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賢書院
興賢書院,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員林市員林公園內的書院、文昌廟,為彰化縣定古蹟。
興賢書院 | |
---|---|
文昌祠、寺廟興賢書院 | |
三川殿
| |
位置 | 臺灣彰化縣員林市中正里三民路1號 |
建成时间 | 清治臺灣嘉慶十二年(1807年) 清治臺灣光緒七年(1881年) |
類型 | 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書院 |
评定时间 | 1985年11月27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此書院前身為嘉慶十二年(1807年)五月十九日建立的文昌帝君廟[1]。今址為彰化縣員林市三民街1號[2],街道附近屬中正里[3]。
道光年間,廣東潮州饒平廩生邱海來到臺灣,初居永靖苦苓腳的秀才邱翠英[lower-alpha 1]宅第,後遷此祠定居並設私塾,收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今員林市、大村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學子[1]。邱海將所得銀兩重修文昌祠,供給月課獎助學生[1][4]。他病逝於員林[4][5][6],所有財產捐贈此祠[4][5],留下八甲多的學田[6]。
光緒七年(1881年),秀才邱翠英、蕭貞吉、賴萬青、江登甲、陳有光等發起募捐,得款募捐三千元改建成為興賢書院[4][5]。 改建完成後,眾人同意始設管理人制度,而當時在授業學生就已達一、二百人[5]。首任管理員為大村的賴繩武[4]。
1909年,臺灣實施土地所有權時,議決廟名改稱「寺廟興賢書院」登記[4]。1918年,登記的宗教類別從儒教改為道教[1]。1924年第二任管理人張清華任內[4],員林街長借用興賢書院部份土地作員林公園[5],共強制出借二甲產權[6]。1926年,黃溥造與文友林天爵[lower-alpha 2]等人創立興賢吟社,按月課詩[1]。書院曾盛極一時,成為昔時燕武三堡文人雅士會聚之所[5]。日本政府紀錄當時廟一軒及附屬十八軒,登記信徒約有一百人,由信徒大會選舉管理人,再由管理人推舉評議員,管理人代表興賢書院對外行使職務[6]。
太平洋戰爭時棟宇傾圯、丹青剝落,興賢吟社老成凋謝[1]。1953年,耕者有其田,廟方失去七甲餘學田[4]。1950年代整修時,換新楹換大柱改蓋安全瓦[5]。戰後到1970年代之間,因書院沒有合法管理人,未能落實管理,以致出現了難解的佔住戶問題[6]。書院大殿曾被住戶圍起隔板改成廚房餐廳,于右任的柱聯也被釘子木板遮蓋[10]。
約1980年代,寺廟興賢書院管委會將員林公園及興賢書院納入管委會財產[11]。九二一大地震,列為三級古蹟的書院正殿及拜殿全部倒塌[4]。同年11月1日,管委會開會決定在拜亭先建簡易建築,供神像遮蔽,等內政部處理是否解除或維持古蹟,再設法作進一步建設[12]。鎮長許瓊聰在同月18日同意重建[11]。
2000年1月3日,內政部核定文物清理紀錄費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5月委託中原大學辦理文物清理與保存工作,10月21日追加預算核定補助500萬元。2001年1月完成清理工作,清出文物達七百多件,堪用部分達百分之七十,存於員林果菜市場,並在3月委託中原大學辦理清理文物整修維護計畫。但因文物存放果菜市場鐵皮屋內,環境不良,經由縣長翁金珠多方協助,營建署提供員林國宅空屋作免費存放,於2002年3月完成借用手續,同月27日在員林國宅展出保存成果展。6月,公開評選委託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辦理興賢書院設計監造,至年10月設計書圖完成,送請專家學者審查並辦理發包。[4]
2003年1月動工[6][9]。為了解決十三戶的佔住戶問題,興賢書院管委會打官司,在2003年6月20日管委會再度開會決議,給佔住戶每坪三萬元的搬遷補助費,預估花七、八百萬元[6]。2004年10月15日,監委黃勤鎮與林鉅鋃在縣府民政局副局長粘振裕陪同下,前往現場查看,目睹整座書院只剩左廂房一道圓型通道[13]。2005年4月15日進行上樑儀式,由彰化縣長翁金珠到場點樑,管委會主委張次郎主祭[9]。11月舉行入火安座大典[14][15]。但當時圍牆、周邊景觀、公廁等還未完工,引發居民不滿[14]。彰化縣文化局初驗發現神龕座面磚也不平整,待包商改善後,次年1月16日天再重新安座,由縣長卓伯源主持[15]。
文物
建築格局為坐北朝南[5]、兩進式[1][5]。左側惜字亭名曰「敬聖亭」[1]。正殿牆壁用寸二磚斗砌法建造,土角依稀可見[1]。右、左側護龍分別為日治、清治建築[9]。前院丹墀的御路石雕,使用剔地起突法,龍身浮起於雲海之間[5]。欄杆座中石獅一對、桃形望柱一對,為孔廟建築形制,在書院建築上為少見[1]。大門上述說忠孝仁義故事的彩繪為藝師陳敦仁作品[16]。
正殿中門楣安著木匾,刻著「興賢書院」四字,「賢」字右上的「又」寫成「忠」[1]。兩側上有「文運亨通、昌期際會」及「賢閭聖域、興詩立禮」的門聯,及于右任手書「日月發懸神通應極三千界、河山一統文運重開億萬年」[17]。殿雖為單簷,然內部頗高敞[5]。文昌帝君神像兩旁的雕刻門籬在1997年遭竊[18]。
在1998年記者介紹時,正殿橫樑上掛有書院教席林天爵在1925年題名的「瑞光聯斗」匾額。梁柱為三通五瓜,具有獅座、雙龍雕、鰲魚、雀替、花鳥、唐草、雜八寶木雕,及彩繪有蘭花、唐草、鳥雀等。梁柱等結構建築於1952、1953年兩度大修,柱上刻寫著五副對聯。神桌上供奉文昌帝君神像,陪祀有文護法孔明、武護法關羽,前有倉頡香座。神龕上方有林天爵書寫的「宏開景運」木匾。神龕木雕,本來代表「一路連科」的蓮花叢中棲鷺鷥」,和暗示「喜上眉梢」的喜鵲跳躍梅樹,皆在1997年4月被竊。左步通牆邊設一神龕,奉祀邱海先生祿位,其木牌上刻「興賢書院經始紀念」,右邊寫「昭和三年」,左邊寫「戊辰春月」。步通右邊上懸一銅鐘,下有一皮鼓,都是1928年訂製。[1]
祭祀
員林、永靖、埔心、大村等鄉鎮的高中職及國中校長會來此祠作祈福活動並擔任陪獻官[19]。祭祀依照古禮,唸疏文並行三跪九叩大禮。接著是「與祭」,分為獻花、獻酒、獻果、獻饌[20]。
廟方也為臺灣文昌書院聯誼一員,在農曆二月初二文昌帝君誕辰時會辦聯誼,2017年時輪到主辦[21]。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 巫仁和. . 《聯合報》. 1998-02-03 (中文(臺灣)).
- 林孟佳. . 《自由時報》. 2016-01-13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臺灣)).
- . 《經濟日報》. 1971-10-19 (中文(臺灣)).
- 黃月春. . 《台灣社區新聞報》. 2007-09-14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中文(臺灣)).
- 陳義丁. . 《聯合報》. 1999-04-17 (中文(臺灣)).
- 洪璧珍. . 《中國時報》. 2003-06-21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1-12-29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2-01-04 (中文(臺灣)).
- 游振昇. . 《聯合報》. 2005-04-16 (中文(臺灣)).
- 桂文亞. . 《民生報》. 1980-12-08 (中文(臺灣)).
- 張弘昌. . 《聯合報》. 1999-11-19 (中文(臺灣)).
- 董順隆. . 《聯合報》. 1999-11-02 (中文(臺灣)).
- . 《中國時報》. 2004-10-16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2005-11-15 (中文(臺灣)).
- 林宛諭. . 《聯合報》. 2006-01-17 (中文(臺灣)).
- 羅智華. . 《人間福報》. 2021-05-31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中文(臺灣)).
- . 《聯合晚報》. 1990-07-08 (中文(臺灣)).
- 鐘武達. . 《中國時報》. 1997-05-15 (中文(臺灣)).
- 顏宏駿. . 《自由時報》. 2016-01-13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中文(臺灣)).
- 顏宏駿. . 《自由時報》. 2016-02-21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 (中文(臺灣)).
- 黑中亮. . 《聯合報》. 2016-03-1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