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
火铳是中国古代用火药发射弹丸的前装管形火器,今日,也常常是对古代枪械的统称。

元代的手铳,属于较小型的火铳。

明代火砲
较早的型式于出现在宋代,为粗毛竹中装入火药,称为火筒或突火枪[1],后来由铜、铁等金属制作,故使用了金部的火铳之名。在元末明初时与火筒、铳筒等同为射击是火器的泛称。在明代时逐渐演变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铳身后可装入木柄以手持的称为手铳[2]。另一种为需架在架上的大型版本-碗口铳、盏口铳[2]。
词意变化
参考文献
- Wikisource:zh:宋史/卷197
- 《明史·兵志四》。
-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672页
-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672-672页
-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第162页
- 《清会典》卷五十二、《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