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

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贵族家里左右亲信或门客,后来成为官职,前冠以头衔,名称及职权不同。

舍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是国君的亲近属官[1]太子舍人中书舍人内史舍人,唐初也有内史舍人,后改中书舍人。《唐书‧职官志》列有中书舍人、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太子通事舍人。宋、元时称显贵人家的子弟为「舍人」。[2]明代称应袭卫所职位的武官子弟[3]为「舍人」或中书舍人。

宋朝以后,以「舍人」及「舍」称官宦世族士绅地主之家的子弟,类似员外台湾[4]中国大陆福建闽南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则冠以「阿」字为首,故称「阿舍」。

注释

  1. 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
  2.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教张千伏侍舍人,在一路上休教他胡行。」
  3. 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贾,名石,是宣府卫一个舍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那舍人北边出身,从小晓得些弓马。」
  4. 台南小吃算什么!这27道「阿舍菜」,才是台湾味的极致 - 天下杂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