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英语:)又称创意共享[2]、创作共用、版权声明[3],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该组织提供同名的一系列著作的授权方式,即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知识共享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使得著作物能更广为流通与改作,可使其他人据以创作及共享,并以所提供的授权方式确保上述理念。知识贡献是一个每个人相互交流的过程。在知识自由传递的同时,接收者的知识将被重建。换言之,知识共享不仅可以定义为知识转移的过程,而且可以定义为知识发送者和知识接收者之间知识系统的交互和重构。[4]
![]() | |
原名 | |
---|---|
成立时间 | 2001年 |
创始人 | 劳伦斯·莱斯格 |
类型 | 非营利组织 |
法律地位 | 非营利组织 |
总部 | 美国旧金山 |
服务地区 | ![]() |
方法 |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
重要人物 | Cable Green (CEO) |
收入 | ▼ $160万[1] |
捐款 | 2,736,370 美元 (2019年) ![]() |
员工数 | 147 ![]() |
奖项 | FSF Free Software Award for Projects of Social Benefit[*]、电子艺术大奖、Open Publishing Awards[*] |
网站 |
理念
知识共享的理念与Copyleft紧密相连。传统的著作权中有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有领域,)。该组织试图在两者中间广大的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思考并探索知识产权在信息时代的意义。知识共享可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以及条款组合,创作者可与大众分享其创作,授予其他人一定条件下再散布的权利,却又可能保留其他权利。另外还有一种则是「撤回所有权利」(),与着佐权()相关。
协议
内核授权条款
知识共享协议允许作者选择不同的授权条款和根据不同国家的著作权法制定的版权协议,版权持有人可以指定以下的条件:(以下条件均不适用于原始创作者)
标志 | 英文 | 缩写 | 全称 | 说明 |
---|---|---|---|---|
![]() |
BY | 署名 |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对方必须保留您对原作品的署名。 | |
![]() |
NC | 非商业性使用 |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 | |
![]() |
ND | 禁止演绎 | 您(用户)允许他人对您的作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 |
![]() |
SA | 相同方式共享 | 只有在他人对演绎作品使用与您的原作品相同的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您才允许他人发行其演绎作品。 |

在没有指定“NC”的情况下,允许对作品进行商业利用;在没有指定“ND”的情况下,允许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衍生创作。
另外,含有“NC”和“ND”知识共享协议的作品不被认为符合“自由文化协议”。[5]
混合搭配这些条件,产生了16种可能的组合,其中11种是有效的创作共用许可,5个是无效组合。无效组合中,有4种是同时包括“ND”和“SA”的条款的组合,因为这两种条款相互排斥;还有一种为没有要求任何条款的组合,称为“CC0”。11种有效组合中,五种缺乏“BY”的条款已经失效了,因为98%的特许人要求署名。[6][7][8]剩下的6种常用的授权为:
授权条款 | 有效组合 |
---|---|
署名(BY) | ![]() |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 | ![]() |
署名-禁止改作(BY-ND) | ![]() |
署名-非商业性(BY-NC) | ![]() |
署名-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BY-NC-SA) | ![]() |
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改作(BY-NC-ND) | ![]() |
历史
知识共享协议类似于开放出版物协议(OPL)和GNU自由文档协议。GFDL主要用于软件文档,但是也可以用于其它像维基百科这样的非软件文档的项目。而随着OPL的消失,他的创造者建议新的项目不要再使用它。但有批评者认为OPL和GFDL都还不够“自由”,GFDL与CC协议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分发的作品提供一个“透明版本”,也就是说,不能是一个私有或秘密的格式。
知识共享在2001年正式运行,劳伦斯·莱斯格是创始人和主席。知识共享的最初版本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11]本计划在2004年荣获电子艺术大奖网络愿景类金尼卡奖。
本地化
原本的知识共享授权条款是以美国法律体系写成的,所以用词可能无法完美地切合其他国家现存的法律。虽然某种程度上不见得如此,但使用美国法律体系,不顾虑本地法律可能导致授权条款无法运行。为了解决这问题,知识共享推出iCommons()计划,调整法律用词以适应各国国情。2004年5月27日,iCommons推出2.0版。至2007年11月30日为止,已有41个国家完成本地化。自3.0版开始,原始的授权条款改以国际法及相关惯例撰写,称为“未本地化版本”或「未移植版」(Unported)[12],但各司法领域团队仍然会依其法律翻译、修改成该司法领域的适用版本。
在使用中文的国家和地区当中,台湾、中国大陆、香港已陆续完成该协议的本地化。中国大陆的正式命名为知识共享,台湾的正式命名为创用CC,香港的正式名称命名为共享创意。该套协议在民间也被称为创作共用[13][14]。
台湾由中央研究院信息科学所于2004年完成的本地化版本,意味在台湾的法律下可以使用 [15],并在2005年11月将台湾正式名称定为创用CC。[16]中国大陆由中国人民大学及进行本地化,并于2006年3月30日正式发布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2.5协议[17][18],2010年12月再次发布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3.0协议草案[19],2012年底,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3.0协议完成了本地化并正式发布[20]。2008年1月,香港版进入本地化公众讨论的阶段[21][22]。并于2008年10月25日完成本地化。而澳门则于2010年下半年由澳门科技大学进行本地化,至今仍在进行中。而新加坡等地,至今为止尚未进行本地化的工作。
兼容性
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允许使用于商业目的,并可散布修改后的衍生创作,因此只有CC BY和CC BY-SA3.0可与GFDL单向兼容(CC可改为GFDL,GFDL不可改为CC)。CC BY-SA的理念基本上与GFDL相同,但是因为一些条款细节有所出入而无法兼容(CC BY-SA要求衍生作品同样以CC BY-SA发布,因此不能改以GFDL发布)。知识共享3.0中已经增加CC BY-SA对GFDL的兼容性。
实际案例
- 数以百万计的网页使用知识共享授权。与知识共享组织合作设立了Common Content,现在由维护。
- 媒体集中地(部分上传者选择知识共享授权):Flickr、互联网档案馆、维基共享资源、Ourmedia
-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网页 - 学术课程授课大纲
- 维基新闻、Wikitravel、阿尔法记忆、伪基百科等部份wiki站台
- Groklaw
-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 Star Wreck VI
- This Week in Tech(podcast)
- Mozilla基金会的官方网站
知名出版品
- 知识共享的创办人莱斯格(Lessig)2004年的著作《自由文化》的电子版采取CC授权,在几天内立刻出现中文版翻译及给盲人的录音版本。[24]
- Dan Gillmor的著作《草根媒体》。
- 埃里克·斯蒂芬·雷蒙的三本书《大教堂和市集》(第一本完整而且曾商业发行的CC版权书籍,由欧莱礼出版)、《新黑客辞典》及《Unix编程艺术》。三本都有附加但书。
- 台湾摇滚歌手朱约信(猪头皮)的音乐专辑《摇滚主耶稣》是亚洲第一片CC授权的唱片。
- 台湾金曲奖三位歌王朱约信(猪头皮)、谢宇威、王宏恩、广播主持人李坤城等人的音乐专辑《秋天的孩子》也采用CC授权。[25]
- 科利·多克托罗的小说
-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许可协议正式发布当天,iMagine有限公司发布了第一片采用知识共享中国大陆许可协议的数字CD唱片《PatPet》。《PatPet》由广州唱作人Mongo So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2.5中国大陆"(CC BY-NC-ND 2.5 CN)协议。[26]
- 洋葱头原流行于互联网,目前已成功被商业化,使用的是“CC BY-NC-ND 3.0”。
- 《Big Buck Bunny》、《Sintel》-Blender基金会CC授权的动画电影。
- 凯文·麦克劳德所创作的音乐作品
发掘CC授权作品的工具
- 雅虎Creative Commons搜索
- Google高端搜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C:Mixter - 拥有remix功能、CC授权的社群音乐网站
- Common Cont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Jamend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reative Commons授权的音乐专辑收藏区
- The Assay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自由/copylefted书籍目录
- Flickr Creative Commons搜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Flickr上的照片
- iRATE radio
- Gnomoradio
参考文献
- . Nonprofit Explorer. ProPublica.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 .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 .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 Yao, Q.et al (2021) Construction Safety Knowledge Sharing on Twitter: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afety Science, 143, 10541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75352100255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Definition of Free Cultural Works. [201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 . Creative Commons.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Creative Commons.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5).
- . [200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30).
- .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200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 刘玉婷; 马建霞. .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都平平; 郭太敏; 沈鸣; 孔威.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8) [2021-01-17].
- Creative Commons Taiwan博客新开张!!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9-06-29.
- .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Creative Commons International China Mainland
- .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2).
- .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2).
- 中国大陆版CC协议正式从2.5版本更新为3.0版本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3-08-14.
-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3.0香港版草案讨论已经开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知识产权关注小组官方网志
- Creative Commons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8-04-17.
- .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Lawrence Lessig. . Socialbrain. 2004-04-10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中文(中国大陆)).
- Jedi. . Creative Commons. 2005-09-22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09) (中文(台湾)).
- Stephen. . Creative Commons. 2006-03-29 [201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0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知识共享 |
![]() |
英语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未本地化版本 |
![]() |
维基语录上的创用CC语录 |
![]() |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报导:CC China 2.5协议正式发布 |
- 官方网站
(英文)
- 所有的知识共享协议
- 各国的知识共享本地化协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 - 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 香港共享创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香港官方网站(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