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渔父是收录在或称《南方歌》的《楚辞》中的一部短作品,传统上被认为是屈原所作,但近人胡适陆侃如游国恩等则主张为后人所作,认为当中「屈原既放」之开题语证明渔父为旁人之记载。

文章中,屈原代表一个激进派儒家士大夫的形象,与持道家理念的“渔父”展开激烈的论辩,渔父是屈原生命中一场意外的传记或伪传记报告,主体为散文,但也含有一首短诗沧浪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广为流传。

此外,“渔父”代表一个共同的主题,例如《庄子》第31章学者孔子与渔父的相遇,也有很多类似的道教比喻。渔父歌本身也在《孟子》中原样出现,但是以儿童而非老渔父之口说出。

改编作品

高中经典文化教材是2010年时由台湾建国中学学生将《渔父》改编而成的动画,内容除描述屈原与渔父对谈外,也结合街头强迫推销之情节,2021年5月时此视频于Youtube上之点击率将近312万次。[1][2][3]

另见

参考

  • 霍克思,翻译和介绍(2011 [1985]). 屈原等,《楚辞-屈原及其他诗人的中国诗歌选集》. London: Penguin Books. ISBN 978-0-14-044375-2
  1. 黄宝童; 罗珮瑜. . 中天新闻台. 2011-01-03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中文(台湾)).
  2. 深海大花枝. . 东森新闻云. 2019-06-07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中文(台湾)).
  3. 即时新闻.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1-05-13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