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民伟
蒙民伟,GBS(英语:,1927年11月7日—2010年7月21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1],祖居广州,是香港信兴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代理乐声牌家庭电器及影音产品,人称「蒙叔」,有「电器大王」之称,同时兼任东亚银行非运行董事[2]。他亦热心于公益事务,尤其于教育方面,一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及中学(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的设施都以其命名。2010年7月21日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82岁[3][4]。
William Mong Man Wai 蒙民伟 GBS | |
---|---|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 | 1927年11月7日
逝世 | 2010年7月21日![]() | (82岁)
国籍 | ![]() |
配偶 | 杨雪姬 (1958年结婚—2002年离婚) 王蓓芬 (2002年结婚—2010年蒙逝世) |
儿女 | 子:蒙德扬、蒙德聪(殁)、蒙德勋 女:蒙倩儿、蒙蕙儿、蒙藻儿、蒙珮儿 |
父母 | 父:蒙国平 母:黄花沃 |
职业 | 企业家、慈善家 |
生平
背景
蒙民伟的双亲是为在日本出生的第二代华侨,其祖父及外祖父在明治期间移居九州长崎,父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成婚,按传统回乡祭祖,随后在香港定居。父亲蒙国平在三菱香港分公司任职,期间蒙民伟与大姊瑶英(Stella)、二兄民杰(Jeffrey)、四弟民德(Martin)及两名妹妹瑶琴(Lillian)和瑶珍(Esther)先后出生。其后蒙国平辞去三菱的职务,与两名弟弟合资经营裕信祥(Yue Shun Cheung),最初贩卖电器用品,日后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建材、食品等出入口业务,是旭味(Asahi Aji)调味粉和花王石碱(Kao Sekken)的香港代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蒙民伟在喇沙书院就读,香港日治时期他到广州继续了一年学业。1945年举家迁返香港,蒙民伟于1946年重返喇沙完成最后一年高中课程,并参加清华大学入学试,获取录到北平选修航空工程,惟国共内战被迫中断学业,并返港加入叔父的公司工作。1949年下半年蒙民伟被父亲送往日本留学,虽然父母均能操流利日语,但由于日本侵华,中国人痛恨日本人,为怕被人误会,两人出外绝不会说日语,在家中大部分时间亦说粤语,而孩子们则全部使用粤语,故此蒙民伟刚到日本时连一个日本字母亦不会。他在留学期间寄居于父亲三菱旧同事原清(Hara Kiyoshi)在东银座的家中,年已22岁的他获安排入读千代田小学,被校内的小朋友称为「大阿哥」(Oniichaman),仅用了1个月便念完一年级,花了6个月便念完小学课程,练得一口流利日语[5]。
创业
蒙民伟在日本学习近两年后回港,于1952年开设信和公司,从日本入口胶花、陶瓷等杂货,在先施及永安等百货公司出售。其父亲一向与松下电器有业务往来,通过父亲的推介,蒙民伟于1953年8月15日以3万港元资本成立信兴行(Shun Hing Hong),取意「有信则兴」,开始与松下发展业务,公司连同蒙本人合共只有三人,当时信兴行仍以入口杂货为主,商品包括仿制真珠手袋、雨伞、运动鞋、塑料电线等,以至78转黑胶唱片。
信兴行最初入口的「National」品牌产品是PL-420型真空管手提收音机,以电池发动,于1954年向松下订购30部,对双方而言均为大订单,蒙民伟并为品牌取名「乐声牌」。期间蒙民伟与松下的子公司松下电器贸易进行总代理权的商讨,惟一直未能落实,最终蒙民伟与松下电器贸易行政总裁阵内恒雄(Jinnai Tsuneo)一同到位于大阪的松下总部会见松下幸之助,经蒙民伟游说后,两人握手作实,松下将香港与澳门的总代理权交予信兴行,此后双方从没有就总代理权签署文档,是全世界松下代理中唯一没有书面契约的代理。
取得代理权后,蒙民伟更加落力,更向未婚妻杨雪姬许诺要卖出1万部收音机后才结婚。1957年松下向竞争对手索尼购买半导体器件再装配成自家品牌的晶体管收音机,对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及水上居民而言,用电池发动的晶体管收音机非常方便,香港虽然是小市场,但蒙民伟通过华商网络,利用香港作为自由港的优势,将松下的产品转口到东南亚地区,利用大数量争取更优惠价格,赚取差价,其再出口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当地松下代理店还低,如新加坡代理「Hagenmeyer」便曾向松下总公司投诉蒙民伟的水货扰乱市场价格。蒙民伟仅花了一年,便于1958年达成销售1万部收音机的目标,并正式迎娶杨雪姬。
电饭煲

1955年东芝推出名为「电饭煲」(Denkigama)的电饭煲,在盛米锅与发热器之间注水加热煮沸,再藉沸水间接将米煮成饭。松下其后成立电饭煲部门,其部份负责人坂本达之亮开发一款名「炊饭器」的电饭煲,直接将把锅内的米煮成饭,免却每次煮饭均需添水的麻烦。坂本带了几个新产品造访在东京营商的蒙国平,并展示及示范其用途,蒙国平意识到新产品的商机,随即通知在香港的儿子,当时香港人是烧火水炉、炭炉或柴灶,用瓦锅煲饭煮粥,蒙民伟亦意会到电饭煲将会带来一场厨房现代化革命,而当时市面居领导地位的欧、美电器制造商没有同类产品,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倾全力开发市场。
蒙民伟向松下订购100个电饭煲运到香港,当时战后不久,香港人仍有反日情绪,更认为日本货品质差劣,戏称为「日半货」,意谓产品用不上一天半便会坏掉。加上电饭煲为新产品,单看其白色外表,没法知道其用途,更有人误会其为新式痰盂。蒙民伟采用亲身示范作为推销方式,与两名下属带着电饭煲、糯米和腊肠挨家挨户向主妇示范无火煮饭,主要为北角一带的中产家庭,赢得顾客口碑。其后蒙民伟开始在铜锣湾的大丸百货内及附近的戏院前、新界的餐厅和日本人俱乐部推销电饭煲。经过连串的努力,成功赢得「电饭煲即是乐声牌」的印象,销售量由最初的100个激增至1965年的每年88,000个,占松下电饭煲出口量的一半。
电饭煲的成功,除了归功于推销手法得宜外,更与蒙民伟细心的观察力分不开。他注意到香港人在煮饭时候,喜欢顺便将咸蛋、腊肠或用架盛碟上的𩠌菜在饭面蒸熟,但蒸的时间很重要,于是便经常打开锅盖查看,但一打开盖看,饭就容易夹生,蒙民伟因此便向松下要求在锅盖上嵌一个玻璃窗,以便观察煮饭的生熟程度。松下的技师佐野启明在锅盖上加上一面向内凹陷的玻璃窗,解决水蒸气遇上玻璃凝成水份倒流的问题,而坂本再为这香港版电饭煲加上一个黑色半月形手柄,一直沿用数十年,直到电脑型电饭煲兴起才止。50多年来经蒙民伟手卖出的电饭煲约有1,000万个,一个连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达到3,000公里,可以比拟万里长城。
向索尼说不
1963年蒙民伟随同松下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消费者电器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其时正锐意开拓美国市场的索尼亦有参展,蒙民伟在展馆内碰见当时担任副社长的盛田昭夫,盛田与他闲聊一会后,邀请蒙民伟下次到日本时再会面。
蒙民伟在参观完展览会后再往欧洲转了一圈,才飞赴东京,他致电盛田后两人相约翌天吃饭。盛田在柳桥的高级茶屋宴请蒙民伟,席上盛田询问他可否替索尼办事,其时一间公司挂两个招牌分别代理敌对公司的产品十分普遍,蒙民伟以跟松下幸之助有约在先而予婉拒。
二十多年后,盛田昭夫访问香港,在富丽华酒店向财经界人士发表索尼发展「Walkman」的演讲,蒙民伟亦有列席,在聚餐及交谈时间向盛田打招呼,盛田一把拉着邻座的太太介绍说:『这一位是蒙先生。回绝索尼代理权的,世上只有他一个。』
三种神器
1960年代在日本是「三神器」——黑白电视机、雪柜及洗衣机最畅销的年代。「信兴行」在1960年更名为「信兴电器贸易」,更获得松下有股份的星牌(JVC)影音产品总代理权,信兴于1962年在尖沙咀重庆大厦地下开设首家乐声牌陈列室。
蒙民伟亦开始引入松下的白色家电,作为头砲的雪柜却因松下没有商业性输出经验而接连受挫。首张订单30个雪柜包装在密封木箱内于船运途中全数损坏;第二次订购80部,松下汲取经验改用框架,但却因用错长钉将雪柜壁上开了一个一个小钉洞,蒙民伟一气之下将有洞的雪柜运回九龙塘家中的花园,排成一行,晚上睡在上面。蒙民伟为此事在1966年乘以父母之名设宴招待松下高层,来宾包括松下幸之助夫妇及松下正治夫妇,蒙民伟致辞:『松下实在了不起。在雪柜也开了洞,还免费附送铁钉。我想,松下首创这种把空气往外送的雪柜。』把松下幸之助气过半死。但从此松下在物流上加倍小心,更邀请蒙国平担任顾问,输出的家电因改良包装更有长足的发展。
随着1970年代香港新兴中产阶层的出现,住屋环境的改善,无线电视的启播,香港对「三种神器」的需求日增,蒙民伟重视商机,深明以客为先的道理,更懂得产品的宣传,早于1962年已在弥敦道上竖立当时全港最大的霓虹光管招牌,并举办大型产品展览会,广设产品陈列室,配合周全的售后服务,使乐声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迄立数十年不倒。
家庭
蒙民伟一直在位于九龙塘的大宅居住,是其父亲于1943年以22,000日本军用手票购入。蒙民伟的父亲蒙国平于1981年去世,而母亲黄花沃于8年后的1989年相继离世。
1945年蒙民伟经父执朋友介绍,认识侨居神户并在关西学院大学就读的杨雪姬(Serena Yang Hsueh-chi),当时蒙刚开始与松下合作,在他赴日谈生意时,两人才有机会见面。当杨雪姬毕业后,获颁文学士学位,经蒙及其父介绍进入松下工作。1958年两人成婚,杨雪姬为蒙家诞下三子三女,长女蒙倩儿(Cynthia)在婚后翌年的1959年出生,1962年诞下长子蒙德扬(David)、1964年次女蒙蕙儿(Viola)出生,但次子蒙德聪(Duncan)仅1岁多便因感染斑疹伤寒而早夭,杨雪姬自此放弃工作,专心留在家照顾孩子,幼子幼女蒙德勋(Stephen)及蒙藻儿(Josephine)分别于1970年及1971年出生。
蒙民伟经常往内地公干,在上海投资时,于1989年认识了比他年轻30多年在日本餐厅工作的女侍应王蓓芬,其后更协助王蓓芬取得单程证来港定居,两人育有幼女蒙珮儿(Perlie)(1994年出生),而蒙民伟与杨雪姬维持了44年的婚姻最终步向破裂,于2001年宣布分居,一年后正式离婚,高院法官夏正民(Justice Michael Hartmann)基于蒙、杨年纪大,而双方子女已成年,运用酌情权,将42日冷静期浓缩为一日,于2002年1月22日双方回复自由身,涉及46亿港元巨额家产,两人最终庭外和解,传闻杨获得10亿港元赡养费。蒙民伟离婚后顺理成章与王蓓芬注册结婚。
杨雪姬于丈夫与王蓓芬之女儿(蒙珮儿)出生后,与蒙民伟的关系日渐疏离,毅然决定于1994年在62岁之龄以访问学生身份进入香港大学修习心理学,更成为心理学系名誉高级附属研究员,其后于2010年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长子蒙德扬(香港赛驹「日就月将」、「日新月着」、「日颂月赞」马主)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取得电子工程学位,于1985年回港渡寒假时被蒙民伟安排到松下实习,一住四年,再赴圣塔克莱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修读工商管理硕士,期间更负责信兴在旧金山的分公司营运工作。于1991年学成后回港正式加入信兴集团,逐渐接棒成为第二代领导人。蒙德扬的妻子为居港日侨园田惠美(Sonoda Emi),外父是味之素的总裁之一。蒙民伟长女蒙倩儿在信兴投资部门担任兼职,而其余三名儿女则长居美国。蒙民伟疼爱幼女蒙珮儿,她自4岁开始习琴,考获钢琴演奏级,曾在刘诗昆中心举行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冠,蒙民伟更安排她在信兴集团创业55周年晚宴上献技表演,并在「郎朗乐声献香江」演奏会中与郎朗表演四手联弹。
蒙民伟工余时喜欢钓鱼、游泳及打高尔夫球,能操流利粤语、普通话、沪语、英语及日语。他经常对员工说「要积谷防饥、绝不投机」。
晚年
蒙民伟于1995年证实患上前列腺癌,于2010年年初病情持续恶化,入住养和医院,更缺席信兴每年举办的传媒春茗,其后出现肺炎及血科病,时任特首曾荫权和商界朋友都曾往探望,留医多月后,于7月21日傍晚病逝,家人子女陪伴在侧[6]。7月29日在香港殡仪馆一楼大堂设灵,曾荫权伉俪、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和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等到场致祭[7],翌日早上8时30分开始安所仪式,徐立之和蒙民伟儿子蒙德勋先后致辞,9时30分举殡,葬礼以天主教仪式举行,担任扶灵嘉宾有曾俊华、阪本俊弘、徐立之、松永大介、周亦卿、顾秉林、李岩松、潘永华、陈瑞显和梁智仁,灵柩送往歌连臣角火葬场火化[8]。
慈善活动





蒙民伟于1984年设立「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以回馈社会,并将信兴集团的百分之十的利润拨入基金。自以成立来,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支持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截至2009年捐赠已逾5亿港元。
蒙民伟热心资助教育文化事业,惟捐资一定是要帮助理工科,在香港各所知名大学内也可以看到以蒙民伟命名的楼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科研大楼、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大楼、香港大学的医学大楼、香港城市大学行政及办公室大楼、香港岭南大学学生宿舍大楼等。在香港浸会大学还有蒙民伟广场,香港都会大学有蒙民伟电脑实验室,香港教育大学有蒙民伟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则成立了香港首间「蒙民伟半导体实验室」,促进纳米科技研究。蒙民伟亦有资助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教育事业,在清华大学有学生文化活动中心、蒙民伟理学馆、医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10]、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蒙民伟眼科中心等,同时捐助南京大学科学技术馆[11]、暨南大学理工楼、天津南开大学教学实验大楼[12]、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等。1996年蒙民伟捐赠150万英镑予英国剑桥大学悉尼·苏塞克斯学院,兴建一幢多用途讲学及会议厅大楼,获命名为「蒙民伟楼」,是剑桥大学首幢以亚洲人命名的建筑物。
2007年11月在蒙民伟庆祝八十大寿时,基金斥资1,000万港元成立「蒙民伟国内香港大学交换生奖学金」,分别资助6所内地大学及6所本地大学的理工及工程科的学生进行交流[13]。
由「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赞助或兴建以蒙民伟命名的教育大楼包括:
- 英国剑桥大学「蒙民伟楼」;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蒙民伟眼科中心」;
- 清华大学「蒙民伟理科馆」;
- 清华大学「蒙民伟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蒙民伟楼──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 国立清华大学「蒙民伟楼──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 南京大学「蒙民伟楼」;
- 南开大学「蒙民伟楼」;
- 浙江大学「蒙民伟楼」;
- 暨南大学「蒙民伟理工楼」;
- 香港大学「蒙民伟楼」;
- 香港中文大学「蒙民伟楼」;
- 香港中文大学「蒙民伟工程学大楼」;
- 香港科技大学「蒙民伟纳米科技研究所」;
- 香港城市大学「蒙民伟楼」;
- 香港理工大学「蒙民伟楼」;
- 香港浸会大学「伟衡体育中心」(与何善衡联合命名);
- 香港浸会大学「蒙民伟广场」[14];
- 香港都会大学「蒙民伟电脑实验室」;
- 香港教育大学「蒙民伟图书馆」;
- 岭南大学「蒙民伟学生宿舍」。
以蒙民伟或家人命名的学校:
- 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
- 中华基督教会蒙黄花沃纪念小学,以蒙民伟先母黄花沃命名,位于屯门田景邨,是香港第二所采用标准中学校舍的小学;
- 已停办的香港学位教师会蒙杨雪姬幼稚园,以蒙民伟前妻蒙杨雪姬命名,位于马鞍山;
公职
荣誉
参考数据
- 书本
- 《由乐声牌电饭煲而起》,利琦珍、中野嘉子、王向华 合著,香港大学出版社,ISBN 962-209-682-4
- 注脚
- . cuhk.edu.hk. [201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中文(香港)).
- (PDF). hkbea.com. 2010-07-22 [2010-08-02] (中文(香港)).
- . on.cc 即时新闻 (ON.CC (BVI) LTD). 2010-07-21 [201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881903.com 即时新闻 (Hong Kong Commercial Broadcasting Co Ltd). 2010-07-21 [2010-07-21].
- . wenweipo.com. 2008-03-05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中文(香港)).
- . 明报. 2010-07-22 [201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6) (中文(香港)).
- . wenweipo.com. 2010-07-30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3) (中文(香港)).
- . takungpao.com.hk. 2010-07-31 [2010-08-02] (中文(香港)).
- . hk.apple.nextmedia.com. 2010-10-21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4) (中文(香港)).
- .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2006-10-19 [2010-06-08] (中文(简体)).
- . 南京大学报. 2003-09-30 [201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 . 天津侨网. 2008-10-27 [201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中文(简体)).
- . 科学网. 2007-11-12 [201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8) (中文(简体)).
- . hkbu.edu.hk. [201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5)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