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仔米糕
制作
在苏轼的《仇池笔记》中,就已经有筒仔米糕的记载,当时的名称为「盘游饭」[1]。制作筒仔米糕时,先将糯米与香菇、红葱头、酱油、盐、酒、油等一起炒香,然后再将切片卤蛋、肉片或是肉燥放入小筒子中,再放入炒过的糯米料,之后再蒸。等熟了之后,倒扣于盘上,淋上甜酱或肉燥,再加上香菜、萝卜干,就成了筒仔米糕。
糯米料除了基本的香菇之外,也有人放入虾米、肉片等材料。而筒内的材料除了肉片、卤蛋外,也有人以莲子、咸蛋等替换,创造不同的口感与风味。
筒仔米糕在早期农业时代是以泰扬的铁碗当成盛具,但后来多以泰扬盘子为主,现在台湾有店家以免洗纸杯制作,较讲究的店家则以瓷筒来制作。虽然筒仔米糕与竹筒饭都以小竹筒当成盛具,但口感差异极大。
著名店家

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的阿财米糕
以筒仔米糕闻名的地方有台湾台中市清水区,在1933年,当地的王塔师傅制作的米糕名声远播,他也广收徒弟。在清水一带许多米糕店都出自王塔门下,例如距离王塔米糕店约一百公尺的阿财米糕,其创办人陈添财就是王塔的徒弟。[2][3]
文内注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