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
河南道,为唐朝的一个道,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
唐朝时的行政区划,辖下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县。1府29州分别为:河南府、虢州、陕州、汝州、郑州、滑州、汴州、许州、陈州、蔡州、颍州、亳州、宋州、徐州、泗州、宿州、海州、濮州、曹州、登州、莱州、密州、青州、沂州、兖州、淄州、齐州、郓州、棣州、濠州。
府
州
虢州
虢州,隋朝义宁元年(617)所置。唐朝关中地区潼关以东,潼关在其与华州接壤处,所以是交通及战略要地。是河南道最西部。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内的卢氏县、灵宝市大部分〖函谷关镇、大王镇、阳店镇除外〗和洛阳市辖内的栾川县。
辖下有六个县,分别是弘农县、阌乡县、湖城县、朱阳县、玉城县和卢氏县。
陕州
陕州,隋朝义宁元年(617)所置,唐朝武德元年(618)改名为陕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内的湖滨区、陕县和灵宝市东北部(函谷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山西省运城市南部(夏县、芮城县、平陆县)
郑州
郑州,唐朝武德四年(621)所置。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郑州市东部(包含市区、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和新乡市的原阳县
辖下有七个县,分别是管城县、荥阳县、荥泽县、原武县、阳武县、新郑县和中牟县。
许州
许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许昌市大部(除了禹州市以外)、漯河市辖下的临颍县和舞阳县、周口市的扶沟县。
辖下有九个县,分别是长社县、长葛县、阳翟县、许昌县、鄢陵县、扶沟县、临颖县、舞阳县和郾城县。
蔡州
蔡州,原本称为豫州,于宝应元年(762)改名为蔡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漯河市市区、驻马店市大部(除了泌阳县以外)、信阳市所辖的淮滨县和息县。
辖下有十个县,分别是汝阳县、朗山县、遂平县、上蔡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真阳县、平舆县和西平县。
宋州
宋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河南省商丘市大部(除永城市、民权县以外)、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县和单县、安徽省宿州市的砀山县。
辖下有十个县,分别是宋城县、襄邑县、宁陵县、下邑县、谷熟县、楚丘县、柘城县、砀山县、单父县和虞城县。
亳州
亳州,原本称为谯州,于贞观八年(634)改名为亳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安徽省亳州市全境、河南省周口市东部(鹿邑县、郸城县)及河南省商丘市南部的永城市。
辖下有七个县,分别是谯县、酂县、城父县、鹿邑县、真源县、永城县和蒙城县。
宿州
宿州,元和四年(809)徐州南部二县与泗州西南部一县合并为宿州,大和三年(829)废止但于大和七年(833)回复建置。
安徽省宿州市所辖的埇桥区和灵璧县、淮北市全境、蚌端口市的淮上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宿州市的泗县;
辖下有四个县,分别是符离县、虹县、蕲县和临涣县。
徐州
徐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江苏省徐州市全境、宿迁市大部分(除沭阳县以外);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临沂市的郯城县;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辖下有七个县,分别是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和下邳县。
沂州
沂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山东省临沂市辖下的大部分(包含苍山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费县、沂南县、临沭县)、淄博市南部的沂源县、泰安市的新泰市、枣庄市的市辖区
辖下有五个县,分别是临沂县、费县、丞县、沂水县和新泰县。
兖州
兖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山东省济宁市大部分(除了微山县、梁山县、嘉祥县)、泰安市的市辖区和宁阳县以及莱芜市全境。
辖下有十个县,分别是瑕丘县、曲阜县、干封县、泗水县、邹县、任城县、龚丘县、金乡县、鱼台县和莱芜县。
郓州
郓州。
行政范围为现在山东省泰安市的肥城市和东平县、济南市西南角的平阴县、济宁市西部的嘉祥县和梁山县、菏泽市东部的巨野县和郓城县、聊城市南部的阳谷县和东阿县。
辖下有九个县,分别是须昌县、寿张县、郓城县、巨野县、卢县、平阴县、东阿县、阳谷县和中都县。
参考文献
唐朝行政区划:贞观十道 |
---|
唐朝行政区划:开元十五道 |
---|
关内道 |
河南道 |
河东道 |
河北道 |
陇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