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
生平
幼年聪明强记,五岁入私塾,四书五经诸子之书,多能背诵。[1]1911年,入存古学堂,受教于廖平、刘师培二先生。1918年毕业后,返乡办私塾。期间任教于重庆府联中和重庆省立二女子师范学校。[2]
1923年后,从欧阳竟无学习佛学。1929年,出版《古史甄微》、《经学抉原》,驰名于学林。曾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1929年)、成都大学(1930年)、河南大学(1931年)、北京大学(1933年)、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936年)、四川大学(1937年)、华西大学(1940年)。在各大学分别开出《中国通史》、《宋元史》、《宋史》、《宋代理学》、《宋代史学》、《宋代学术》等课程。
1949年后,任教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四川省委委员。
文革开始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牛棚里写作《越史丛考》。1968年被迫害致死。
他的大部分重要著述已由其子蒙默用15年以上时间的集中整理,以《蒙文通文集》出版,当中包括《古学甄微》、《古族甄微》、《经史抉原》、《古地甄微》、《古史甄微》、《道书辑校十种》。
成就
在古史研究方面,提出海岱、河洛和江汉三个系统,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多元论。 相应地,在思想史方面,提出存在以孟子为宗合六经的邹鲁、以韩非为宗合《竹书纪年》的三晋和以屈原为宗合《山海经》的南方三个流派。 在历史观方面,提出“大势变迁论”。[3] 在民族史方面,严密考证了楚、越不同祖的结论,驳斥了越南学术界“越族江南说”。[4]
著作
- 《中国禅学考》
- 评《学史散篇》
- 读《中国史上南北强弱观》
- 《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后论” 部分)
- 《宋史》敍言
- 《宋代史学》一、二
- 《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
- 华阳张君《叶水心研究》
- 王介甫《老子注》
- 校理陈景元《老子注》,1948年编校
- 重编陈景元《庄子注》,1948年编次
- 陈碧虚与陈抟学派——陈景元《老子》、《庄子》注校记
- 《理学劄记》
- 《理学劄记补遗》
- 《北宋变法论稿》
- 《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
- 《道教史琐谈》
- 《鸿沟通塞考》
- 《略论四川二千年间各地发展先后》
- 《前后蜀州县及十节度考》
- 《四川历代盛衰与户口登耗考略》
- 《成都二江考》——附论大城、少城、七桥、十八门
- 《从宋代的商税和城市看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
注释
- 龚谨述《蒙文通先生传略》
- 国学网 http://www.guoxue.com/master/mengwentong/mengwentong.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王泛森《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
- 应永深《山高水长》
外部链接
- 罗志田:〈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5)
- 王泛森:〈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