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
琥珀酸(IUPAC中文名称为丁二酸;传统认为它是琥珀的精髓)是一种二羧酸,化学式为HOOC–CH2–CH2–COOH。
琥珀酸 | |
---|---|
![]() | |
![]() | |
![]() | |
IUPAC名 Butanedioic acid 丁二酸 | |
别名 | 乙烷-1,2-二羧酸 |
识别 | |
CAS号 | 110-15-6 ![]() |
PubChem | 1110 |
ChemSpider | 1078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KDYFGRWQOYBRFD-UHFFFAOYAC |
ChEBI | 15741 |
DrugBank | DB00139 |
IUPHAR配体 | 3637 |
性质 | |
化学式 | C4H6O4 |
118.09 g·mol⁻¹ | |
密度 | 1.56 g/cm³ |
熔点 | 185–187 °C |
沸点 | 235 °C(508 K)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在常温的情况下,纯琥珀酸是固体,呈无色无味的晶体。它的熔点及沸点分别是185°C及235°C。它形成的阴离子称为琥珀酸根离子,是三羧酸循环其中的一分子,且是能够在以下化学反应中放出电子予电子传递链:
- 琥珀酸盐 +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 延胡索酸盐 + FADH2
这个过程由琥珀酸脱氢酶(或是由粒线体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II)所催化。该复合物是4亚单位膜结合脂蛋白,配合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及泛醌的还原作用。中介电子载体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及3个B亚单位Fe2S2群集部份。
琥珀酸的酯称为琥珀酸酯。
历史
琥珀酸是将琥珀在沙缸磨制及蒸馏而抽取出来。它主要用于外用治疗风湿科痛症,及内服治疗慢性尿道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