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齐尔

维齐尔波斯语وزير,一译华札尔、维奇尔、维西尔),清代译作倭色尔,指高级的行政顾问及大臣(有时涉及宗教)[1],他们为穆斯林君主如哈里发苏丹服务,有时可指波斯沙阿的大臣[2]。在现代,维齐尔一词可用于西亚一些重要官员,又可用于现代伊斯兰共和国内阁及形容前伊斯兰官员。字面上,维齐尔解作「负责者」或「助手」[3][4]

语源

巴列维语(Pahlavi)的维齐尔一词在中古波斯语里是「域切尔」(Vichir)[5],源自阿维斯陀语的「域切拉」(Vichira),解作判决者或仲裁者[6]。在语言学上,这与拉丁语维卡里乌斯(Vicarius)有关。维齐尔在1562年成为英语[7],译自土耳其语的维西尔(Vezir,「顾问」)及阿拉伯语的华西尔(Wazir,「负责者」)[8],其词根华察拉(Wazara,「承受」)衍生自波斯语维齐尔(Vazier)[9]

旧官僚用语

穆斯林的维齐尔一职在波斯人至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及邻近地区的人民之间广泛应用,始自阿拔斯王朝[10],至巴尔马克家族掌权作为哈里发重臣时成形。维齐尔的地位于君主与臣民之间,代表君主接触臣民。国家元首不与臣民直接接触这做法至倭马亚王朝开始出现,这是仿傚波斯的习俗。推断维齐尔这一用语是阿拉伯语取自波斯语的「域切尔」,「域切尔」是指沙阿的大臣。阿拉伯语「华札尔」(Wazir)衍生自阿维斯陀语的「域切拉」(Vichira,「仲裁者」、「法官」),取缔了阿拉伯语的「凯提卜」(kātib,「书记」,指国家大臣)[11]。埃及在后来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维齐尔一词遂返璞用于法老的大臣及顾问[12]

维齐尔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某一职位,即君主制政府的总理(大维齐尔);二是泛指内阁部长级,就像英国国务大臣。如当中一位维齐尔是总理,他就可能得到大维齐尔的称号。

在穆斯林的国度里,不称职的维齐尔会被卸任,不论是合理抑或是成为替罪羔羊,这对于鄂图曼帝国来说相当普遍,例如以暴虐见称的塞利姆一世在任七年间,有七位维齐尔被处死,其他的不是被免职就是被贬,当中一些得以复职[13]

伊斯兰国家

鄂图曼帝国时期,大维齐尔实际上行使总理的权力[14],其权力仅次于苏丹(许多苏丹都将政务交给大维齐尔处理)。大维齐尔亦是帝国议会底万的首领。

旧时信奉伊斯兰教的伊朗沙阿政权的总理一般称为「维齐尔-伊·阿赞」(大维齐尔),亦有阿德贝格及沙达·阿赞的称号。另外,多位内阁部长级大臣有「维齐尔」的衔头,如「维齐尔·达夫泰尔」(财政大臣)[15]

摩洛哥曾行苏丹制,故有「萨德尔·阿赞」(Sadr al-A'zam,大维齐尔)一职直至1955年11月22日,在1955年12月7日被总理取缔其职能。维齐尔成为国家部长的称号[16]

汉志王国(并入现今的沙特阿拉伯)在采用哈里发制时设维齐尔一职[17]

处于摄政统治的突尼斯胡珊尼德王朝下的大臣有以下的名号:

  • 华西尔·阿科巴(Wazir al-Akbar):大臣(相当于大维齐尔、总理)[18]
  • 华西尔·阿马拉(Wazir al-'Amala):内政大臣
  • 华西尔·巴赫尔(Wazir al-Bahr):海军大臣[19]
  • 华西尔·哈比(Wazir al-Harb):军事大臣[20]
  • 华西尔·伊斯提斯哈拉(Wazir al-Istishara):议会长
  • 华西尔·瓦德拉(Wazir ud-Daula):国家大臣
  • 华西尔·乌修罗(Wazir us-Shura):私人顾问[21]

阿曼苏丹的首席大臣有「华西尔」的称号,1970年改为总理[22]

桑给巴尔苏丹的维齐尔多由英国人担任[23]

索科托苏丹之下设有大维齐尔一职,但现今对此仍有争议[24]

在前殖民及殖民时期的印度,许多统治者都以维齐尔为首席大臣[25]

处于苏丹制时的马尔代夫,总理有「波杜·维齐尔」(Bodu Vizier)的称号,多位内阁部长级大臣有「维齐尔连」(vazierin)的称号[26]

阿卜达里王朝时的阿富汗,总理有「维齐尔·阿赞」(Vazīr-e Azam)的称号。

现代官僚用语

巴基斯坦,总理(实际掌权的政治人物,形式上在总统之下)称为「维齐尔-伊·阿赞」(大维齐尔波斯语[27],其他部长称为「维齐尔」。在伊朗,维齐尔一词相当于部长。

华西尔是形容部长的标准阿拉伯语(拉丁语有「臣仆」的意思,原指君主部下,后来则指国家官员)。埃及总理在阿拉伯语里称为华西尔(wazīr)[28]

全美伊斯兰联盟(Nation of Islam),其领袖路易斯·法拉肯(Louis Farrakhan)有时被尊称为华西尔。

时代错误的用语

历史学家会运用现代词汇于一些根据性不足的头衔。

古埃及法老委任的最高级政府官员运行宰相的功能,这职位被现代学家称为维齐尔[29]。有一段时期,古埃及的国家行政由两位官员分别主管,维齐尔一词又用于上埃及及下埃及的主管官员,因此有北维齐尔(下埃及,即尼罗河三角洲)及南维齐尔(上埃及)[30]。后来努比亚总督(军事长官,有时由法老王子担任)及阿蒙大祭司崛起,使法老失去了实际政治影响力。

圣经现代译本创世记第四十一节里,雅各的第十一名儿子约瑟是法老的维齐尔,在同一章节,法老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特巴内亚(Zaphenath-paneah)[31]

匈人的维齐尔是二等官员,其正式地位不明,只知道他们是皇室顾问[32]

君王头衔

1702年,印度一个叫柬吉拉(Janjira)的国家成立,六位统治者都辅以「华西尔」的名号,直至地位更高的名号纳瓦布(Nawab)被采用[33]

电子游戏

育碧于2003年至2007年发行的电子游戏波斯王子三部曲中,维齐尔作为印度王的宰相,是波斯王子:时之沙波斯王子:武者之心两作的反派主角。

对国际象棋的影响

波斯象棋国际象棋的前身,当中相对于国际象棋(远较国际象棋的为弱)的棋子称为「华西尔」[34]。现今,的棋子在匈牙利语称为「维沙」(vezér)[35],在波斯语称为维齐尔[36]

参考数据

  1. William Beckford. . BiblioBazaar, LLC. 2008年: 第156页. ISBN 0559026196 (英语).
  2. Lisbeth S. Fried. . EISENBRAUNS. 2004年: 第53页. ISBN 1575060906 (英语).
  3. Ferdinand Schevill. . Ayer Publishing. 1971年: 第227页. ISBN 0405027745 (英语).
  4. Jonathan Dewald. .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004年: 第180页. ISBN 0684312069 (英语).
  5. Jadunath Sarkar. . M. C. Sarkar. 1952年: 第20页 (英语).
  6. Polska Akademia Nauk Komisja Orientalistyczna. . H. Frowde. 1886年: 第32页 (英语).
  7. homas Finkenstaedt、Dieter Wolff、H. Joachim Neuhaus、Winfried Herget. . C. Winter. 1973年: 第150页. ISBN 3533022536 (英语).
  8. Charles Augustus Maude Fennell、John frederick Stanford. . University Press. 1892年: 第803页 (英语).
  9. Robert K. Barnhart、Sol Steinmetz. . H.W. Wilson Co. 1988年: 第1209页. ISBN 0824207459 (英语).
  10. Josef W. Meri、Jere L. Bacharach. . Taylor & Francis. 2006年: 第855页. ISBN 0415966922 (英语).
  11. Robert Fossier、Janet Sondheim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年: 第225页. ISBN 0521266440 (英语).
  12. Social Studies School Service、Lin Donn、Don Donn. . Social Studies. 2003年: 第77页. ISBN 156004165X (英语).
  13. Fanny Davis. . Scribner. 1970年: 第27页 (英语).
  14. George William Frederick Stripling. .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2年: 第60页 (英语).
  15. Roger Savo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年: 第239页. ISBN 0521042518 (英语).
  16. Dahiru Yahya. . Longman. 1981年: 第53页 (英语).
  17. . gilani.com.pk. [2009-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5) (英语).
  18. Nancy Elizabeth Gallagh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年: 第123页. ISBN 0521529395 (英语).
  19. Mohamed El Mansour. . Middle East & North African Studies Press. 1990年: 第19页. ISBN 0906559324 (英语).
  20. C. R. Pennell. . C. Hurst & Co. Publishers. 2002年: 第79页. ISBN 1850652732 (英语).
  21. . royalark.net. [2009-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英语).
  22. Raghīd Ṣulḥ. . Ithaca. 2000年. ISBN 0863722628 (英语).
  23. Dianne Stewart. . Struik. 2006年: 第101页. ISBN 1770072314 (英语).
  24. William Le Queux. . Ayer Publishing. 1978年: 第76页. ISBN 0405109938 (英语).
  25. John Ogilvie、Charles Annandale. . Blackie & son. 1883年: 第576页 (英语).
  26. Albert Gray、C. Defremery、Ibn Battuta/Gray albert. .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9年: 第19页. ISBN 8120612191 (英语).
  27.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 第585页. ISBN 0546714161 (英语).
  28. Mridu Rai. . C. Hurst & Co. Publishers. 2004年: 第304页. ISBN 1850656614 (英语).
  29. Douglas J. Brewer. . Pearson Longman. 2005年: 第50页. ISBN 0582772532 (英语).
  30. Jon E. Lewis. . Carroll & Graf. 2003年: 第129页. ISBN 0786712708 (英语).
  31. Louis H. Feldman. . BRILL. 1998年: 第83页. ISBN 9004108394 (英语).
  32. Patrick Howarth. . Barnes & Noble Books. 1995年: 第41页. ISBN 0760700338 (英语).
  33. Jadunath Sarkar. . M. C. Sarkar. 1952年: 第20页 (英语).
  34. F. Steingass. . Routledge. 1977年: 第745页. ISBN 0415025435 (英语).
  35. Éva Szabó、Eva Szabo. . Hippocrene Books. 2005年: 第556页. ISBN 078181068X (英语).
  36. Duncan Forbes. . W. H. Allen & co. 1860年: 第308页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