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之歌
《羔羊之歌》(日语:)是日本女性漫画家冬目景[8]创作的青年漫画,于Schola漫画杂志《Comic Burger》1996年1月号开始连载,过程中经历出版社更换和杂志改名,最后于幻冬舍Comics漫画杂志《Comic Birz》2002年11月号完结,连载历时6年,单行本全7册。剧情讲述高中生高城一砂自小由父亲的友人养大,如今家族遗传的吸血怪病在他身上发作,不知情的他从别离多年且同样患病的姊姊千砂口中得知了真相;面对无法和平常人一样生活的命运,无依无靠的两人开始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羔羊之歌 | |
---|---|
![]() 台湾中文版第7册封面 |
|
假名 | |
类型 | 恋爱、青年漫画 |
正式译名 | ![]() |
常用译名 | 羊之歌 |
漫画 | |
作者 | 冬目景 |
出版社 | ![]() ![]() |
连载杂志 | Comic Burger→Comic Birz |
丛书 | ![]() ![]() |
连载期间 | Burger:1996年1月号—1996年3月号 Birz:1996年7月号-2002年11月号 |
发表期间 | Burger:1995年11月12日—1996年1月12日 Birz:1996年5月26日-2002年9月12日 |
册数 | 全7卷 |
话数 | 全47话 |
OVA | |
原作 | 冬目景 |
导演 | 杉井仪三郎 |
人物设置 | 瀬尾康博 |
动画制作 | MADHOUSE |
制作 | 《羔羊之歌》制作委员会 |
发表期间 | 2003年5月25日—2004年2月25日 |
话数 | 全4话 |
版权 | ©2003 冬目景/幻冬社コミックス/「羊のうた」制作委员会 |
动漫主题-电子游戏主题-ACG专题-模板说明 |
冬目在一开始就已将大部分的内容设想完毕,抱着阴沉负面的心情创作本作,并往着黑暗的发展前进。不过据冬目自述,黑暗的念头在连载过程中有所改善,所以她最后为作品创造了还带有一些希望的结局。本作在2001年至2004年间曾被改编为真人电影、广播剧和动画;几年后一度有国际公司打算将本作搬上大银幕,但最后不了了之。2002年,本作获选为第6届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的审查委员会推荐作品。
剧情大纲
迷失在羊群之中的狼,被寂寞的利齿撕裂自己身体。[注 1]
——开头序言
我们不是躲在羊群里的狼,而是天生就长着獠牙的羊。
——高城千砂
高一生高城一砂幼时丧母,父亲将他托付给友人江田夫妇后离去。如今除了偶尔梦到怪梦外,一砂过着正常的学校生活。然而在某一天,一砂在美术社看到暗恋的女同学八重㭴叶手腕流血,产生异样的感觉。此事让一砂回想起家人的回忆,因此到从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老家走了一趟,结果遇到从小就没有再见过面的姊姊高城千砂。
千砂告诉一砂,父亲已经在半年前去世,并揭露父亲将一砂交给他人扶养的原因:母亲来自的高城家族有一种遗传疾病,会让患者有吸血的冲动和邪恶的情感,常让人失去理智。两人的母亲因为这种病去世,千砂的症状也显露出来,父亲判断一砂没有得病,所以将他送走。因为发病不可预期,一砂开始疏离周遭的人,包含江田夫妇和好友。他在和心仪的八重㭴相处之时总是难以控制,最后是千砂割伤自己的手让他喝血,一砂虽然抗拒,但还是接受了千砂如母亲般的温柔。之后一砂又一次发病时被八重㭴发现,只好告诉她真相,逼她离开。
千砂因为身体虚弱而持续接受知道家族秘密的水无濑医生治疗,两人的谈话揭露了千砂的过去。千砂在母亲去世后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让她吸血,却把她当成母亲的替代品看待,千砂因此对父亲感到爱恨交织。父亲吞药自杀后千砂一度想自杀,但如今神似父亲的一砂登门求助让她无法坐视不管,并效仿父亲让他喝血。在千砂的提议下,两人住进老家,互相照顾。千砂将试图关心一砂的八重㭴拒于千里之外,表示只有自己能治疗和保护一砂,而一砂和自小分开的千砂本来就没有姊弟之情,自从喝了血之后对千砂有微妙的情感。
千砂承认有将一砂当成父亲,但她不允许一砂将血给她喝,原因也是希望两人不要重演父亲与她的悲剧。然而在不喝血的情况下,千砂本来就虚弱的身体随着服药和噩梦导致的发病而更加不堪。一砂自认为越来越能稳定病情,开始回学校上课,但是和八重㭴仍旧疏离。之后一砂又一次意外发病,八重㭴找到躲起来的一砂,向他表白并自愿让他咬了脖子。自从咬了脖子后,一砂没有再回学校,但八重㭴已不再为等不到一砂而痛苦。
在千砂父亲的护士风见的调查下,千砂想起噩梦的真相。母亲当时饱受吸血病折磨,打算杀死千砂后再自杀。可是千砂本能地反抗,亲手杀害了母亲,事后封印了这段创伤般的记忆。而父亲知道真相却又照顾着千砂,最后才会崩溃自杀。发现真相后千砂变得自暴自弃,觉得父母的死都是她造成的。最后千砂拒绝住院,回到老家和一砂过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千砂将死之时坦白了对一砂超越亲情的爱恋,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一砂在千砂和八重㭴这两位让他喝过血的女性之间选择了千砂,也将心意向她倾诉。一砂吞下父亲自杀时用的同一种毒药殉情。两人被发现时,千砂已经去世,但一砂捡回了一命,只是失去这一年的记忆,忘了关于家族的所有事情,也忘了和千砂刻骨铭心的回忆。最后一砂回复到原本的生活,八重㭴也陪着他迎接新的开始。
登场人物
- 高城一砂()
- 声优:关智一
- 就读高中一年级,母亲死后即被父亲托付给朋友江田夫妇养育。国中起便开始暗恋同学八重㭴叶,为了她加入学校美术部。在发病后担心会伤害到别人而不敢去学校,搬回旧家与千砂同住,因为长得很像父亲而被千砂当作父亲的替代品。
- 高城千砂()
- 声优:林原惠、杉井咲子(幼年的千砂)
- 就读高中二年级,一砂的亲生姐姐。是留着一头长黑发的美人,长得很像母亲,为了父亲在家中常着和服,被父亲当作过世母亲的替代品。由于很小就发病,被父亲带在身边养育。天生心脏较弱,在服用抑制怪病病情的实验性药物后情况更加恶化。
- 八重㭴叶()
- 声优:雪野五月
- 一砂的同学,是美术部部员,并打算报考美术大学。在知道一砂的怪病后依然喜欢一砂。
- 水无濑()
- 声优:三木真一郎
- 负责治疗千砂的医生,比千砂大11岁,与千砂是青梅竹马。小时患上严重的肺炎为千砂的父亲所救,所以一直很敬爱他。水无瀬一直爱着千砂,为了治疗她的病而成为医生。左眼有一道伤痕,是在千砂7岁怪病发作时被划伤的。
- 高城志砂()
- 声优:中原茂(广播剧)
- 一砂与千砂的父亲,本姓石仓,为一内科医生。虽然知道高城家代代受怪病所扰,仍不顾家中反对入赘高城家。在妻子亡故后将儿子一砂托付友人江田,然后带着已经发病的千砂搬至横滨居住。最后服用毒药自杀。
- 高城百子()
- 声优:井上喜久子
- 一砂与千砂的母亲,于22岁发病,平时是个温柔婉约的美人。于千砂3岁时过世。
- 江田新()
- 声优:小杉十郎太
- 高城志砂的高中好友,代为照料一砂,并有收养他的打算。不常向一砂提及其父亲与姐姐,希望他能慢慢淡忘高城家的事。
- 江田夏子()
- 声优:佐佐木瑶子(OVA)、水谷优子(广播剧)
- 江田新的妻子,年轻时以事业为重所以不想生孩子,后来想收养一砂当养子。
- 佐崎麻美()
- 千砂的同学,个性明朗活泼,是千砂在学校唯一有较深入交往的朋友。
- 爱美()
- 声优:长泽美树(OVA)
- 八重㭴自国中起就认识的好友,也认识一砂,常替两人制造机会。
- 风见忍布()
- 高城医院最后一任护士,暗恋高城志砂。在高城志砂死后积极调查其真正自杀原因。
创作过程
连载状况
《羔羊之歌》于Schola旗下月刊《Comic Burger》的1996年1月号(1995年11月12日发售)开始连载,是杂志版面换新后的第二波新连载,首话共有40页加上卷头彩页[9]。1996年3月号刊出第2话[10],1996年4月号起杂志停刊[11][12],1996年7月号起改名为《Comic Birz》恢复出刊[13],《羔羊之歌》也从第3话开始继续连载[14]。1999年3月[15],因为出版社Schola破产[16],1999年5月号之后杂志停刊[13],编辑部移至Sony Magazines,于1999年8月号起继续出刊[17],《羔羊之歌》也继续连载[18]。2001年,因为Sony Magazine退出,2001年12月号之后杂志再度停刊[17]。编辑部移至幻冬舍子公司幻冬舍Comics,2002年1月号起继续出刊[19]。2002年11月号本作完结,连载总长达6年半[20]:244。2002年12月号刊登完结纪念内容[21]。
《羔羊之歌》在连载初期是每两期刊登一话,也就是两个月刊登一话,之后才改成每月推出。连载频率变成一月一话后,冬目称一话的篇幅大概是二十页,有时会是三十页;如果是三十页的话就会把剧情拉长,只有二十页的话则会更着重于要让读者觉得值得,进而修改故事。[20]:246
绘制本作的过程中,冬目也同时兼顾其他杂志的连载[22]。冬目在连载期间的作息相当规律,几乎每天都在工作[20]:246。连载期间冬目搬了两次家,因为忙着赶稿还暂时不能整理行李[20]:246。连载过程中冬目请过四位助手[20]:251。作品的Logo由一名叫若原的人设计[20]:251。本作的周边商品在制作前都会询问过冬目[20]:249。
在单行本做加笔花了冬目很多时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她还想再多画些东西,但单行本有页数限制[20]:246。最终话刊登后,冬目表示自己其实希望能再多花一点时间制作最终话,所以接下来会在出单行本的时候补足[20]:244。
构思
冬目在和责任编辑(女)讨论时提出「想描绘一部非常灰暗又无可救药,而必须迈向毁灭的故事」,不料对方很爽快地同意了,冬目于是带着些许不安开始连载[20]:251。冬目提前敲定好故事的节奏和起伏[20]:245,从连载开始到结束大致都如预期进行,倒数第二话具有冲击力的最后一幕[注 2]也在一开始就大概决定好[20]:244。在连载过程中构想有膨胀,所以原本预定的故事是更短一些的[20]:244。据冬目表示,连载的结局原定是无可救药的结尾(两人殉死),最后变成了多少还有点希望的收场(一砂生还并失忆)[20]:251。
和式是本作的主题之一,冬目表示他早就想画「会出现和式房子和和服」的「现代剧」。她也另有吸血鬼故事的构想,本作中他将日式的东西和吸血鬼元素融合。一般的吸血鬼故事通常会出现吸血画面,冬目不希望落入此窠臼,于是尽可能避免,试图摸索不同方面的「精神发泄」。单行本第四册中一砂咬千砂脖子吸血的画面并不在原本的预定中,不过冬目认为从整体来看此处应该是个高潮,所以还是觉得应该把吸血画面画出来。[20]:245
冬目没有特别喜欢哪个角色,称每个角色都反映了她的某个部分[20]:249。对于一砂和千砂的角色设计,冬目称这两人纯粹是想像出来的角色。冬目表示她原本就想画出像千砂这样有着黑直长发和凤眼的水手服女孩,她对水手服情有独钟,觉得很可爱。[20]:248千砂平时都穿着和服,冬目自己很喜欢穿也很喜欢画和服[20]:249。水无濑医生这个角色被冬目形容为「悲剧人物」[20]:249。对于千砂在学校唯一的朋友佐崎,冬目将她设置成「与千砂正好相反,是个活泼开朗的人」,不过名字最一开始并没有想到[20]:249。一砂的朋友木之下有在谈话中提到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在冬目的另一部连载《昨日之歌》当中登场[20]:249。
本作的彩页是以油画方式绘制[20]:246-247。冬目是美术大学油画专攻毕业[23],八重㭴画油画的相关剧情大多都是来自她的真实经历[20]:247。冬目最喜欢的一幕是单行本第一册最后,千砂将手伸出来、向一砂说可以吸她的血。冬目认为这幕很有美国吸血鬼电影《》(1987年)的感觉[20]:245。
出版书籍
因为连载杂志的出版社两度更换,本作的单行本共有三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先后为Schola、Sony Magazines和幻冬舍Comics。Schola出版到第3册时倒闭,Sony Magazines只出版到第5册即换手,目前版权由幻冬舍Comics所有。在其他地区,本作的单行本已授权翻译成中文[24]、英文[1]、德文[2]、捷克文[3]、俄文[4]、法文[5]、意大利文[6]和韩文[7]等多种语言。
单行本
- Schola
卷数 | ![]() |
封面角色 | |
---|---|---|---|
发售/初版一刷日期 | ISBN | ||
1 | 1997年1月[25] | ISBN 978-4796297035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2 | 1997年12月13日[26] | ISBN 978-4796297219 | 八重㭴叶 |
3 | 1998年12月10日[27] | ISBN 978-4796297509 | 高城千砂 |
- Sony Magazines
卷数 | ![]() |
![]() |
封面角色 | ||
---|---|---|---|---|---|
发售/初版一刷日期 | ISBN | 初版一刷日期 | ISBN | ||
1 | 1999年8月28日 | ISBN 9784789781480[28] | 2001年10月25日 | ISBN 957-731-973-4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2 | ISBN 9784789781497[29] | 2002年1月20日 | ISBN 957-731-974-2 | 八重㭴叶 | |
3 | ISBN 9784789781503[30] | 2002年9月10日 | ISBN 986-11-0291-4 | 高城千砂 | |
4 | 1999年12月17日 | ISBN 978-4789782159[31] | -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
5 | 2000年12月25日 | ISBN 9784789783231[32] | - | 高城千砂 |
- 幻冬舍Comics
卷数 | ![]() |
![]() |
收录话数 | 封面角色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初版一刷日期 | ISBN | |||
1 | 2002年1月24日 | ISBN 978-4-344-80022-9[33] | - | 1-6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
2 | ISBN 978-4-344-80023-6[34] | - | 7-12 | 八重㭴叶 | ||
3 | ISBN 978-4-344-80024-3[35] | - | 13-20 | 高城千砂 | ||
4 | ISBN 978-4-344-80025-0[36] | 2003年1月5日 | ISBN 986-11-1200-6[24] | 21-27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
5 | ISBN 978-4-344-80026-7[37] | 2004年5月15日 | ISBN 986-11-4083-2[38] | 28-34 | 高城千砂 | |
6 | ISBN 978-4-344-80015-1[39] | 2004年6月25日 | ISBN 986-11-4335-1[40] | 35-40 | 八重㭴叶 | |
7 | 2003年2月24日 | ISBN 978-4-344-80198-1[41] ISBN 978-4-344-80197-4(限定版)[42] |
2004年7月15日 | ISBN 986-11-4336-X[43] | 41-47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收藏版
- 完全版[注 5]
卷数 | ![]() |
封面角色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2003年12月31日 | ISBN 978-4-344-80348-0[44]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2 | 2004年1月31日 | ISBN 978-4-344-80355-8[45] | 八重㭴叶 |
3 | ISBN 978-4-344-80361-9[46] | 高城千砂 | |
4 | 2004年2月28日 | ISBN 978-4-344-80372-5[47]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5 | ISBN 978-4-344-80373-2[48] | 高城千砂 | |
6 | 2004年3月31日 | ISBN 978-4-344-80386-2[49] | 八重㭴叶 |
7 | ISBN 978-4-344-80387-9[50]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 文库版
卷数 | ![]() |
封面角色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2009年10月23日 | ISBN 978-4-344-81795-1[51] | 高城千砂 |
2 | 2010年1月22日 | ISBN 978-4-344-81871-2[52] | 八重㭴叶 |
3 | 2010年4月23日 | ISBN 978-4-344-81950-4[53] | 高城千砂 |
4 | 2010年7月23日 | ISBN 978-4-344-82008-1[54] | 高城千砂、高城一砂 |
真人电影
羔羊之歌 羊のうた | |
---|---|
电影海报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花堂纯次 |
监制 | 尾川匠(企划) 荒木功(企划) 成泽章 田中正雄 |
编剧 | 渡边麻实 花堂纯次 |
原着 | 《羔羊之歌》 冬目景作品 |
统筹 | 内堀雄三 |
主演 | 加藤夏希 小栗旬 美波 |
配乐 | 贵三优大 滨口史郎 |
片尾曲 | 〈〉(airi) |
摄影 | 藤井良久 |
制片商 | グルーヴ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ユニオン映画 Sony Magazines(企划协力) ネクスト・プロデュース(制作协力) |
片长 | 109分钟[60] |
产地 | ![]() |
语言 | 日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グルーヴ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改编真人电影《羔羊之歌[注 6]》(日语:)由花堂纯次执导,也是他的首部剧场电影作品[63]。男女主角一砂和千砂由两位影坛新人小栗旬和加藤夏希饰演[61],八重㭴由美波饰演[64]。电影制作时原作尚未完结,剧情上有些许不同之处:八重坚在电影中将一砂的肖像画给了他,且一砂并没有跟着千砂殉死。
演员
制作发展
伊藤表示,把《羔羊之歌》拍成电影的讨论很早就出现了。导演花堂是从自己的小孩那里得知《羔羊之歌》这部作品,觉得很有趣,进而想要拍电影版。花堂表示:「我很喜欢冬目笔下的图画和世界观,因此我特别注意不要破坏掉这些。」[64]冬目对本片的评论则是「我认为要把这部作品搬上大屏幕很困难,再说原作也还没有完结。不过我希望电影版能成为不同于原作的另一部作品。」[64]制作发表会于2001年6月在银座举办,《Comic Birz》编辑长伊藤嘉彦、花堂纯次、小栗旬、加藤夏希、美波出席现场,原作作者冬目景因为截稿日而未能前来[64]。同年夏天,剧组于至日本长野县拍片,女主角加藤在当地待了一个月[66][67]。本片的取景地包含须坂市[68]、饭山市[69]、长野市[70]、上田市[71]和中野市[72]。
细部的取景地点包含须坂市的白藤交流馆()、小坂神社和墨坂中学校[68],饭山市的长野电铁木岛站(现已废弃)[69],长野市的三轮和植木商店[70],上田市的高桥、矢出泽川河畔、故郷桥和浦野川河畔[71]。高城家的日式住宅在白藤交流馆拍摄[69]。木岛站在电影里是离高城家最近的车站。中野市的信州中野站也是本片的取景地[72]。
对于演员,花堂表示演员挑选相当困难[64]。男主角高城一砂由小栗旬饰演,是他继《幸福家庭计划》(2000年)[73]第二次出演电影[74],他在访谈中称,要扮演普通高中生是最难的部分,所以他准备要和花堂讨论。[64]一砂的姊姊千砂由加藤夏树饰演。加藤表示,在出外景的一个月期间,因为剧组成员都待在一块,导演在晚上经常会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和排练明天要拍的部分,是她以前没有过的经验[66]。加藤曾在时代剧《暴坊将军》中穿过一次和服,此次她要扮演的角色千砂习惯穿着和服,为此她将自己的浴衣带到外景现场,穿了一个多月,即使是休息日也会穿在身上[66]。剧中千砂是一砂的姊姊,不过饰演一砂的小栗旬(约19岁)其实比饰演千砂的加藤(约16岁)年长[66]。
广播剧
2002年1月30日,文化放送宣布《羔羊之歌》的改编广播剧将于同年2月10日起开播,并揭露参与阵容[62]。广播剧作为每周日节目《Radio HOTEL Entertainment》的一部分播出,每次10分钟,共播出7次,会在3月底结束[62]。广播剧的编剧由真人版电影的导演花堂纯次执笔,也是他第一次帮广播剧编剧[65]。广播剧于2002年1月19日录制完毕[65]。根据其他配音员所说,声演女主角的林原惠在演戏时曾称自己头痛并且脊椎弯曲,认为这是她投入角色的表现[65]。文化放送数字事业局部长片寄好之表示,此次播放广播剧《羔羊之歌》乃是作为该公司多媒体事业发展的一环[62]。
改编动画
原作 | 冬目景(幻冬社Comics) |
---|---|
企划 制作 |
成泽章 是安浩二 |
运行制作人 | 尾川匠 |
制作人 | 相马和彦 丸山正雄 |
音乐制作人 | 阿部信行 |
音乐 | 宫泽谦 |
人物设计 | 濑尾康博 |
作画监督 原画 |
深町明良(Project Team) |
原画 | 青由鸟克己 羽根章悦 黄仁喆 Synod |
动画 | Project Team 火鸟动画 MSJ武藏野制作所 |
色彩设计 | 歌川律子 |
美术监督 | 金村胜义 |
背景 | Studio Jack L-green 文成动画 |
摄影监督 | 佐藤阳一郎 |
剪辑 | 古川雅士 |
音响监督 | 藤山房伸 |
音响制作 | 神南录音室 |
动画制作 | MADHOUSE |
制作协力 | Group Tac |
协力 | 幻冬社Comics |
监督 脚本 |
杉井仪三郎 |
制作 | 《羔羊之歌》制作委员会 (、Inter Communications Inc.) |
改编动画《羔羊之歌》(日语:)以原创动画录像带(OVA)的形式制作,动画由MADHOUSE负责,全4话,于2003年至2004年间发行。声优阵容多数沿用广播剧班底。结局与漫画稍有不同,至漫画第46话的剧情(一砂选择殉情)即结束。
声优
动画制作
相马和彦向动画公司MADHOUSE社长丸山正雄提出制作企划时,最初遭到否决,后来才得到许可[83]。OVA企划于2001年左右开始进行[84]。相马和监督杉井仪三郎有过多次合作经验,但通常是以系列构成和编剧的身分,此次则是担任制作人的角色[83]。因为此次制作有MADHOUSE、Group Tac和监督杉井等多方人马参与,Scrum相当稳固,所以相马自称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彻底运行「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的规矩[83]。
OVA的作画监督由深町明良担任。对于主角的部分,深町喜欢后篇中段的浪漫戏,表示这部分没有会令人明显反感的画面,而是让人有种在看一些不该看的东西的感觉,而他认为这就是监督杉井的演出风格。[85]美术监督金村胜义表示,他最喜欢的部分是作品的氛围。金村希望作品的整题色调是灰色,但也要有某部分的颜色能给人强烈的感觉。因为红色使人想到血的颜色,所以金村便将红色用在重要环节。开头八重㭴画的红色油画也能引发同样联想,不过金村想到红色月亮正好和吸血鬼有关,觉得效果不错便向杉井提议。他认为红月的安排成功酝酿出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的意象。[86]
动画的色彩设计和色指定由歌川律子担任。歌川表示本作的角色比较少,所以这项工作对他来说并不困难[87]。不过因为歌川在制作尾声出了车祸伤到肩膀,不得不退出制作[87],所以色指定一职最后挂名的是千叶智子。摄影监督佐藤阳一郎表示,摄影部门还要额外负责做大量的描图和彩绘作业;他们对这些工作并不熟练,是很辛苦的一段时间。动画中出现的电车、汽车和樱花瓣是以CG呈现,佐藤表示,要让这些CG的动态感和质感与画面相称十分辛苦。[88]
发行
- 本篇
标题 | 版本 | 发行商 | 发售日期 | 规格编号[81] | 封面角色 |
---|---|---|---|---|---|
羔羊之歌--第1章-- | DVD通常版 | KENMedia | 2003年5月25日 | GSTN-29081 | 高城千砂 |
羔羊之歌--第2章-- | 2003年8月25日 | GSTN-29082 | 八重㭴叶 | ||
羔羊之歌--第3章-- | 2003年11月25日 | GSTN-29083 | 高城一砂、高城千砂 | ||
羔羊之歌--最终章-- | 2004年2月25日 | GSTN-29084 | 高城一砂、高城千砂 |
标题 | 发行商 | 发售日期 | 规格编号 | 收录内容[81] |
---|---|---|---|---|
羔羊之歌 盒装纪念版 | Inter Communications Inc. | 2004年12月10日 | INDV-4102 |
|
- 原声带
标题 | 版本 | 发行商 | 发售日期 | 规格编号 | 收录内容[81][91] |
---|---|---|---|---|---|
羔羊之歌动画原声带 | CD | KENMedia | 2003年12月25日 | GSTN-80005 | 全16曲
|
国际版电影
2006年10月14日,《羔羊之歌》在北美地区的代理商TOKYOPOP宣布取得该作的国际版真人电影改编权。该公司是第一次表态制作真人电影,制作人由CEO史都华·J·李维担任。李维计划找好莱坞编剧执笔剧本,导演由日本人担任,演员用西欧人,并选在东欧拍片,属于东方和西方合作的企划。[92][93]更进一步的信息于同月底的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公开,李维表示,虽然很多美国导演有意愿,不过他能断言导演一定是由日本人担任。电影将于罗马尼亚取景。[94]
2008年3月,李维正在与日本最大的几家电影公司洽谈,并宣布该片的片名为《Love Like Blood》,片长预定120分钟。该片将制成3D电影,并通过绿幕技术得以在视觉效果上有更大空间,预算暂定要在600万美元以下。导演由秋山贵彦担任,主要演员正在商谈当中,女主角确定由日本女演员饰演。根据透露,本片的剧情经过改编,讲述些微贫血的高中男孩布雷克·爱德华(Blake Edwards)邂逅美丽的女孩吉拉(Jira),两人的关系愈演愈烈而且血腥,最后会有一场转折。[95][96]至2008年10月时已有海报发布,此时剧组尚在进行前期制作。本片是李维继《Van Von Hunter》之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97]2011年4月,TOKYOPOP退出美国,但电影部门依旧保持运作[98]。电影的官网目前已无法浏览[99],也没有进一步的相关消息。
回响与评析
2002年,《羔羊之歌》获选为第6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的审查委员会推荐作品[100]。
THEM动画评论网的黛安娜·蒂乌()在针对《羔羊之歌》OVA的评论中,称该作让她最感烦躁的部分在于拖泥带水的情节。她认为这个故事本来可以很有趣,但作者将重点放在「焦虑」上,让剧情大幅退化,并表示无法理解为何作中角色非得自我孤立并且提出自残行为。对于品质,蒂乌认为OVA的作画良莠不齐、音乐很搭可是印象不深刻。她给予OVA版3颗星(满分5颗)的评价,但只是看在声优的良好表现凝聚了整出戏的份上。[101]
广播剧的声优小杉十郎太在访谈中表示:「制作广播剧前,我把原作的单行本看到第5册。这部作品让我开始想,我有没有如此思考过关于亲人和兄弟的事情?不过这部作品实在沉重得很。」[注 7][65]文化放送数字事业局部长片寄好之则称:「《羔羊之歌》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令人思考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 8][62]《民生报》的编辑麦若愚和林承桦撰文称,真人电影版「以黑色诡异的基调,探讨青少年自我身分认同的议题」,并称赞导演花堂纯次的表现,认为「画面漂亮干净,气氛营造不错」[61]。
《羔羊之歌》的美国代理商TOKYOPOP在新闻稿中称:「(……)《羔羊之歌》的剧情围绕着一名男子在身心上受到的折磨,他发现自己受到家族遗传病的诅咒而渴望血液。《羔羊之歌》是对青少年社会异化、扭曲性欲和精神错乱的隐喻,绝佳地呈现一出心理恐怖剧。」[注 9][93]《民生报》的编辑麦若愚和林承桦指出,《羔羊之歌》的剧情中有乱伦的元素[61],蒂乌则认为,作品中对一砂和千砂这对姊弟的关系描写可能引发部分读者的反对[101]。
备注
- 原文:「」
- 一砂喝下毒药后倒在千砂身旁。
- 译者为张家铭
- 译者为张益丰
- 彩页原色印刷(在单行本是黑白印刷)、盒装、大版面
- 台湾曾译为「羊之挽歌」[61]
- 原文:
- 原文:
- 原文:-{Lament of the Lamb follow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torment of a man who discovers that he is cursed with a hereditary disease that makes him crave blood. A metaphor for teenage alienation, twisted sexual desire and insanity, Lament of the Lamb presents psychological horror at its best.}-
参考数据
- . TOKYOPOP.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8) (英语).
- . TOKYOPOP.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德语).
- . Talpress.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捷克语).
- . Фабрика комиксов.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5) (俄语).
- . Portail Mangaverse.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3) (法语).
- . AnimeClick. 2011-10-12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意大利语).
- . 교보문고.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韩语).
- . . KADOKAWA. 2018-04-07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1999 (日语).
- . www.diana.dti.ne.jp.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9-03) (日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Comic Vine.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英语).
- . .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冬目景; 张益丰. 7. 东立出版社. 2004-06-17. ISBN 986-114-336-X.
- . Comic Vine.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英语).
- . . Febri (). 2019-09-01, 56: 121–124 (日语).
- . . . 2019-09-17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日语).
- . 东立出版社.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台湾)).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东立出版社.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台湾)).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东立出版社.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台湾)).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纪伊国屋书店.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东立出版社.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台湾)).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NET TSUTAYA.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日语).
- . .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 麦若愚; 林承桦. . 《民生报》. 2001-11-02: 第C2版 (中文(台湾)).
- . . ASCII.jp. 2002-01-3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8) (日语).
- . .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 CINEMATOPICS. 2001-06-13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日语).
- . ASCII.jp. 2002-02-01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日语).
- . ASCII.jp. 2001-12-29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日语).
- . ASCII.jp. 2001-12-15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日语).
- . .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 . 2017-07-15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日语).
- (pdf). . 2020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4) (日语).
- . .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5) (日语).
- . www.kenmedia.jp.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4) (日语).
- . . cinemas PLUS. 2017-07-07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www.kenmedia.jp.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4)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0)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1-30) (日语).
- . Tower Records Online.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Oricon.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Tower Records Online.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17)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2)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08) (日语).
- . www.kenmedia.jp.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4) (日语).
- . アニメ!アニメ!. 2006-10-14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日语).
- (新闻稿). . 2006-10-16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日语).
- . . 2006-10-22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1) (日语).
- Ryall,AP, Julian.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3-19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美国英语).
- . . 2008-03-21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日语).
- Milky. . . 2008-10-26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日语).
- MacDonald, Heidi. . The Beat. 2011-04-15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美国英语).
- . www.tpmktg.com.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0) (英语).
- . .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日语).
- Tiu, Diane. . THEM Anime Reviews 4.0.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