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江围
沙江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厦村附近,但属屏山乡事委员会,由东莞莫氏十二世祖莫南侨迁居到屏山作生意,并在此的一片沙土上始建了沙江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围村前有条流通流浮山和天水围新市镇的小河。

.jpg.webp)
沙江围太平清醮六年一届,最近一次于2019年1月4-8日举行。
历史
东莞的渔民自明朝已逐渐迁居于后海湾现时「沙江村天后古庙」的附近,初时在沿岸一带聚集定居,创建沙江村,并于出海捕鱼的同时亦种植果树为生,其后村民繁盛发展,部分迁至沙江围现址建围定居。
沙江围乃是杂姓原居民村,姓氏计有莫、陶、郑、黄、何和龙。当中大姓为莫、郑、陶和黄氏。
随着人丁增长,黄泰成在沙江围后方另外发展一条名为「牛磡」(鳌磡)的新村落,其后黄氏族人再建成「新牛磡」(新庆村),而新庆村的宗堂名为「乐庆堂」。
沙江围原属于厦村乡,1860年代厦村乡与屏山乡发生冲突,沙江围因与厦村村落关系不佳而选择支持屏山乡,自此沙江围加入屏山乡事委员会,直至今天。[1]
建筑

沙江围的围墙已经于日占后被拆卸,但仍保留青砖围门,设有灰塑龙船脊屋顶,并有两个用来防卫的圆形枪孔,围门内供奉土地,围门两旁对联:「 沙明水秀;江碧山青 」。围门前保留具客家村落特色的风水池,池塘有风水学上的储水聚财作用;而其一般位于村落前方,可以黏附空气中的尘埃,改善空气质素,当夏天时,南风会连同湿气吹送到村内,保持环境湿润。
围门的中轴线后方是名为「慈航普济」建于1662年前的神厅,名字对应「沙江村天后古庙」的门联:「沙地留古迹;江海渡慈航」。神厅主要敬奉围村的创建人(围主伯公),内置木制神龛,刻有对联:「沙绕乡闾同获福;江村老少尽安康」,墙上另挂「众圣光灵」木匾额及一副「沙水远宏感念众神扶左右;江围长善常怀列圣佐东西」对联作为装饰。神龛旁供奉天后娘娘,附有对联:「沙数众生咸沐德;江村群庶尽蒙庥」,横枇「神光普照」,合共供奉17位神祇,保祐合村村民。「慈航普济」同时亦是村民拜祭祖先与庆祝宗教活动的中心。1950年代前,村民都到这里庆祝点灯仪式和端午节。沙江围在端午节时会在后海湾举行龙舟竞赛,与毗邻村落一较高下。日占时期前,「慈航普济」曾一度用作选拔自卫队之地。时至今日,沙江围是少数仍会定时举行东莞舞麒麟的地方。[2]
沙江围在村前建有一座「洪圣公庙」,大门刻有「洪波平海甸;圣泽沐闾阎」,庙内置有精致洪圣神像,旁有对联:「洪海禾波闾阎永赖;圣贤合德日月同明」。
- 慈航普济
- 洪圣公庙
教育

以前,此围的学子都在村内的「厚德书室」(「超忍堂」)和「惠章堂」等读书。直到1958年在村旁开设「沙江公立联益学校」,设有四个课室,教授现代科目。而「沙江公立联益学校」则是现时议会或议员选举指定票站之一。
参考数据
- Patrick H. Hase.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20.
- . rthk.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外部链接
- 跑游元朗屏山乡 – 沙江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