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1][2]),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在位: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使后代皇朝难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攻打,直至明朝初年才夺回对该地区的控制权。此外,石敬瑭为感谢契丹出手相助,就对契丹王朝俯首称臣。他无视朝廷群臣反对,自行宣布对外尊称辽太宗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此举大受时人所诟病。

晋高祖
统治936年11月28日[1]-942年7月28日
出生唐昭宗景福元年三月三十日
892年3月30日
逝世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942年7月28日(942岁—07—28)(50岁)
安葬
年号
天福:936年11月-942年6月
谥号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庙号
高祖
政权后晋

早期

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是沙陀人,石敬瑭称帝后,自称本是卫国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祖先在汉末的战乱中流居甘州。近代发挖出土的石重贵墓志铭则自称他们家是后赵石勒之后裔[3]

石敬瑭的高祖父石璟在元和年间与李克用的祖先一同从甘州入附,被任命为为河东阴山府裨校,以战功累官至朔州刺史。曾祖父石郴早死,祖父石翌曾任振武防御使,父亲石绍雍沙陀名臬捩鸡,善骑射,在李克用父子麾下屡立战功,曾任平、洺二州刺史,追赠太傅,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夫人何氏生石敬瑭于太原汾阳里,为石绍雍次子。

石敬瑭自少便弓马,寡言笑,喜读兵书,作战时身先士卒,勇猛异常,深得李嗣源(日后的唐明宗)赏识,为其亲兵将领,被招为女婿。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邺都之变,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入汴京,转攻洛阳。李嗣源即位后,石敬瑭历任保义宣武天雄河阳河东诸镇节度使

934年,闵帝李从厚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闵帝讨伐潞王李从珂失败,逃到卫州向石敬瑭求援,可是石敬瑭的部下把闵帝随从杀尽,石敬瑭把闵帝安置在卫州,最后闵帝被李从珂派人杀死。

建国

石敬瑭

末帝李从珂继位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开始对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借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怀疑末帝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

石敬瑭的岳父是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的义父是李克用。李克用曾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故石敬瑭按辈份称比他小10岁的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亚父,并在国书中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然后向洛阳进军,后唐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其结果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晋国辽国每岁奉绢三十万匹。

后期

石敬瑭在位期间,各地将领魏博节度使范延光、西京留守张从宾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等引发的叛变事件不断,他的儿子石重信石重乂亦遭叛军杀害。后因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及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先后接受吐谷浑部族投降,石敬瑭屡遭契丹责问,乃忧愤而死。

后世评价

石敬瑭为了向辽朝借兵,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甚至向契丹人称「儿」,直接导致中原失去长城屏障,因此后世多以负评为主:

  • 刘知远:「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 旧五代史》:「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𫄟为衣,以麻为履。」
  • 郝经:「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家室

皇后

子女

  1. 剡王石重胤
  2. 虢王石重英
  3. 楚王石重信,母李皇后
  4. 寿王石重
  5. 夔王石重进
  6. 陈王石重杲
  7. 石重睿
  8. 石曦

影视形象

电视剧

年份地区作品演员
1988年无线电视兵权元华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五代史/卷75》,出自薛居正旧五代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五代史·卷08》,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参考文献

引用

  1. 旧五代史卷七十五.
  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
  3. 〈大契丹国晋王墓志铭并序〉:「王,姓石氏,讳重贵,赵王勒之裔,晋高祖之嗣也。」

来源

注释

    前任:
    -
    中国后晋皇帝
    936年—942年
    继任:
    后晋出帝石重贵
    官衔
    前任:
    康延孝
    陕州保义军节度使
    926-927年
    继任:
    刘仲殷
    前任:
    朱守殷
    汴州宣武军节度使
    927-928年
    继任:
    李从厚
    前任:
    赵敬怡
    邺都天雄军节度使
    928-931年
    继任:
    李从厚
    前任:
    卢质
    孟州河阳节度使
    931-932年
    继任:
    康义诚
    前任:
    李从温
    北京河东节度使
    932-934年
    继任:
    李从珂(未任)
    前任:
    范延光
    镇州成德军节度使
    934年
    继任:
    李重美
    前任:
    李德珫
    北京河东节度使
    934-936年
    继任:
    宋审虔(未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