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览

王览206年—278年),字玄通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西晋太保王祥异母弟,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

生平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兄长王祥带王览和继母朱氏到庐江避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1]魏文帝黄初年间,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命王祥,王览劝王祥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赴命。及后王览亦应琅邪郡召命任官,很迁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览封即丘子,食邑六百户。

西晋泰始末年曾任弘训少府。后来转任太中大夫,禄赐与卿相同。咸宁初年获任命为宗正卿。不久王览以疾病请辞,于是以太中大夫身分退休,并获赐二十万钱、床帐荐褥,并派殿中医治病和给药。后转光禄大夫,并在府门前设行马[2]

咸宁四年(278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谥曰

性格特征

  • 王览有优秀的品行,名声仅次于王祥。王览与兄长感情要好,生母朱氏憎恨王祥,非但在丈夫面前中伤王祥,更经常施以虐待;但王览始终站在王祥一边,更劝生母不要虐待和针对王祥。后知道朱氏有意毒杀王祥,更不顾可能误服毒药危险去抢毒酒和先行试菜。[3]

逸事

  • 据说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刀工说这把刀一定是能登三公之位的人才能拥有。吕虔于是将刀送给王祥。王祥死时,将刀交给王览,并说王览的后代一定很风光,足以承受这把刀。王览的后代在东晋时地位举足轻重,其孙王导王敦分别把持了东晋的文武朝政,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4]

家庭

祖先

祖父

父母

  • 王融,王览父亲,曾拒绝朝廷任命,没有任官。
  • 朱氏,王祥继母,王览生母。

兄弟

  • 王裁,王览长子,抚军长史,镇军司马。
  • 王基,字士先,王览次子,治书侍御史
  • 王会,字士和,王览三子,晋侍御史
  • 王正,字士则,王览四子,晋尚书郎
  • 王彦,字士治,王览五子,晋中护军
  • 王琛,字士玮,王览六子,晋国子祭酒

曾孙

  • 王悦,王导长子,中书侍郎,早亡。
  • 王恬,王导次子,吴国、会稽内史,散骑常侍,追赠中军将军
  • 王洽,王导三子,散骑、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
  • 王协,王导四子,抚军参军。
  • 王劭,王导五子,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追赠车骑将军
  • 王荟,王导六子,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追赠卫将军。
  • 王瑜,王含子,散骑常侍
  • 王应,王含子,王敦将之作为养子,武卫将军。
  • 王晏之,王舒长子,护军参军。
  • 王允之,王舒子,西中郎将、假节。寻迁南中郎将、江州刺史。
  • 王颐之,王廙子,东海内史。
  • 王胡之,王廙子,丹阳尹。
  • 王耆之,王廙子,中书郎
  • 王羡之,王廙子,镇军椽。
  • 王彭之,王彬长子,黄门郎
  • 王彪之,王彬次子,尚书令
  • 王羲之,王旷子,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著名书法家。

注释

  1. 按《三国志·吕虔传》,王祥应在魏文帝在位其间入仕徐州,此时王览亦只约二十多岁。《晋书》作「三十余年」
  2. 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栏栅,用以栏截人和马匹。魏晋时三公及从公才会在府门施放行马。
  3. 《晋书·王览传》:「母朱,遇祥无道。览年数岁,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至于成童,每谏其母,其母少止凶虐。朱屡以非理使祥,览辄与祥俱。……祥丧父之后,渐有时誉。朱深疾之,密使酖祥。览知之,𠇹起取酒。祥疑其有毒,争而不与。朱遽夺反之。自后朱赐祥譔,览辄先尝。」「览孝友恭恪,名亚于祥。」
  4. 《晋书·王览传》:「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参考数据

  • 《晋书·王祥王览传》
  • 《三国志·吕虔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