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崘

社崘—410年7月8日),又被写作社仑[1]、社仑[2]郁久闾氏柔然汗国的开国者,柔然部落第一位称可汗者,在位时间为402年至410年,称号为丘豆伐可汗[3]父亲为缊纥提

生平

受俘

原本柔然部落一直臣服于北魏前身的代国,但在代国建国三十九年(376年),拓跋什翼犍去世后,[4]社崘的父亲缊纥提就率领部众转而臣属于当时与代国为敌的铁弗部[5]

而后在北魏登国六年十月(391年11月-12月),[6]北魏派军攻击缊纥提部。缊纥提部迁移部众逃走,但在戈壁沙漠中的南床山下被追上并受到重创,部众有一大半遭到北魏俘虏。[7]当时社崘也和兄弟诘归之斛律曷多汗等宗党数百人一同被俘,被发配到北魏的各部落去。[8]不久后缊纥提又重新归降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把他们父子和被俘虏的部众都迁到云中郡[9]让他们用和以往臣服时一样的方式继续生活。[10]

崛起

北魏登国九年(394年),社崘和曷多汗率领部众抛下父亲向西逃走。曷多汗被北魏将领长孙肥所杀,部众也被杀灭殆尽。社崘和其他数百人前往投奔先前也投降北魏的伯父匹候跋。匹候跋让社崘居住在自己汗庭五百里外的南方边境,还派四个儿子监视他。[11]而后不久,社崘率部属将那四个儿子抓住并攻击匹候跋。匹候跋战败被俘,而他的儿子们则带领余众前往投靠高车斛律部。一个多月后,社崘把匹候跋归还给他的儿子们,希望将他们一网打尽。社崘在这之后又发动奇袭突击匹侯跋,将他杀死。他的儿子启拔吴颉等十五人也逃亡到北魏。[12]

杀死匹候拔后,社崘担心受到北魏的攻击,遂掠夺五原郡以西的各部落,接着渡过戈壁沙漠向北撤退。[13]

在后来的时间里,社崘与后秦进行了和亲(详细时间不明)。[14]

北魏天兴五年正月戊子(402年3月8日),因为后秦的从属部落黜弗素古延等部遭到北魏攻击。而柔然此时正与后秦交好,[15]因此在北魏天兴五年正月辛卯(402年3月11日),社崘派遣骑兵前去救援。但这支军队被北魏将领和突击败。[16]

建国称可汗

同年(402年),社崘率部众渡过戈壁沙漠,攻击并夺取高车诸部的领土。[17]此时社崘受到斛律部首领斛律倍侯利攻击,部落遭受劫掠。但斛律军在取得初捷后便没了戒备。社崘就登上高处观看情势,召集先前逃亡离散的数千人。在早上奇袭斛律军,击杀、俘掳他们十分之七、八的人。斛律倍侯利被社崘击败后逃奔北魏。[18]西北方实力强大的拔也稽部[19]的首领拔也稽也率军攻击社崘。社崘在頞根河(今鄂尔浑河)反击,取得大胜,遂逐渐吞并了拔也稽部。[20]

在此一年间社崘四处征战,兼并各部落,兵马众多强盛,实力日益增大,成为草原北方的大国。[21]控制区域西至焉耆伊犁河塔里木盆地,东接朝鲜契丹人高句丽的边界),南及戈壁沙漠,北到贝加尔湖阿姆河上游,周围的小国都附属于柔然。[22][23][24]

于是社崘与支持者向北到弱洛水(或作独洛河,即今土拉河)河岸旁,订定军法:以千人为军,设置将一员,一百人为幢,设置帅一员。临敌先登者赏,退却懦弱者,用石头击杀或者以捶挞之刑。刻木记事,以羊屎计兵数。他声明柔然汗国的创建,自称丘豆伐可汗。[25][24]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

北魏天兴五年十二月(403年1月-2月),[26]社崘借着拓跋珪率军亲征后秦的机会领军进入北魏塞内,经过参合陂,往南到豺山及善无北泽。北魏的拓跋遵以一万骑兵追击社崘,但没有赶上。[27]

内乱与离世

北魏天赐元年四月(404年1月-2月),柔然汗国内乱,社崘的从弟悦代大那等人想谋杀社崘而立大那为可汗,但他们的阴谋被发现,悦代和大那等人逃奔北魏。[28]

北魏永兴二年五月壬申(410年7月8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亲征柔然。[29]社崘提前得知消息,率部众往北逃走。但却在逃跑途中去世。[30]死后由于儿子度拔尚年幼,没办法统御部众。所以部落改立社崘的弟弟斛律为可汗。[31]

称号含义

  • 魏书》记载:「『丘豆伐』就是魏人说的统御和开展的意思。」[32]
  • Nikolay Kradin 认为丘豆伐可汗是「统御和带来扩张的可汗」之意。[24]
  • 白鸟库吉认为丘豆伐中的「丘豆」是蒙古语中 Kütele 的音译,意思为管理、处置、指挥。而「伐」则是蒙古语中 Badara 和满州语 Bada 的音译,意思是广大、开张、张大之意。[33]
  • 实际上「丘豆 伐」为柔然语中「领导、驾驭」之意,转写为「zholoo barih」,蒙古语的“驾驶”()仍然使用该词。[34]

评价

  • 《魏书》记载:「社崘凶恶狡诈,能够随机应变。」[35]
  • Nikolay Kradin:「社崘显然是位天赋异禀的政治家。」[36]

引用

  1.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蠕蠕社仑等……」
  2.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柔然可汗社仑……」
  3.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于是自号丘豆伐可汗。」
  4. 《魏书》卷一·帝纪第一〈序纪〉:「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云中,旬有二日,帝崩,时年五十七。」
  5.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及昭成崩,缊纥提附衞辰而贰于我。」
  6.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太祖纪〉:「冬十月戊戌,北征蠕蠕……」
  7.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登国中讨之,蠕蠕移部遁走,追之,及于大碛南床山下,大破之,虏其半部。」
  8.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获缊纥提子曷多汗及曷多汗兄诘归之、社崘、斛律等并宗党数百人,分配诸部。」
  9. 《资治通鉴》卷一零七〈晋纪二十九〉:「缊纥提亦降,珪悉徙其部众于云中。」
  10.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缊纥提复降,太祖抚慰如旧。」
  11.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九年,曷多汗与社崘率部众弃其父西走,长孙肥轻骑追之,至上郡跋那山,斩曷多汗,尽殪其众。社崘与数百人奔匹候跋,匹候跋处之南鄙,去其庭五百里,令其子四人监之。」
  12.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既而社崘率其私属执匹候跋四子而叛,袭匹候跋。诸子收余众,亡依高车斛律部。社崘凶狡有权变,月余,乃释匹候跋,归其诸子,欲聚而歼之。密举兵袭匹候跋,杀匹候跋。子启拔、吴颉等十五人归于太祖。」
  13.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社崘既杀匹候跋,惧王师讨之,乃掠五原以西诸部,北度大漠。」
  14.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社崘与姚兴和亲。」
  15.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没弈干、黜弗、素古延,皆秦之属国也,而魏攻之……柔然社仑方睦于秦,遣将救黜弗、素古延;辛卯,和突逆击,大破之。」
  16.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太祖遣材官将军和突袭黜弗、素古延诸部,社崘遣骑救素古延,突逆击破之。」
  17.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社崘远遁漠北,侵高车,深入其地……」
  18.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乃举众掩击,入其国落。高车昧利,不顾后患,分其庐室,妻其妇女,安息寝卧不起。社崘登高望见,乃招集亡散得千人,晨掩杀之,走而脱者十二三。」
  19.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社仑于是西北击匈奴遗种日拔也鸡……」
  20.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其西北有匈奴余种,国尤富强,部帅曰拔也稽,举兵击社崘,社崘逆战于頞根河,大破之,后尽为社崘所并。」
  21.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遂并诸部,凶势益振。」
  22.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其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2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其地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南临大漠,旁侧小国皆羁属焉。」
  24. Kardin 2005, p. 154.
  25.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于是自号丘豆伐可汗。」
  26.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太祖纪〉:「天兴五年……十有二月辛亥,至自西征。」
  27.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天兴五年,社崘闻太祖征姚兴,遂犯塞,入参合陂,南至豺山及善无北泽。时遣常山王遵以万骑追之,不及。」
  28.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太祖纪〉:「天赐元年……夏四月……蠕蠕社仑从弟悦伐大那等谋杀社仑而立大那。发觉,来奔。」
  29. 《魏书》卷三·帝纪第三〈太宗纪〉:「二年……夏五月……壬申,帝北伐。」
  30.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柔然可汗社仑闻之,遁走,道死。」
  31.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其子度拔年少,未能御众,部落立社崘弟斛律。」
  32.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丘豆伐』犹魏言驾驭开张也……」
  33. 白鸟库吉着,方状猷译,1934,下册页71、72。
  34. Kang, Junyoung; Seong Gyu, L. E. E. . The Oriental Studies. 2019, (77): 131–159 [2023-01-17]. ISSN 1229-3199. doi:10.17320/orient.2019..77.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韩语).
  35. 《魏书》卷一零三·列传第九十一〈蠕蠕传〉:「社崘凶狡有权变。」
  36. Kardin 2005, p. 153.

参考数据

前任:
匹候跋
柔然首领
394年-402年
继任:
-
前任:
-
柔然国可汗
402年-410年
继任:
斛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