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桥
福和桥,是台湾一座链接台北市中正区和文山区与新北市永和区、跨越新店溪的桥梁,于1973年通车,由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公馆圆环,衔接基隆路与新北市林森路与成功路一段,是双和地区与公馆、信义商圈之间重要的联系桥梁。
福和桥 Fuhe Bridge | |
---|---|
![]() 福和桥桥墩 | |
25°00′24″N 121°31′43″E | |
跨越 | 新店溪 |
地点 | ![]() |
维护单位 | 台北市政府 |
上游桥梁 | 秀朗桥 |
下游桥梁 | 永福桥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预力混凝土 |
全长 | 880(2,887英尺) |
度 | 39(128英尺) |
最大跨度 | 45(148英尺) |
跨数 | 20 [1] |
桥墩数 | 19 [1] |
历史 | |
开通日 | 1973年 |
统计 | |
通行费 | 无 |
地图 | |
兴建沿革
.jpg.webp)
福和桥桥面,新北市永和方向车道
.jpg.webp)
福和桥永和端,前为林森路、永亨路口
1960年代始,台北市政府与台湾省政府早已研计议兴建桥梁从台北市公馆跨越新店溪到台北县的永和镇。台北市改制后,决定以省市合作的方式完成[2]。当年计划福和桥,系配合台北市当时已进行的基隆路开拓计划,引导永和方向的车流经过福和桥经过基隆路,转入麦帅公路到达基隆,使台北市闹区之交通较为顺畅,并且疏导中正桥早已拥挤的车流[2]。
1970年4月,台北市政府与台湾省政府决定桥梁工程委托中华顾问工程司设计[3],其中台北市方向的衔接道路由台北市新建工程处负责办理,而台北县永和镇方向的衔接工程由台湾省公共工程局办理。[4]1973年10月,福和桥通车。1973年7月16日开始征收车辆通行费[5]。基隆路拓宽后于1985年再予整建[1]。1993年,停止征收车辆通行费[6]。
数据
由于新店溪此处河道宽达600公尺,故福和桥较原本永和连接台北市的中正桥为长。1974年当时兴建的福和桥长880公尺,宽20公尺,引道长290公尺,永和端引桥及引道长300公尺,共长1,408公尺,分别设有快车道、慢车道及人行道各两线。1985年整建后,福和桥的宽度增加为39公尺,并采20跨19墩、45公尺的标准跨,为变断面 PCI 梁[1]。
邻近设施
- 新北市端
- 福和运动公园
- 新北市永和国民运动中心
- 核能安全委员会
- 新北市立福和国民中学
- 新北市立永和国民中学
参见
- 台北市联外桥梁列表
注释
- 廖耀宇. (PDF). 技师期刊第61期. 2012年10月 [2014-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1) (中文(台湾)).
- 1970-01-07/联合报/06版
- 1970-04-24/联合报/06版/
- 1971-01-04/联合报/06版/
- 1973-07-10/经济日报/02版/
- 1993-11-07/联合晚报/04版/新闻扫描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