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郡

临贺郡中国古代的

历代变更
设置 三国吴
使用状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三国临贺郡
西晋临贺郡
东晋/十六国临贺郡
南北朝临贺郡(宋)
临庆郡(宋)
临贺郡(齐)
临贺郡(梁)
临贺郡(陈)
唐朝贺州→临贺郡(742年)
改称为贺州(758年)

建置沿革

六朝

三国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置临贺郡,治所临贺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贺街)。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钟山湖南省江华江永。属交州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临贺郡改属广州

晋武帝太康中,临贺郡领七县: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宁新。[1]晋成帝时,临贺郡改属荆州

宋文帝时,分封阳县立宋昌、宋兴、开建、武化、徃徃、永固、绥南七县。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分开建、武化、宋昌三县立宋建郡,临贺郡与宋建郡改属广州,次年复属湘州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悉省所立新县,唯留开建县。[2]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六月,改临贺郡为临庆郡,追改东平王刘休倩为临庆冲王。[3]泰始七年(471年),临庆王刘跻还本国,复改临庆郡为临贺郡。[4]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临贺郡,其地属贺州隋炀帝大业初,废贺州。[5]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贺州为临贺郡。临贺郡领六县: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水、荡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临贺郡为贺州。[6]

人口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临贺郡有2500户。[1]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临贺郡有3715户,31587口。[2]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临贺郡有4500户。[6]

行政长官

临贺太守(226年—348年)

  • 严纲,吴大帝赤乌二年(239年)为廖式所杀。[7]
  • 费杨,吴大帝赤乌二年(239年)由廖式任命,三年(240年)伏诛。[8]
  • 郭骜,河东闻喜人,东晋时在任。[9]

临贺太守(360年—463年)

临贺内史(532年—549年)

  • 欧阳𬱟,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离任。[13]

国主

东晋临贺国(348年—360年)

临贺国(348年—360年)[14]
以伐蜀之功封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临贺郡开国公桓温348年—360年
改封南郡,本爵降一等(临贺县开国公)赐予次子济

南朝宋临贺国(463年—465年)

临贺国(463年—465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临贺郡王刘子产463年—465年宋孝武帝第十八子
出后南平国,国除

南朝宋临庆国(470年—471年)

东平国(454年—470年)/临庆国(470年—471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东平郡王→临庆郡王冲王刘休倩454年宋文帝第十六子
2东平郡王刘子嗣463年—466年刘休倩兄子
3东平郡王刘智井470年刘休倩兄子
4临庆郡王刘跻470年—471年刘智井第八弟
还本,国除

南朝齐临贺国(489年—498年)

临贺国(489年—498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临贺郡王萧子岳489年—498年齐武帝第十六子
伏诛,国除

南朝梁临贺国(532年—549年)

临贺国(532年—549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临贺郡王萧正德532年—548年萧宏子
伏诛,国除

南朝陈临贺国(583年—589年)

临贺国(583年—589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临贺郡王陈叔敖583年—589年陈宣帝第二十一子
陈亡,国除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3. 《宋书 卷八 本纪第八》
  4. 《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5.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6. 《旧唐书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7. 《三国志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
  8. 《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
  9. 《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10. 《隋书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11. 《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12. 《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
  13. 《陈书 卷九 列传第三》
  14. 《晋书 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