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焯猷

胡焯猷,一字瑞铨,号仰堂汀州永定(今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人,臺灣清治時期在今新北市五股區泰山區新莊區開墾,捐建了明志書院

簡介

原為貢生,乾隆年間來臺,住在淡水廳新莊山腳(今新北市泰山)。乾隆十三年(1748年),胡焯猷和林作哲、胡習隆等三人,合組「胡林隆墾號」,向淡水廳申請開墾興直堡成子寮、水碓、山腳、貴子坑、坡角、營盤一帶,原平埔族武勞灣社從事原始農業的地方,即今新北市五股區、泰山區及新莊區北邊,因為屬於「天泉水崛」的地方,開墾的水田超過324甲,佃農在110戶以上。

胡焯猷開墾致富後,樂施好善、廣結善緣。乾隆十七年(1752年),獻地建建今五股西雲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新莊米市(新莊老街)捐建新莊武聖廟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他認為淡水文風未啟,有心向學者需到彰化新竹讀書,於是位於和平頂山腳的「瓦屋一進五間,旁有廂房12間,前鑿池塘,上接山水下落庄田」等資財捐出,設立義塾,命名「明志」,以水田占地約80甲田地,歲入租穀609石(年納番租23石3斗4升,社餉銀8兩3錢3分4釐),做為維持費,於是開始延請名師,給予北臺灣有志向學的學子受教的機會。

淡水廳同知胡邦翰認同胡焯猷捐獻學田的義舉,呈請將義塾易名為「明志書院」。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閩淅總督楊廷璋立「興直堡新建明志書院碑」置於書院內之牆上,高136公分,寬66公分。「義學」自此改為「書院」,成為臺灣北部地區第一所「書院」。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