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台悲歌

渡台悲歌海陆腔台湾客拼:tu+ toi buiˋ goˋ饶平腔台湾客拼:tuˋ toi biˇ goˇ)是台湾清治时期一首描述客家先民渡过台湾海峡台湾辛勤开垦的诗歌,作者姓名已亡佚,书写所使用的语言为客家语白话汉文。

渡台悲歌
客家语汉字
台湾客拼

渡台悲歌有数个版本,1938年彭发胜从新竹县芎林乡的彭姓邻居借得原稿抄录,当时歌词并无标题,于是教汉文学时以诗歌首句「劝君切莫过台湾」为主题。 因歌词所描述渡台过程,甚为凄惨悲切,后人乃以〈渡台悲歌〉名之。彭发胜抄录的歌词共376句2632字。1989年乡土学者黄荣洛出版的〈渡台悲歌--台湾的开拓与抗争史话〉,对歌词作了很仔细的解说与注释,提供许多宝贵题材与贡献。黄荣洛刊印的歌词是在1986年向新竹地区的曾吉造取得的,原稿为手抄本,共352句合2,464 字,比彭发胜抄录的短少了末尾的24句。原歌词因有破损遗失,此版本经过改写填词[1][2]。两个版本之间,除了句数有长短差异外,少数句子之用字与词意也有些微更动[3]

2004年曾学奎在出版的论文中表示,〈渡台悲歌〉的创作或传唱者可能为饶平县的客家人[4]

2008年黄菊芳在出版的论文中表示,发现〈渡台悲歌〉第三个版本,并据以为底本,完成校勘工作,校勘本共计380句,2660字。黄菊芳在论文中引彭发胜所收藏的版本,表示本诗原作者的身分是「原乡陆丰县接近河田」。该论文亦指出本诗原作者的渡台路线最可能是从家乡(陆丰河田)→横江→潮州府柘林港→台湾[5]

2015年,徐胜一等的论文,以一份嘉庆9年的〈渡台带路切结书〉推断,〈渡台悲歌〉应为陆丰河回彭瑞澜家族的渡台历史记录,作者为其次子彭尧梅。[6]2019年,白伟权发表论文,进一步发现彭家部分家人抵台后再迁南洋(今印尼)。

参考数据

  1. .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2. .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3. (PDF). [2016-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12).
  4. 曾学奎。台湾客家〈渡台悲歌〉研究。台湾: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
  5. 黄菊芳。客语抄本〈渡台悲歌〉研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6.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60503001-201603-201605030035-201605030035-185-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徐胜一、范明焕、韦烟灶。清代陆丰客家渡台的历程-〈渡台悲歌〉及〈渡台带路切结书〉的联想,客家文化第46号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