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朝

范希朝?—814年),致君蒲州虞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虞乡镇)人。唐朝将军[1]元和九年过世[2]

范希朝
出生生年不详
唐朝
逝世814年
唐朝
职业唐朝将军

生平

德宗时期

唐朝唐德宗李适为王其间任虞候帮助邠宁节度使韩游瑰[3]。李适出巡奉天见范希朝战守有功,累加范希朝为宁州刺史[4]贞元四年(即公元788年)正月,韩游瑰入朝进见李适,李适将奉天归入邠宁,但韩游瑰担心范希朝在乡间怎有名望,打算找寻范希朝过错而将其杀害,所以范希朝逃奔凤翔。李适知道此事后,立刻召范希朝往京师,及安置范希朝在左神策军[5][6]

同年七月,韩游瑰受代回朝,左金吾大将军张献甫接任途中,邠宁一众将领担心张献甫严格,乘机作乱,纵容士兵抢掠及列名上书要求李适将范希朝升迁为节度使,接任韩游瑰因受代而空置的职位,[7]而得到李适准许,但范希朝认为张献甫更为适合,李适赞同张献甫升迁为邠宁节度使而范希朝为副,因此事范希朝得到加嘉。几日后范希朝亦升迁为振武军节度使及加检校礼部尚书[8][9][10]

振武县位于现今内蒙古,为唐朝时期边境位置,党项室韦少数民族居在振武之中,他们经常在大白天冲入城内侵扰及搜掠民居,居民心惊胆颤、无日安宁。范希朝在任后将振武地势逐一考察,又将有危险的地方设置堡栅,更以斥候(即今侦察员,侦探,间谍[11])严守,如有少数民族犯案,必杀无赦,令当地居民得享安居。[12]

振武少数民族当时有习俗以送奇驼名马给新上任长官,就算是清廉官员,亦因不想令其不欢而接受,但范希朝在位期间一直不肯接受。范希朝在位振武十四年,振武一直平安无事。另外范希朝见当地很少树木,就在其他地方运入柳树,命令军人栽种,短时间内令振武树木成荫,居民赖着树木不肯走。[13]

贞元六年四月,范希朝被任为单于大都护及二州节度使。[14]

贞元末年,范希朝不断上奏要求还朝。以当时节度使位高权重,范希朝竟自己要求还朝实属少见,所以李适大为喜悦,于是召范希朝任检校右仆射右金吾大将军[15]

顺宗时期

唐顺宗李诵永贞年间(即公元805年),李诵重用当时翰林学士王叔文,更利用王叔文从事德宗以来的弊政改革,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制度,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将兵权授予韩泰,史称「永贞革新」。到永贞五月,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所以藉当时老将范希朝德高望重之名,委以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主管京西、神策军。但最后因李诵中风,喑哑不能言而改革不成。[16][17][18][19]

宪宗时期

唐宪宗李纯在位,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三月,神策京西行营节度使范希朝复任为右金吾大将军[20]。到二年四月,再命为检校右仆射右金吾大将军检校司空朔方节度使,用以革除旧有弊端及镇守边疆[21][22][23]

西突厥有一部落名为沙陀,居于北庭金满州,英勇擅战,冠绝各少数民族,但在贞元年间,吐蕃赞普(即吐蕃国王)攻陷北庭,将沙陀人迁徙于甘州,每有战事均以沙陀作先头部队。元和三年五月,回鹘攻吐蕃并取得凉州,吐蕃认为沙陀比不上回鹘,打算迁徙至河外。沙陀亦因此畏惧,沙陀首领朱邪赤心与其子商讨打算将整个部落三万人循着乌德犍山(又称郁督军山,即今外蒙古三音诺颜境内杭爱山以北)向东行投靠唐。三天之后,因已惊动吐蕃赞普,吐蕃追兵赶至,吐蕃追兵与沙陀展开战幔从洮水战至石门关,大战数百回合后士众大半已死,剩下大约近万人进入灵州后降于唐。灵盐节度使范希朝知道此事后迎接,将其整个部落归纳及安置在盐州,为安抚他们,帮助他们广展畜牧。李纯下诏设置阴山府及任朱邪赤心之父朱邪执宜兵马使。其后朱邪尽忠之弟朱邪葛勒阿波(又名曷勒河波)亦率领近七百人来投范希朝,朱邪葛勒阿波被李纯下诏命为阴山府都督。之后灵州、盐州每有征讨,沙陀每次都被委派,每次都凯旋而归,令灵州、盐州日益强大。[24][25][26][27]

到元和四年,李纯曾准许范希朝奏请将六百人衣粮给沙陀用以防止太原被秋兵来犯[28]。同年六月,范希朝在朝议时认为沙陀在灵武太接近吐蕃而且部落众多,担心沙陀反复,所以李纯将范希朝升迁为太原令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从沙陀拣选一千二百人,号称沙陀军,并归入自己军队之中,剩余的安置在湘川。朱邪执宜负责保卫神武川之新城黄花堆[29][30][31][32]

元和五年四月,范希朝与张茂昭木刀沟大破回纥首领承宗[33][34][35]

但后来范希朝年纪老迈及出师镇州无功而被除去左龙武统军职务,以太子太保之名退休。元和九年十一月去世,被功勋为太子太师[36][37]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旧唐书/卷13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旧唐书/卷14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旧唐书/卷151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资治通鉴/卷233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资治通鉴/卷236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资治通鉴/卷237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资治通鉴/卷238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新五代史/卷04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通鉴纪事本末/第三十四卷
  1.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
  2.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元和九年卒。」
  3.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
  4.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
  5.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
  6. 《资治通鉴‧第233卷》:「韩游瑰之入朝也,军中以为必不返,饯送甚薄。游环见上,盛陈筑丰义城可以制吐蕃;上悦,遣还镇。军中忧惧者众,游环忌都虞候虞乡范希朝有功名,得众心,求其罪,将杀之。希朝奔凤翔,上召之,置于左神策军。」
  7. 《旧唐书·范希朝传》《册府元龟》作“韩游瑰殁”,误。韩游瑰在贞元十三年才去世。
  8.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曰:「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9. 《旧唐书‧本纪第十三‧德宗‧下》:「秋七月庚戌,以左金吾将军张献甫为邠宁节度使;陈许防御兵马使韩全义检校工部尚书,充长武城及诸军行营节度使。癸丑,邠宁军因韩游瑰受代,惮张献甫之严,乘其无帅,纵兵大掠,仍胁监军杨明义奏请范希朝为帅。都虞候杨朝晟斩其乱首二百余人,方定。朝命仍以希朝副献甫。」
  10. 《资治通鉴‧第233卷》:「七月,庚戌,加浑瑊邠宁副元帅,以左金吾将军张献甫为邠宁节度使,陈许兵马使韩全义为长武城行营节度使。献甫未至,壬子夜,游瑰不告于众,轻骑归朝。戍卒裴满等惮献甫之严,乘无帅之际,癸丑,帅其徒作乱,曰:「张公不出本军,我必拒之。」因剽掠城市,围监军杨明义所居,使奏请范希朝为节度使。都虞侯杨朝晟避乱出城,闻之,复入,曰:「所请甚契我心,我来贺也!」乱卒稍安。朝晟潜与诸将谋,晨勒兵,如乱卒谓曰:「所请不行,张公已至邠州,汝曹作乱当死,不可尽杀,宜自推列唱帅者。」遂斩二百余人,帅众迎献甫。上闻军众欲得范希朝,将授之。希朝辞曰:「臣畏游瑰之祸而来,今往代之,非所以防窥觎,安反仄也。」。」
  11. . [201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12.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
  13.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曰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14. 《旧唐书‧本纪第十三‧德宗‧下》:「以宁州刺史范希朝为单于大都护、麟胜节度使。」
  15.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既至,拜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
  16.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
  17.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五月己巳,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18. 《资治通鉴‧第236卷》:「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甲戌,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籍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人情不测其所为,益疑惧。」
  19. 《通鉴纪事本末‧第三十四卷》:「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甲戌,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藉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人情不测其所为,益疑惧。」
  20. 《资治通鉴‧第237卷》:「三月,丙寅,以神策京西行营节度使范希朝为右金吾大将军。」
  21. 《资治通鉴‧第237卷》:「夏,四月,甲子,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以右神策、盐州、定远兵隶焉,以革旧弊,任边将也。」
  22.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23.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夏四月甲子,禁铅锡钱。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检校司空、灵州长史、朔方灵盐节度使。」
  24.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
  25.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沙陀、突厥七百人携其亲属归振武节度伎范希朝,乃授其大首领曷勒河波阴山府都督。」
  26. 《资治通鉴‧第237卷》:「沙陀劲勇冠诸胡,吐蕃置之甘州,每战,以为前锋。回鹘攻吐蕃,取凉州。吐蕃疑沙陀贰于回鹘,欲迁之河外。沙陀惧,酋长朱邪尽忠与其子执宜谋复自归于唐,遂帅部落三万,循乌德犍山而东。行三日,吐蕃追兵大至,自洮水转战至石门,凡数百合。尽忠死,士众死者大半。执宜帅其余众犹近万人,骑三千,诣灵州降。灵盐节度使范希朝闻之,自帅众迎于塞上,置之盐州,为市牛羊,广其畜牧,善抚之。诏置阴山府,以执宜为兵马使。未几,尽忠弟葛勒阿波又帅众七百诣希朝降,诏以为阴山府都督。自是,灵盐每有征讨,用之所向皆捷,灵盐军益强。」
  27. 《新五代史‧卷四‧唐本纪第四》:「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鹘所败,尽忠与其子执宜东走。赞普怒,追之,及于石门关。尽忠战死,执宜独走归唐,居之盐州,以隶河西节度使范希朝。」
  28. 《资治通鉴‧第237卷》:「辛未,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奏以太原防秋兵六百人衣粮给沙陀,许之。」
  29.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
  30.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以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31. 《资治通鉴‧第237卷》:「六月,以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灵武,迫近吐蕃,虑其反复,又部落众多,恐长谷价,乃命悉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二百,号沙陀军,置使以领之,而处其余众于定襄川。于是朱邪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
  32. 《新五代史‧卷四‧唐本纪第四》:「希朝徙镇太原,执宜从之,居之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
  33.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顺宗‧宪宗‧上》:「河东范希朝奏破贼于木刀沟。」
  34. 《资治通鉴‧第238卷》:「丁亥,范希朝、张茂昭大破承宗之众于木刀沟。」
  35. 《通鉴纪事本末‧第三十四卷》:「丁亥,范希朝、张茂昭大破承宗之众于木刀沟。」
  36. 《旧唐书‧列传第101‧范希朝传》:「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元和九年卒,赠太子太师。」
  37. 《旧唐书‧本纪第十五‧宪宗‧下》:「丁酉,太子太傅范希朝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