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铁路

福厦铁路,媒体和坊间早期称为福厦高速铁路,是中国福建省境内一条连接福州市厦门市快速铁路,为国家I级沿海双线电气化铁路线,也是杭福深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由南昌铁路局管辖运营,于2005年9月30日开始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预留时速300公里。[1],2009年7月20日全线贯通,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2]列车原运行时速为250公里,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中国铁道部于2011年7月1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福厦铁路运行时速下调至200公里。[3]而根據福建省政府公布的《2014-2018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落实方案》,福州至厦门之间还会建设一条時速可達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于2023年9月28日运行)。[4]

福厦铁路
(杭福深铁路福州至厦门段)
行驶在福厦铁路上的CR400BF型电力动车组
概覽
營運地點 中国大陆
服務類型动车组为主,兼顾货运
主要車站福州福州南莆田泉州厦门北厦门
技術數據
等級国铁I级
長度274.9公里
最高速度200km/h
正線數目2(复线铁路
正綫間距4.6米
車站數目13座
軌距1435毫米(标准轨
最小曲线半径4500米
最大坡度6‰
閉塞方式自动闭塞
車輛基地福州动车段
擁有者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
營運者南昌局集团

沿途站点

福厦铁路全线长274.9公里,总投资152.59亿人民幣,其中路基长度166.378公里,占路线长度的63.1%,桥梁共183座,长度72029.34米,占路线总长的24.09%,隧道共36座,长27791米,占路线总长的12.81%。
自福州南站至厦门站全线共设14个车站,途经福州南站福清站渔溪站(预留)、涵江站莆田站仙游站惠安站泉州站晋江站翔安站内厝镇站曾厝,預留)、厦门北站杏林站厦门高崎站厦门站

福厦铁路
所在地区 车站 福州南站起计里程
(公里)
连接铁路 等级 规模 备注
福建省 福州市 晋安区福州站-昌福铁路峰福铁路
合福客运专线
一等站7站台14线
仓山区福州南站0温福铁路福平铁路
福厦客运专线
特等站15站台30线
福清市福清站362站台5线
莆田市 涵江区涵江站662站台4线
秀屿区莆田站86永莆铁路福厦客运专线一等站3台10线
仙游县仙游站1102站台6线
泉州市 惠安县惠安站1392站台4线
丰泽区泉州站155兴泉铁路一等站5站台11线
晋江市晋江站180二等站2站台5线
厦门市 集美区厦门北站226厦深铁路福厦客运专线一等站15站台27线
湖里区厦门高崎站二等站3站台6线不办客运
思明区厦门站一等站5站台9线

历史

  • 2004年7月,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福厦铁路正式立项。
  • 2005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福厦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05年9月30日,后溪特大桥、晶岭二号隧道及木兰溪特大桥开工建设,福厦铁路正式动工。
  • 2005年12月,铁道部和福建省联合批复福厦铁路初步设计。
  • 2006年4月,福厦铁路泉州段3个控制性工程先行动工建设。
  • 2006年6月,福厦铁路共30个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
  • 2007年11月5日,福厦铁路铺架首片箱梁。
  • 2008年3月8日,后溪特大桥正线贯通。
  • 2008年9月12日,福厦铁路闽江特大桥合龙。[5][6]
  • 2009年3月8日,福厦铁路正式铺轨。
  • 2009年7月20日,福厦铁路全线贯通。
  • 2009年7月31日,木兰溪特大桥主体工程全部结束。
  • 2009年8月23日,厦门跨海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
  • 2009年9月30日,福厦铁路左线在泉州接轨。
  • 2009年10月15日,福厦铁路右线在莆田接轨。
  • 2009年11月10日,福厦铁路厦门岛内段开始铺轨,于12月20日完成。
  • 2009年12月31日,福厦铁路开通货物列车运营.
  • 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 2011年8月28日,福厦铁路实行新运行图,最高运行时速下调至200公里,同时票价下浮5%左右。
  • 2012年10月9日,福厦铁路惠安站站房奠基。
  • 2015年2月4日,福厦铁路惠安站仙游站正式启用
  • 2018年4月29日,因翔安-晋江段设备故障,造成福厦铁路发生大面积晚点,晚点时间最长达104分钟[7]

技术应用

根据运输需要,这条铁路要建成客货混运的高铁,设计单位因此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各界对此多有争议。2002年,中铁二院作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就遇到难题:客货混运的高铁曲线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设计参数。翟婉明研究组仿真分析了普通货车与高速客车以不同速度在各种不同半径曲线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最终找到了同时能够满足两者安全平稳性的曲线设计参数。国际上罕见的高铁客货混运规范由此开始研究并得以诞生。[8]

参考资料

  1. . 新华网. 2005-09-30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
  2. . 人民网. 2010-04-26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台海网. 2010-04-23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4. . 联合早报. 2022-07-25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6).
  5. 张国俊. 凌陈 , 编. . 人民网. 新华社. 2008-09-12 [201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0).
  6. 郑祚声. . 中新网. 中新社. 2008-09-12 [201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新浪网.
  7. . [201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8. 刘伟; 李晓东; 危兆盖. .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中文).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