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身
细微身(英语:),又译为「微细身」、「细相」、「精细体」,最早起源于印度数论派哲学。数论派认为,在我们由五大(地、水、火、风、空)所形成的可见肉体(称为粗身)之内,还有另一个细微身,它是生命的来源,轮回的主体。 类似于西方所说的灵魂。在细微身之内,包裹着真正的自体,称为因果身,或因果体,也就是神我(梵语:)。

1899年的画作,印度神秘主义者认为的细微身,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它在后世印度瑜伽、阿育吠陀医学及密教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念,细微身被认为是由气、脉、脉轮与拙火形成的内在生命体,在死亡之后,会从肉身解离出来,进入下一个身体,形成轮回。密宗称为金刚身,藏传佛教所说的中阴与虹光身,也是一种细微身。
现代的神秘主义者,如神智学,也采纳了这个观点,认为人类存在着细微身。
概论
细微身被认为是生命的根源,在生命起源时进入身体,死亡时离开。它是轮回的主体,包裹着不灭的神我。但是细微身不能被一般人的感官所感知,只有得到神通的圣人才能见到[1]。
瑜伽派将身体分成三个层面,最外层称为粗显体,是我们可见的肉身。中间层即是细微身,它包涵了心理与生理,是由拙火、气、脉、脉轮与明点所组成的整体。最里层则是因果体,或称因果身,即是真正的灵魂。
注释
- 《大智度论》卷12:「问曰:身有二种:麤身及细身。麤身无常,细身是神,世世常去入五道中。......此细身微细,初死时已去,若活时则不可得求,汝云何能见?又此细身,非五情能见能知,唯有神通圣人,乃能得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