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宗于

源宗于日语: Minamoto no Muneyuki */?—940年1月5日)是日本平安时代前期至中期的贵族歌人官位正四位右京大夫,为三十六歌仙和《百人一首》歌人之一,虽然是皇室出身,但是仕途平平,和歌方面有15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也是《大和物语》中的主要登场人物之一。作为三十六歌仙之一,其两幅画像均是重要文化财,家集《宗于集》的冷泉家时雨亭文库版本亦是重要文化财。

源宗于
源宗于
源宗于
狩野尚信作品《三十六歌仙
三十六歌仙
百人一首》歌人
新时代不同歌合》歌人
时代平安时代
逝世日期天庆2年11月23日(940年1月5日)
日语假名
罗马字Minamoto no Muneyuki
本姓源氏
家系光孝源氏
位阶正四位
官位右京大夫
敕撰歌15首
初次收录古今和歌集
歌合宽平御时后宫歌合
亭子院歌合
家集《宗于集》
父亲是忠亲王
兄弟源清平
式顺王
式瞻王
兴我王
源和
忠望王
今扶王
英我王
源正明
姐妹姣子女王
闲院大君
藤原贵子女房
亲戚光孝天皇(祖父)

生平

根据《尊卑分脉》的说法,宗于的父亲为光孝天皇之子是忠亲王,而《古今和歌集目录》以及《本朝皇胤绍运录》则没有相关记载,因此出身成谜[1]宽平6年正月7日(894年2月16日),他获赐源姓臣籍降下从四位下,两年后就任丹波权守,翌年11月23日(897年12月20日)升从四位上。延喜4年2月26日(904年3月15日) ,他出任摄津权守,翌年正月11日(905年2月17日)就任兵部大辅。延喜8年正月9日(908年2月13日),他担任右马头,四年后的延喜12年10月5日(912年11月16日)兼任三河权守。延喜15年6月25日(915年8月8日)、延长3年10月26日(925年11月14日)和承平2年8月30日(932年10月2日),他先后就任相模守、信浓权守和伊势权守。翌年10月24日(933年11月14日),他出任右京大夫,及后于天庆2年正月7日(939年1月29日)升正四位下,并且于同年11月23日(940年1月5日)死去[2],《贞信公记》则记载他死于11月22日(940年1月4日)[3]

和歌

在《大和物语》中,宗于是主要的登场人物[4],在物语里他因为仕途不顺,便在宇多法皇以奉上附有纪伊国的石头的海松一事为题时,作了以下一首和歌来表明心迹:

原文[注 1] 中译
吹井浦来风
激起千层浪
就如海松般
石沉大海中

其后,他又再次以歌寄意,作了两首和歌来表达不获宇多法皇赏识的心情,换来的却是宇多法皇跟僧都说:「他在表达些什么,我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和歌的意思。」()[6][7]

宗于总共有15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8],其中6首收录于《古今和歌集》,3首收录于《后撰和歌集[9],其余6首则收录于《新敕撰和歌集》及之后的和歌集内。此外,他也出席了宽平御时后宫歌合等6次歌合[8],在亭子院歌合中则以「致行」的名义与藤原好风(或平好风)一同担任左方的方人[1]。他的和歌大多在形式上比较率直和有余韵[10],曲风清楚而寂寥[11]

百人一首》的入选作是:

新编国歌大观》、全日本歌牌协会以及嵯峨岚山文华馆共通版本[12][13][14] 中译[15]
我住深山里
冬来更寂寥
空山人不见
草木尽枯凋

这首和歌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新编国歌大观》号码是315,词书是「作为冬天的歌来念」()[注 2][12],亦收录于《古今和歌六帖》、《三十六人撰》以及《和汉朗咏集》等作品集里。对于藤原定家将这首和歌选为《百人一首》之一的理由,吉海直人认为是受到藤原俊成将其选入《古三十六人歌合》的影响,并且主张这首和歌可能是是贞亲王歌合中藤原兴风以及壬生忠岑作品的本歌取,将原本惯常于描述在秋天的「寂静」推移至冬天。歌首的「山里」是指山里的村落人家,原本「山里」一词并不见于《万叶集》内,不过受到中国归隐山林的思想影响,「山里」在《古今和歌集》时代变成歌语[注 3],对于平安时代的人来说「山里」是一种乌托邦,并且通过歌枕的形式来将春天姗姗来迟,来客欠奉的寂静场面形象化。因此,「山里」在三代集中以春天为题的最多[注 4],在《后拾遗和歌集》时转变成秋天,《千载和歌集》之后以冬天为题材的例子才大幅增加,这与获选为《百人一首》之一也不无关系[19]

紧接的「」是系助词,用于与其他东西作出区分,岛津忠夫认为是京都[10]谷知子则认为是京都以及俗世等等[20]有吉保除了认为是京都外,也主张「」之后省略了「平常的季节也」()的意思,指出「」的弦外之音就是除了冬天之外,「山里」在春、夏和秋天都一样寂静,连观看「山里」季节变换时景色的京都人在冬天时也消声匿迹,反映「山里」在冬天时尤其寂静[21][22]铃木日出男也认同冬天的寂静程度远超其他季节,并且认为「」的文法体现出在「山里」初次迎接冬天到来的感动,并且在这里构成三句切[23]。「」本来是世人目光的意思,有吉保认为这里是来访者的意思[21][22],岛津忠夫和铃木日出男则认为是单指人,「人目」与「草」以助词「」来并列,然后与述语的「」链接起来,其中「」是挂词,同时有远离()和枯萎()的意思,「」则是结束用的助动词[10][23],也就是说「人目」对应远离,「草」对应枯萎[21],反映「山里」人烟稀少,草木也凋谢零落,谷知子认为这是代表人类和自然同时的衰退和死亡,生命的终结便是究极的寂寞[20],最后使用倒装来强调的「」是指这样想(),有确认前句想法的作用[10][22]。《百人一首》的入选作大多风格华丽,而这首则是少数风格凄凉的作品,井上宗雄认为其清晰表达出冬天「山里」的沁入心脾的哀愁和寂静,客观地通过「山里」的情况来表达出冬天之美,就如望乡一样,是一首让人怀念眷恋的和歌[24]

家集

西本愿寺本《宗于集》

宗于的家集是《宗于集》,由他人撰写而成,为三十六人集之一。《宗于集》与《敏行集》、《兴风集》、《友则集》以及《是则集》等都是以《古今和歌集》和《后撰和歌集》为基础,而《宗于集》便以其中宗于的9首作品为中心,然后加上咏人不知以及其他歌人的作品而组成,收录数最多的第一版本中40首作品,仅有第1至第3、第8至第9、第14至第15、第22至第23首,总共9首是宗于的和歌,其余均是其他歌人的作品。首先是西本愿寺本三十六人家集群书类从版本,总共收录了40首和歌,按第1至第28首、第29首至33首和第34首至第40首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古今和歌集》和《后撰和歌集》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原版《宗于集》,成书于《后撰和歌集》后和《拾遗和歌集》之间的时期,第二部分是以《拾遗和歌集》为基础,采纳的均是其他歌人的作品,成书于藤原赖通的时期,第三部分的和歌则是来自于歌合和《贯之集》,其中与纪贯之的赠答歌则是第33至第40首[注 5],成书于院政初期,《续国歌大观》、《校注国歌大系》、《私家集大成》和《新编国歌大观》均以此为底本。第二版本是正保版歌仙家集,相对于第一版本缺少了最后的9首、第20、第26以及第30首和歌,总共收录了28首和歌。第三版本是宫内厅书陵部藏的三十六人家集,相对于第一版本缺少了第32至第34首以及第38首至第40首,卷末添加的两首和歌来自《古今六帖》和《大和物语》,加上两首重复的作品,总共收录了38首和歌。第四版本是尊经阁文库源俊赖手抄本的转写本[注 6],除了与第二版本缺少的和歌相同外,相对于第一版本也缺少了第7至第13首,总共收录了24首和歌。这四个版本被认为均是来自同一源流[9][27][28],藤田洋治认为源流是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资经手抄本,总共收录了31首和歌,同时也指出尊经阁文库版本是源于冷泉家时雨亭文库的唐纸装饰本,并且指出原来尊经阁文库的24首版本说法有误,正确的是23首,这与唐纸装饰本的收录和歌数目相同,而唐纸装饰本亦源于资经手抄本。因此,他认为现存的《宗于集》总共有五个版本,收录和歌数目总计为44首[29]

文化财

1954年3月20日,《纸本着色源宗于像》(佐竹本三十六歌仙切)获文化厅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现在是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个人收藏,并且由德川美术馆保管[30][31]。1957年2月19日,《纸本着色源宗于像》(上叠本三十六歌仙切)亦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32],长29.7厘米,宽48.9厘米,上叠本与佐竹本基本相同,只是上叠本中各人物均坐于叠席上而得名,宗于在画中头顶戴冠,手持,身穿黑色束带,右面则是其简介,以及收录于《古今和歌集》中的两行和歌。文化厅推测其原本是卷轴,在江户时代时已被拆散。根据《考古画谱》记载,画像出自擅长于似绘藤原信实,词则是出自藤原为家的手笔,不过并确实的证据[33]。上叠本原本由名古屋市公司不二企业的社长马场厚子所持有,并且由京都国立博物馆保管,马场在2011年9月开始展开破产进程后,她为了减轻作为公司债权人配当,将博物馆的寄送地址改成其丈夫的住址,试图瞒骗破产管财人来继续持有上叠本等7件重要文化财,及后她在2015年7月7日被东京地检特搜部起诉其违反破产法[34],最终在2018年3月16日被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处其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且需要支付诉讼费[35],而文化厅则在2014年以1亿8600万日元将其购入并持有至今[36][32]。冷泉家时雨亭文库所藏的《宗于集》作为31帖组成的「拟定家本私家集」之一,以「冷泉家歌书类」的名义在2003年5月29日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37][38][39]葛饰北斋天保5年至9年(1834年至1838年)绘有一幅名为《百人一首乳母绘解 源宗于朝臣》的浮世绘,是一幅长25厘米,宽37厘米的锦绘,描绘了猎人们在草木皆铺满了雪,人烟稀少的「山里」中围住篝火,从而带出了寂静的感觉,现在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40][41]

注释

  1. 此歌收录于《大和物语》第三十段,《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42[5]
  2. 词书是指该和歌的主题和写作动机等相关事宜[16]
  3. 歌语是指和歌的专有词汇[17]
  4. 三代集是《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和《拾遗和歌集》的统称[18]
  5. 赠答歌是指两人之间互相通过和歌来沟通[25]
  6. 转写本是指以手抄本为底本再抄写的版本[26]

参考文献

  1. 小林Adumi. . 26. 名古屋文理大学短期大学部. 2001-03-31: 69–72 [2020-11-01]. NAID 110000473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2. 塙保己一 (编). . . 群书类从 4 (经济杂志社). 1898-11-05: 384 [1893-08-26] [2020-11-01]. NCID BN08827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3. 岛田良二. . . 国史大辞典 13 JapanKnowledge (吉川弘文馆). 1992-03-01. ISBN 4-642-00513-7 (日语).
  4. 柳田忠则. (PDF). 广岛大学: 119. 2019-07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1) (日语).
  5. . . 新编国歌大观 5 (角川书店). 1987-04-10: 1311. ISBN 4-040-20152-3 (日语).
  6. 高桥正治 (编). . . 大和物语. 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12 JapanKnowledge (小学馆). 2006-08-20: 274–275 [1994-12-20]. ISBN 978-409-658012-7 (日语).
  7. 阿部俊子今井源卫. . . 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9 (岩波书店). 1968-03-20: 246 [1957-10-05]. ISBN 4-000-60009-5 (日语).
  8. . kotobank (日语).
  9. 高桥正治. . 5. 岩波书店. 1984-10-19: 625、677. ISBN 978-400-080065-5 (日语).
  10. 岛津忠夫. . 角川文库角川索菲亚文库. 2618、A290-1. KADOKAWA. 2018-02-25: 68–69 [1969-12-10]. ISBN 978-4-04-404001-7 (日语).
  11. 片野达郎. . 犬养廉井上宗雄大久保正、小野宽、田中裕桥本不美男藤平春男 (编). . 明治书院. 1986-03-20: 974. ISBN 4-625-40029-5 (日语).
  12. . . 新编国歌大观 1 (角川书店). 1983-02-08: 16. ISBN 4-040-20112-4 (日语).
  13. (PDF). 全日本歌牌协会.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5) (日语).
  14. . 嵯峨岚山文华馆.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日语).
  15. 刘德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12: 88 [2007-06]. ISBN 978-7-5600-6675-2 (中文(中国大陆)).
  16. . kotobank (日语).
  17. . kotobank (日语).
  18. . kotobank (日语).
  19. 吉海直人. . 角川选书 516. 角川学艺出版. 2012-11-25: 89–90. ISBN 978-4-04703516-4 (日语).
  20. 谷知子 (编). . 角川文库、角川索菲亚文库. 16560、A4-1. KADOKAWA. 2014-10-25: 72–73 [2010-01-25]. ISBN 978-4-04-407218-6 (日语).
  21. 有吉保 (编). . 讲谈社学术文库 614. 讲谈社. 1986-02-05: 124–125 [1973-11-10]. ISBN 4-061-58614-9 (日语).
  22. 有吉保 (编). . 幻冬舍. 2008-11-30: 78–79 [2005-11-30]. ISBN 4-344-90076-6 (日语).
  23. 铃木日出男. . 摩文库. . 摩书房. 1990-12-15: 66–67. ISBN 4-480-02510-3 (日语).
  24. 井上宗雄. . 井上宗雄武川忠一 (编). . 笠间书院. 1999-09-30: 265–266. ISBN 4-305-70190-1 (日语).
  25. . kotobank (日语).
  26. . kotobank (日语).
  27. 岛田良二. . . 新编国歌大观 3 (角川书店). 1985-05-16: 855–856. ISBN 4-040-20132-9 (日语).
  28. 片野达郎. . 1. 明治书院. 1985-01-30: 791–792 [1973-11-25]. NCID BN01771828 (日语).
  29. 藤田洋治. . 32. 筑波大学国语国文学会. 2001-02-28: 1–10. NAID 110000383384 (日语).
  30. - 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日语)
  31. . 名古屋市. 2020-10-01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32. - 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日语)
  33. (PDF). 文化厅.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4) (日语).
  34. . 产经新闻. 2015-07-07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35. (PDF). 日本裁判所. 2018-03-16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1) (日语).
  36. . 文化厅.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日语).
  37. - 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日语)
  38. . 住友财团.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39. . 朝日新闻出版.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日语).
  40. . 神奈川县立历史博物馆.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41. .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日语).

外部链接

  • .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