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
历史文献记载
宋元时期中国出现了单龙骨的尖底船,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记载,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这种船型多为福船。[1]
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所着的《筹海图编》,有对福船的描述,有「高大如楼,其底尖, 其上阔,其首昂而口」、「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 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诚海战之利器也」、「能行于顺风顺潮回翔」、「不便亦不能逼岸而 泊,须假哨船接渡而后可。」及「北洋有滚涂浪,福船、苍山船底尖,最畏此浪」等语,对其优缺点一一着墨。[2]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所着的《纪效新书》,描述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福船城风下压,如车辗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非人力可驱, 全仗风势」和「无风不可使」等优缺点。若贼舟沿浅而行则福舟惟无用矣,故又有海沧船之设。[3]戚继光在闽浙沿海组建了一支对抗倭寇的舰队,此舰队主要采用福船。船上装备大发贡、碗口铳、鸟嘴铳、喷筒等大小火器。[1]福建船可分六号。一号二号俱名福船,势力雄大,便于冲犁。三号哨船,又称草撇船;四号冬船,又称海沧船。哨船与冬船比福船小,便于攻战追击,海沧船吃水七、八尺,风小亦可动。五号鸟船,六号快船,鸟船与快船又称开浪船,开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纳三十~五十人,便于哨探。[3]
明万历乙未刊本谢杰所着的《虔台倭纂》,有「高大如楼,底尖上阔」、「矢石火炮皆向下而发」、「乘风冲犁如车辗」、「敌舟遇之,随犁随沉,又不能仰攻」、「真海战之利器」、「能破大浪」、「惟利大洋深处」、「底尖,畏滚涂浪」等描述。
明崇祯刻本何汝宾所着的《兵录》,则有「高大如楼,底平深大」、「旷海深洋,回翔 稳便」和「斗头高阔,裕于冲犁」等描述。
航海性能
从现代船舶机械工程学对福船的研究,可得知其航海性能。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来看,若是能提供 5kW 的功率,福船可达 4.7 节的速率。关于扶正力臂曲线对于船只稳定性的影响,福船稳定范围甚大,能在天候险恶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运船只船型。福船棱块系数最小,状似圆型,使其稳度消失角极大。普通福船的稳度消失角为123°,为沙船的两倍,表示其能承受极大的横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运动性,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适合远洋航海。从稳度安全域的表现来看,福船的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4][5]
参考资料
- 成东、钟少异。《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 陈政宏、许智超,“郑和宝船复原模型与等排水量福船及沙船的性能比较”,国立成功大学造船及船舶机械工程学系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5-05-13.
- 明 茅元仪。《武备志》卷一百十六。。
- (PDF). [2022-03-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04).
- (PDF). [2019-1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