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
生平
特征
董允有威严,黄皓也因其威严而不敢作乱;而且谦虚、礼贤下士。有一次董允与费祎、胡济等相约游玩宴饮,一切已经准备好,正好碰上小官董恢前来谒见,见董允准备出行便徘徊着想离开,但董允不准,他认为:「我出行本来是为和同道中人游玩畅谈,现在你亲自前来,正是大家互诉衷肠的时候,放弃这次会谈去宴游,实在不合道理啊。」决定不去游玩,费祎等也不准备了。董允以身作则、并指引着下士的操行。[1]
轶事
费祎担任后军师办理公事时,阅读公文简单带过,一眼就懂里面的意思,亦早上办公、吃喝玩乐、见客和玩围棋,都不荒废公务。董允替代费祎担任尚书令的时候,想试着去学费祎这样的生活,反而在十天之后令到很多公务都滞留,因此董允对费祎这样的行为感叹佩服。[2]
评价
列传质疑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觉得奇怪,因为董允是《三国志》父子合传唯一区别分开的人物。纵观《三国志》全文,一些名臣有出名的儿子合并为一传(如陈群之子陈泰,陆逊、陆抗父子等),董允是董和的儿子,却跟上述人物不同。[3]
参考数据
《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 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解骖,祎等罢驾不行。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
- 《三国志·费祎传·祎别传注》:于时军国多事,公务烦猥,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𢽾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 《三国志·蜀志九》:臣松之以为陈群子泰,陆逊子抗,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及王肃、杜恕、张承、顾劭之流,莫不皆然,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当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故邪?夏侯玄、陈表并有骍角之美,而亦如泰者,魏书总名此卷云诸夏侯曹传,故不复稍加品藻。陈武与表俱至偏将军,以位不相过故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