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福德宫
艋舺福德宫,又名艋舺福德府,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菜园里、艋舺最早的的土地祠,因拓宽西昌街而迁至长沙公园。
艋舺福德宫 | |
---|---|
![]() | |
基本 | |
位置 | ![]() |
主神 | 福德正神 |
例祭 | 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日 |
创建时间 | 1720年左右 |
地图 | |
历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泉州人以垦号「陈赖章」申请开垦艋舺,起初在沙麻厨社的大溪口(今贵阳街二段环河南路二段交界)搭盖几间茅屋栖身,惨淡经营,日后移民也逐渐增多,形成称为「番薯市」的市集[1]。当时货物会从艋舺第一水门的码头卸下,由贸易商把接近第一水门的西昌街作为集散点[2]。1720年左右,为让早期移民有敬奉本地土地神明之处,就在离贵阳街不远的西昌街一带盖了座小土地公庙,也就是现在的艋舺福德宫[3]。
庙又名「艋舺福德府」[4],为艋舺最老的土地庙[3][5]。战后时期,林衡道曾推荐对台湾土地公庙历史有兴趣者,可去佛头港景福祠、小南天福德爷祠、艋舺福德宫、及大龙峒的土地庙参观[6]。
迁建经过
1979年前后,西昌街计划拓宽,当年的艋舺福德宫就恰好位于西昌街拓宽街道的正中央位置,依照规画只有拆除一途,引起万华地区民众哗然,为保这座土地庙,地方人士通过各种管道四处陈情[3]。至1980年12月中旬时,西昌街拓宽完成,只剩此庙没有迁走,由于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市政府即使编了预算想把它迁走,也无对象可给[7]。当时附近摊商会聚集在此形成夜市,阻碍交通[8]。此事在台北市议会引起轩然大波[9],当地闻人宝斗里里长黄春生提案保留该庙[10],民众也组了管理委员会设法迁移[7],市议员林宏熙找时任台北市市长的李登辉陈情[3],李登辉也因此事到这庙祭拜以望能顺利迁建[9]。
在李市长代为寻觅下,庙身原有的砖瓦原封不动搬到长沙公园重建[3]。该公园辟建于1979年[11],属菜园里[12],位于环河南路二段与长沙街二段交叉口[11],不是古称「番𫉄市」的范围内[12]。据林宏熙回忆,他与几个地方人士曾笑着对李登辉说,若能顺利迁建,土地公可保祐当总统,李登辉就紧张回这种事不能乱讲[3]。1982年尾,新庙落成,时任省主席的李登辉获悉后撰了一付对联给议员周得福表示祝贺[9]。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连任成功的李总统在庆功宴上还特别向林宏熙提此庙[3]。
参考文献
- 吴南. . 《联合报》. 1966-02-19 (中文(台湾)).
- 赵慕嵩. . 《联合报》. 1968-06-19 (中文(台湾)).
- 崔慈悌. . 《中国时报》. 1996-04-07 (中文(台湾)).
- 张文川. . 《自由时报》. 2009-09-23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中文(台湾)).
- 王瑞瑶. . 《中国时报》. 2005-10-27 (中文(台湾)).
- 宋晶宜. . 《民生报》. 1979-04-09 (中文(台湾)).
- 陈尉. . 《民生报》. 1980-12-18 (中文(台湾)).
- 段云生. . 《联合报》. 1980-12-29 (中文(台湾)).
- 江聪明. . 《联合报》. 1982-11-29 (中文(台湾)).
- 邱绍雯. . 《自由时报》. 2009-03-15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中文(台湾)).
- 龚招健. . 《中国时报》. 2002-10-17 (中文(台湾)).
- 江慧珺. . 《中国时报》. 2014-08-2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