塘道北段起点位置。但所有使用该站的巴士路线均只从黄泥涌道出入口处出入,而不驶入蓝塘道其余部分。[26]

参看

参考文献

  1. . 香港地方. [2012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1日).
  2. Rodrigues, Albert. . Matthews, Clifford; Cheung, Oswald (编).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3. ISBN 978-962-209-472-7.
  3. Wordie, Jason. .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6–149. ISBN 962-209-563-1.
  4. (PDF). [2012-05-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17).
  5. Banham, Tony.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4: 115 & 307. ISBN 978-0-7748-1045-6.
  6. Luff, John. . Hong Ko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67: 77. ASIN B0006CQ0FQ.
  7. Christina Ching Tsao.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152. ISBN 978-962-209-714-8.
  8.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29).
  9. Poy, Vivienne.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0 & 217 [2012-05-22]. ISBN 978-0-97368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10. Harrop, Phyllis. . London: Eyre & Spottiswoode. 1943: 83–84.
  11. Liu, Shuyong. .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7: 109. ISBN 978-7-119-01946-8.
  12. Chamberlain, Jonathan. . . Blacksmith Books. 2007: 209. ISBN 978-988-99799-8-0.
  13. . 东方日报. 2011年11月2日 [2012年5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4日).
  14.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2).
  15. (PDF). [2012-05-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15).
  16.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17.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18. (PDF). [2012-05-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17).
  19. (PDF). [2012-05-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2-15).
  20.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1).
  21. . 城巴.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2. . 城巴.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0).
  23. . 运输署. [2012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23日).
  24. (PDF). 香港电车公司. [2012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年7月13日).
  25. (PDF). 香港电车公司. [2012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年10月10日).
  26. . 城巴. [2012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蓝塘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