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簡稱中山國小)是臺北市中山區的一所市立國民小學,學校源自1934年設立的「宮前公學校」。校內的部分校舍從日治時期興建留存至今,在2019年被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 | |
---|---|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69號 |
104328 | |
其它名称 | Taipei Municipal ZhongShan Elementary School |
类型 | 市立國民小學 |
隶属 | 臺北市政府 |
创办日期 | 1934年3月 |
教育部學校代碼 | 343601 |
教師人數 | 137人 |
职员人数 | 9人 |
学生人数 | 1,532人 |
64班 | |
校园面积 | 2.3公頃 |
電話號碼 | +886 02-2591-4085 學生請假專線: +886 02-2598-9319 |
传真號碼 | +886 02-2592-9964 |
学校网址 | www.csps.tp.edu.tw |
中山國民小學 (原宮前公學校) | |
---|---|
位置 |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69號 |
坐标 | 25.063403°N 121.526405°E |
建成时间 | 1934年至戰後初期 |
官方名称 | 中山國民小學 (原宮前公學校)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學校 |
评定时间 | 2019年1月16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校史
由於臺北市的台灣人學童人口逐年增加,臺北市公學校兒童保護者聯合總會於臺灣日治時期1934年初即向臺北州、臺北市當局建議在宮前町新設公學校(主要由臺人學童就讀)。臺北市教育課在提出16萬圓的預算,並經臺北市協議會審議後,在1934年3月底經臺北州知事野口敏治許可設立,並命名為「宮前公學校」,預計將學校設在宮前町357番地[1]。在校舍完工前,學生暫時寄讀於太平、日新、大橋、蓬萊、永樂公學校,校長由日新公學校長三屋大壽兼任,校舍則在之後改規劃興建於宮前町240番地[2]。宮前公學校的校舍在同年10月由清水組承包興建,10月16日舉行地鎮祭[3],校舍總建坪392坪,為紅磚造的兩層樓建築物,工程費用71,500圓[4],並在1935年3月落成[5]。1941年4月1日,學校配合國民學校令實施而改制為「宮前國民學校」,當時的地址為臺北市宮前町435番地[6]。
二戰後,學校在1945年11月1日改為「中山國民學校」。1962年3月,開辦啟智班,為臺北市教育之創舉。1968年,學校因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更名為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7]。
組織架構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核定總班級數80班〈包括普通班56班、特殊班15班、體育班2班、附設補習學校7班、幼兒園7班〉,教師預算員額數150人,職員工人數31人(含校長、職員、運動教練、約聘僱人員、校警、職工、幼兒園主任、教保員及廚工),下設 3 處 3 室 1 園,預算員額181人。
本校各單位執掌(預算員額數)如下:
- 校長室(1人):綜理全校業務。
- 教務處(預算員額數:6人、99人):辦理教務工作、課程計畫、教師教學及職務、學生學籍及成績、入學及轉學、閱讀推廣、教學設備及圖書管理、資訊教育推展、校園資訊、網路規畫及其有關業務。
- 學務處(預算員額數:8人):辦理學生事務、學生輔導與管教、校園安全、反毒反霸凌宣導及防治、人權法治教育、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衛生保健及其有關業務。
- 總務處(預算員額數:9人):辦理負責校園工程及相關庶務、校舍及財產管理、環境綠美化、公文及檔案管理、業務相關款項收支出納、校園修繕、校園防災整備及其有關業務。
- 輔導室(預算員額數:9人、25人):辦理學生學習及生涯發展輔導、學生個案諮商與輔導、親職教育、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暴力防治及性別平等教育、社福及心理衛生資源整合、提供輔導諮詢服務及其有關業務。
- 會計室(預算員額數:2人):辦理歲計、會計等業務。
- 人事室(預算員額數:3人):辦理人事任免陞遷、考核獎懲、退休撫卹、薪資福利等管理業務。
- 幼兒園(預算員額數:6人、13人):辦理幼兒課程計畫、教師教學、行政職務督導、入學及轉學及其有關業務。[8]
校內建築
中山國小的大智樓、大仁樓、大勇樓平面配置呈「ㄩ」字型,主入口面向南側。中央的大智樓為日治時期所建,大仁樓及大勇樓則為戰後初期興建,但其仍延續原有的空間特色,具有圓拱長廊,並見證了臺北地區學童初等教育及地方發展歷史之意義,因此在2019年1月被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9]。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山國民小學 (原宮前公學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