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

无声(Voicelessness)也称为是语言学名词,是指某个声音在发出时不会振动部。无声是一种发声态,和发音时喉部的其他状态比较。不过有时也会将无声视为是清浊音中的清音。

无声
◌̥
编码
HTML码(十进制)̥
Unicode码(十六进制)U+0325

国际音标中有针对无声或其他的辅音(阻碍音)有不同的符号,例如[p b]、[t d]、[k ɡ]、[q ɢ]、[f v]及[s z]。也有有关无声的附加符号,例如U+0325 ̥ COMBINING RING BELOWU+030A ̊ COMBINING RING ABOVE。附加符号一般是用在原来就是有声的音,例如元音响音,例如[ḁ], [l̥], [ŋ̊]。 俄语中国际音标的应用,有可能将有声的变音符号变成无声,例如.[1]

无声元音及其他响音

响音是像元音或是鼻音等大部份语言都会有声音的音。不过在一些语言中,有些响音会变无声,多半是同位异音。例如日语中的寿喜烧(sukiyaki)会念成[sɯ̥kijaki],对英语听众来说,听起来会像[skijaki],不过因为[ɯ̥]的音,嘴唇会略为闭起。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英语的peculiar [pʰə̥ˈkj̊uːliɚ]及 potato [pʰə̥ˈtʰeɪ̯ɾoʊ̯]

无声元音也是一些美国西南部地区语言(像是霍皮语Keres语)、大盆地地区语言(包括所有的Numic语)的特色。

响音也可能会有对比性的无声。例如标准藏语中的拉萨(Lhasa)中有无声的/l̥/,和威尔斯语中的清齿龈边擦音/ɬ/类似,但音量更小。威尔斯语的/l̥/和有声的/l/相对。威尔斯语有许多无声的响音,像是/m, m̥/, /n, n̥/, /ŋ, ŋ̊/, and /r, r̥/,最后一个会用rh来表示。

在俄罗斯莫尔多维亚共和国的莫克沙语中,甚至有无声的硬腭近音/j̊/(在西里尔字母中是йх jh)以及无声的/l̥//r̥/(写成лх lh and рх rh)。最后二个有对应的腭化音/l̥ʲ//r̥ʲ/льхрьх)。基尔丁萨米语中也有/j̊/ ҋ

参考数据

  1. E.g. Bondarko, Verbickaja & Gordina (1991) Osnovy obščej fonetiki. St. Petersburg University Press.

延伸阅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