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琥珀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化石,其狀態透明似水晶,色澤如瑪瑙。不透明的琥珀又稱蜜蠟。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它的美就被人們讚譽。琥珀能製成各種裝飾品,是從古至今備受重視的寶石[1]

琥珀
琥珀與昆蟲化石
基本資料
類別有機化合物
化学式~ C10H16O·(H2S)
性質
顏色浅黄-蜜黄色、黄棕色至棕色、浅红棕色、淡红色、淡绿褐色、白色、蓝色、浅绿色、淡紫色等
晶系非晶质体
解理
断口貝殼狀
韌性/脆性差,外力撞击易碎裂
莫氏硬度2 - 2.5
光澤樹脂光澤
條痕白色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微透明
密度1.08(+0.02,-0.08)g/cm³
拋磨光澤树脂光泽至近玻璃光泽
折射率1.540
發光性LW浅蓝白色、浅黄色、浅绿色、黄绿色至橙黄色荧光

琥珀的硬度为2~2.5,用小刀甚至指甲可以刻划。琥珀的相对密度为1.08,是已知宝石中最轻的物件,在饱和的浓盐水中可以悬浮。

琥珀可分為五個級別,根據其化學成分的基礎上定義,因為它源於質感為軟和黏的樹脂,有時它會含有動植物的材料包裹其中。若琥珀在煤層中也被稱為樹脂體,而「灰黃琥珀 (ambrite)」這字詞是特別應用於在新西蘭煤層中找到的灰黃色琥珀[2]。模仿天然琥珀产生过程、以松香昆虫制成的产品被称为“人工琥珀”。

形态

琥珀为非晶质体,外形各自相异,常见结核状、瘤状、水滴状等;有些具放射状纹理。一般产自砾石层的琥珀呈圆形、椭圆形或一定程度上磨圆的不规则形,并可能有一层薄的不透明皮膜。

分类

在商业上,常根据琥珀不同的成因、产地及特征来进行命名。结合商业习惯称呼,琥珀的主要类型有血珀、金珀、蜜蜡、金绞蜜、香珀、花珀、虫珀、石珀、蓝珀等,另外还有灵珀、水珀、明珀、蜡珀、红松脂等其它类型。

歷史

中国古代认为老虎死时,精魄隨即进入地下,化为石头,故称之为“虎魄”,后改称“琥珀”。英文字詞"Amber"是源自阿拉伯語"Anbar",中世紀拉丁語稱為"Ambar",以及中古法語稱為"Ambre"。這個英文字詞在14世紀的中古英語是指的是現在所謂的龍涎香,或稱為「灰琥珀」,是源自抹香鯨的一種堅實的蠟狀物質。在羅曼語族,這個詞的意義已經逐漸被擴展到早於在13世紀晚期之波羅的海琥珀。它最初被稱為「白色琥珀」或是「黃色琥珀」,這個名稱的英語早於15世紀早期已經使用[3]

四千萬年前,歐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時的氣候溫暖,樹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裏淌下。經過快速的地層掩埋、擠壓與地熱變化,使樹脂因此得以變成化石,直到今天。許多北歐大片的地方變成了海底,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產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原因。丹麥是全球第一個發現琥珀的國家[4]

產地

琥珀的產地眾多,主要有波羅的海沿岸国家:波蘭德国丹麥俄罗斯緬甸義大利西西里岛美國紐澤西州懷俄明州阿拉斯加州日本印度法國英國等地區,另外,台灣紐西蘭中國也有少量琥珀出產。

全世界75%—85%的琥珀產於波羅地海沿岸的波蘭俄羅斯立陶宛等國家。波羅地海琥珀顏色金黃,透明與不透明的都有,品質佳,適於做為首飾。

参考资料

  1. "Amber" (2004). In Maxine N. Lurie and Marc Mappen (eds.) Encyclopedia of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13533252.
  2. Poinar GO, Poinar R. (1995) The quest for life in amber. Basic Books, ISBN 0-201-48928-7, p. 133
  3. Harper, Douglas.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4. .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琥珀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琥珀分類
  • 琥珀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