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kr
Flickr为一家提供图片分享的网络图库,是社交网络的最佳利用例子之一,成立于加拿大温哥华,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1]。其特点为私人图片授权与标签分类,也可作为网络图片的存放空间,让用户能作为小型博客。
![]() | |
![]() Flickr首页撷图 | |
网站类型 | 网络图库、社交网络服务 |
---|---|
语言 | 繁体中文、英语、法语、德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朝鲜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越南语 |
成立 | 2004年 |
总部 | |
持有者 | Ludicorp (2004–2005) Yahoo (2005–2017) Oath (2017–2018) SmugMug (2018–至今) |
创始人 | Ludicorp |
网址 | flickr |
商业性质 | 是 |
注册 | 是(浏览照片不须注册) |
用户 | 1.12亿(2016年9月)[2] |
Flickr无需注册账号即可访问该网站的照片,但在该网站上传内容则必须事先注册一个账号,该网站还允许用户创建包含用户上传照片的个人资料页面,允许添加其他用户作为联系人,不同用户可互相交流和创建社群[3]。
最初受专业摄影师、图形设计师以及博主的欢迎,将其用作图像存储库。2007年,根据Alexa的排名,是互联网上第19位最受欢迎的网站[4]。然而从那时起,相对于具有照片共享功能的社交媒体平台(例如Instagram)以及云端文档存储服务(例如Dropbox),其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5]。直至2021年,的Alexa排名大幅下降,但仍跻身全球最受欢迎的500家网站之列[6]。
简史
是由公司所开发设计,这家公司于2002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公司于2004年2月正式发表网站。这项服务所使用的工具最早是为了公司的大型在线游戏「(永不结束的游戏)」而研发。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计划最后被搁置。
早期的形态是一个具有即时交换照片功能的多人聊天室,可供分享照片,当时名为「FlickrLive」;接连的研发工作都集中在用户的上传和归档功能,而聊天室则渐渐被忽略了。最后Flickr的末端系统终于脱离了的程序库。
2005年3月,雅虎公司收购了公司和Flickr。从6月28日开始,所有数据都从原本位于加拿大的服务器迁入美国,使得所有数据都受到美国联邦法的管辖[7]。
2006年5月16日。进行了网站设计与结构的检修,并将服务从Beta(第二测试阶段)升级至「Gamma」阶段。
2007年6月13日,Flickr正式推出繁体中文界面,也成为雅虎香港其中一个中文服务。
2013年5月21日,Flickr推出全新接口,并将上传容量升级至1TB(1024GB)。[8]
2017年6月13日,威讯(Verizon)完成并购雅虎的手续,Flickr随之并入威讯旗下子公司Oath(后更名威讯媒体)。[9][10]
2018年4月20日,专业图库服务商SmugMug从威讯媒体手中收购了Flickr,收购价格未披露。而不同意移转图片文件至SmugMug的,则有权在次月底删除Flickr帐号内容。[11][12][13]
2018年11月,Flickr做出自SmugMug收购后首次重大变革,从2019年1月起Flickr将终止免费用户的1TB容量,改为免费1,000张视频或照片;在声明中提到,在2019年1月8日后,如果免费版用户的照片还是超过1,000张,用户将无法继续上传新照片;而在2月5日后照片会被自动删除到剩1,000张,系统会从最旧的照片开始删[14][15]。不过,在Flickr平台上所有使用创用CC授权的作品,即使超过免费帐户容量的限制,也不会被删除。[16]
2022年3月,Flickr于官方博客发文提及:他们在2018年改变免费帐号的限制后,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超出存储限制而删除任何一张免费帐号的相片。不过,Flickr也宣布将会实施一项政策,限制普通用户向高级用户分享受限内容,并将免费用户的非公开照片限制为50张,超出这些限制的照片将面临被删除的风险[17]。
特色
账号
提供“免费版”和“付费版”两种类型的账号。免费版账号仅限存储1,000张照片,超过限制的账号将无法再将新照片上传到[18]。付费版账号具有无限存储容量、高级统计、无广告浏览以及与其他合作伙伴的促销优惠[19]。
用户注册账号后,通常情况下无法更换账号所绑定的电子邮箱。除非用户无法通过该邮箱登录账号,则需要先验证账号的所有权,才能向网站方提交请求,以进行邮箱更换的操作[20]。

管理方式
用户上传到的照片会进入其连续的“照片流”,这是账号的基础。所有照片流都可以显示为对齐视图、幻灯片放映、详细视图或带日期标记的存档。单击照片流图像可在交互式“照片页面”中将其打开,旁边还有数据、评论和用于在外部站点上嵌入图像的工具。
也能让用户将照片组织成“相册”,或是将有相同标题开头的照片结成群组。然而,照片集比传统的文件夹分类模式更有弹性,因为一张照片可被归类到多个相册中,或是仅分至一个相册中,或是完全不属于任何相册(这个概念以谷歌的Gmail服务中的「标签」()功能更为人熟悉)。
集合了借由用户间的关系彼此相互连接的数字影像,影像可依其内容彼此产生关联。用户可以用标题和说明文来描述他们上传的照片,也可以由上传者或其他用户添加照片的“标签”(其中照片的标题为255个字符上限,说明文为21,845个字符上限,标签为75个关键词上限)[21]。如此一来搜索者可很快的找到想要的相片,例如指定拍摄地点或照片的主题,而创作者也能很快了解相同标签下有哪些由其他人所分享的照片,也会挑选出最受欢迎的标签名单,缩短搜索相片的时间。是第一个使用标签云的网站,被普遍认为是有效使用分众分类法的典范[22]。
Organizr
是一个在中用以管理照片的网络应用程序。这个程序能让用户修改标签、相片描述、以及制作照片集,并且使用了AJAX技术让这个程序在外观、感受、和快捷的功能都与一般的照片管理程序几乎无异。因此让大量照片的管理变得更为简单。
公开分享
用户除了可通过标签分享照片,也提供连络人机制,用户可看到对方最新的照片,以及快速浏览该连络人的公开相片。用户也可通过将私人照片加入其他公开群组,供群组内的会员浏览,有些群组更提倡会员互相交流。另外也会参考浏览数、被加入最爱次数,选出当日风格照片于站内刊登。
提供照片存储服务,用户可以将照片设置为公开、私人或朋友等可见范围,来确定谁可以查看该照片。用户也可设立私人群组,通过群组设置浏览权限的方式,只让自己挑选的成员看到照片[23]。
NIPSA机制
NIPSA(Not In Public Site Areas)为筛选用户是否拥有分享私人相片能力的机制。由于的主旨是创建数字相片分享社群,因此若某帐号之下保存了过量的非照片图像、屏幕截屏、网络抓图、名人肖像、拥有版权的相片或艺术作品,管理员便会将该用户做上NIPSA的标记。一旦被标上NIPSA,无论该帐号是否有付费,其图片均不会显示显示于公开区域中,仅能让供用户自己观看。
被标记为NIPSA的帐号若要除名,必须自行整理有问题的图片,并向提出重新审查。
内容审核和过滤
2007年3月,添加了新的内容过滤控件,让成员默认指定他们通常上传的照片类型、以及单独指定特定图像的信息[24]。单个照片被分配到三个类别之一:“安全”、“中等”和“限制”,用户在搜索照片时可以指定相同的条件[25]。对搜索系统做出了一些限制,未登录账号的用户将始终开启安全搜索,该搜索会忽略被认为具有潜在攻击性的图像,而用户则必须登录账号才能关闭安全搜索。该系统实现了通用照片和成人内容的分离,通用照片搜索通常不会产生色情结果,成人内容的可见性仅限于选择查看该内容的用户和专门的群组[25]。
使用此过滤系统来改变特定国家及地区对“不安全”内容的访问级别。2007年6月12日,随着网站本地化语言版本的推出,实施了用户端评级系统,以过滤掉可能有争议的照片。同时,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德国的用户被禁止查看等级评定为“中等”或“限制”的照片。许多用户抗议新的限制,声称和雅虎进行了不必要的审查[26]。
著作权
在内,相片上传者可选择使用是否开放创作共用授权,让公开的照片可以被合理使用,用户也能自行设置该照片的著作权授权细节,同时也提供用户搜索其他能被合理使用的照片。
公众图库计划
公众图库计划(英语:),最初是Flickr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合作的一个项目。该计划于旨在「分享全球公开相片数据库中隐藏的宝藏」[27]。
自该计划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宣布[28][29]起,迄今(2014年)为止,已有数十个文化机构加入[30]。
公众图库计划成员采取的使用指南,是「无已知版权限制」(), 属于「使用上法律风险极低」的条款[31]。计划成员主张,其作品符合以下之一原因发布:
- 由于版权已过期,因此已属于公共领域;
- 版权由于其他原因流入公共领域,例如无法遵循所需的正式手续或条件;
- 机构拥有版权,但不想对其进行控制;或者
- 某些机构拥有足够的合法权利,可以授权他人不受限制地使用作品。
所以,对于发布作品的版权,该计划的说明为:「很难根据版权法对相片进行分析,这不仅是由于世界各地的法律在保护范围与期限方面各有不同,还由于相片本身通常缺少来源附注、时间及其他识别信息。由于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经常依照其非营利目的对相片进行收集、保管、存盘与研究,因此他们具有丰富的相片处理经验。但是,根据版权法,许多情况下文化机构无法成为版权持有者。因此,文化机构既无法授予他人使用相片的权限,也不能提供相片已流入公共领域的担保。」,亦即,如果任何人要使用来自公众图库计划的相片,必须先自行分析适用的法律。[32]
软件架构
的开发者卡尔·韩德森(),在2005年温哥华PHP协会的 演示文稿 上,公开了大部分所使用的背后技术。这个平台是由以下技术组成:
- PHP - 用于内核程序逻辑
- Smarty模块引擎
- PEAR - 用于XML和电子邮件
- Perl - 控制(Controlling)
- MySQL 4.0
- Java - 用于节点服务
- Apache Web Server 2
- Adobe Flash
防火长城屏蔽时期

2007年6月7日正午12时30分(UTC+8),中国大陆开始大范围出现打开Flickr后却无法看到任何图片的情况,随后Flickr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测试,指出问题并非出在Flickr技术端而是防火长城的屏蔽[33][34]。据称图片无法显示的原因是由于防火长城过滤了Flickr图片服务器的域名farm1.static.flickr.com和farm2.static.flickr.com[35]。而中国政府自始至终没有解释封禁原因,有网民猜测是《成都晚报》六四广告事件和厦门PX游行事件所致[36]。
从2007年6月初至2008年7月底,Flickr在中国大陆基本上可以连接,但用户需要安装Firefox浏览器附加组件Access Flickr[37],才能确保可以加载所有图片[38]。
2008年6月9日,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指“Flickr被封可能是因为中国官方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淫秽图片侵害”[39]。
2008年7月31日,因北京奥运会的举行,Flickr在中国大陆被解除屏蔽,所有图片恢复正常显示。
2009年6月2日下午,Flickr再遭屏蔽,与此同时被屏蔽的还有Twitter。据报道,此次网络屏蔽估计与两天后的六四事件20周年有关[40][41][42],此次屏蔽在几天后被解除。
2009年7月3日,Flickr第三次被屏蔽,本次是图片服务器域名farm4.static.flickr.com。
2009年8月6日,《中国国防报》发表文章指出Twitter、Facebook、Flickr和YouTube可以被“西方敌对势力”用作宣传与颠覆工具,并称“要加快提高网络隔绝、屏蔽、锁定和反击网上攻击的能力”[43][44][45]。
2010年1月至2012年初,中国联通(原网通)和中国移动线路屏蔽四部服务器的图片: farm*.static.flickr.com(*为3、5、6、7),其他ISP正常。[46][47]
2012年,Flickr技术变更,服务器域名由farm*.static.flickr.com改为farm*.staticflickr.com,所有中国ISP重新可正常访问主页,但其他子页面非加密浏览时仍会被屏蔽。
另见
- 类似的社交网络服务:pixiv、DeviantArt
- 分众分类法
- 社交书签
参考文献
- . Flickr. [April 6, 2018].
- . Sep 29, 2016.
- . June 15, 2015 [August 29, 2015].
- . Pingdom Royal. April 2, 2007.
- . Gizmodo. May 15, 2012.
- . Alexa. [June 2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4, 2020).
- 一个已被锁住讨论主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是有关于隐私权法案。可在此找到与爱国者行动法案(The Patriot Act)和代号2257(Code 2257)有关的信息。
- 陈苓. . 2013-05-20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 (新闻稿). PR Newswire. 13 June 2017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
- . PetaPixel. 25 July 2016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 Guynn, Jessica. . USA Today. Gannett. 20 April 2018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 .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英语).
- . 2018-04-23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英语).
- 吕绍玉. . 科技新报. 2018-11-02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4).
- 陈君毅. . 数字时代. 2018-11-06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 相片服务Flickr平台承诺将保留所有创用CC授权照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Tome 文/李建兴 2019-03-12
- . Flickr Blog. 2022-03-17 [202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英语).
- . The Verge. [November 1, 2018].
- Gartenberg, Chaim. . The Verge. November 1, 2018 [December 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 2018).
- Change Your Flickr Contact Email Address - Flickr Help Center
- Tag your Flickr Content with Keywords - Flickr Help Center
- Thomas Vander Wal. . January 17, 2006 [September 4, 2006].
- . Flickr. [October 1, 2011].
- . Flickr.com. March 20, 2007 [April 4, 2014].
- Russell, Terrence. . Wired. November 7, 2007 [July 24, 2013].
- Morris, Craig. . C't. June 14, 2007 [July 24,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30, 2007).
- 引自该计划繁体中文版说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8-01-16,标题语源出约翰·海伍德。(英文)
- My Friend Flickr: A Match Made in Photo Heav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Matt Raymo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8-01-16。(英文)
- 详细参与的成员,请参见参与机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引自FLICKR 的公众图库计划(THE COMM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黄沛声律师的介绍,2013-12-19,2014-05-03查阅。(繁体中文)
- 以上原因与说明均引自该计划的权利声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版。
- . Flickr说明讨论区.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3).
- . Flickr说明讨论区.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
- . 全球之声.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9).
- . BBC中文网. [200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4).
- . 华尔街日报. 2008-07-02 [200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Verne Kopytoff. . 旧金山纪事报. 200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英语).
- . 福克斯新闻. 2009-06-02 [200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5).
- . 中央社. 2009-06-02 [200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5).
- . 卫报. 2009-06-02 [200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 . 中国军网 数字报. 2009年8月6日 [2009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0日).
- . 中央社. 2009-08-07 [200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 . 南洋视界. 2009-08-07 [200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 . Flickr说明讨论区. 2010年1月11日 [2011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9日).
- . Flickr说明讨论区. 2011年6月19日 [2011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29日).
- . BBC. 2014-07-03 [2014-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