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萩
白萩(「萩」,拼音:,注音:;1937年6月8日—2023年[1]),本名何锦荣,台中市人,毕业于省立台中商职,台湾诗人。
白萩早期曾受日文教育,初中时受张自英的诗集《黎明集》和《骨髓里的爱情》启笛,1952年即投入新诗创作,于台中《民声日报‧副刊》投稿。1954年转向《公论报》上的蓝星周刊大量投稿其创作。1955年更以《罗盘》获得中国文艺协会第一届新诗奖,与林泠同被冠以「天才诗人」称号。三年后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蛾之死》。
白萩1956年曾加入纪弦「现代派」,《蓝星》诗社,接任《创世纪》编委。1964年白荻与林亨泰等人共同创组笠诗社,发行《笠》双月刊,与韩日诗人合作,编辑出版《亚洲现代诗集》。曾获吴三连文艺奖,荣获台湾诗奖,台中市大墩文学奖文学贡献奖。着有诗集《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征》、《白荻诗选》、《香颂》、《诗广场》、《风吹才感到树的存在》、《自爱》、《观测意象》及诗论集《现代诗散论》等多种。
白萩自述其创作历程可简单划分四个阶段:《蛾之死》是第一阶段;《风的蔷薇》是第二阶段;《天空象征》、《香颂》、《诗广场》是第三阶段;《观测意象》是第四阶段。白荻在语言上通过重新铸造和组合,使读者思想活脱脱地呈现于文本的结构里,且不堆栈虚华的文句。因此造就深刻的韵味,想像力致密,致力探讨生命,富悲剧精神。
叶石涛评论:「白萩的诗富独创性,语言鲜活,他是一位敏锐的诗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