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处
民航处(英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辖下的部门,于1946年5月1日正式成立。民航处专责香港的空中交通管理及监管香港民航业。1998年启德机场关闭前,亦负责管理及营运启德机场。而民航处原来负责的调查民航事故的职能亦从2018年起移交新成立的民航意外调查机构。
民航处 | |
---|---|
![]() | |
![]() 民航处标志 | |
处长 | 廖志勇 |
副处长 | 周永恒 胡志光 |
助理处长 | 欧阳孔亮、袁兆基、伍子安、黄嘉华、许文豪 |
部门秘书 | 张振声 |
部门信息 | |
成立日期 | 1946年5月1日 |
所属部门 | 运输及物流局 |
总部 | ![]() |
联系信息 | |
网站 | www |

![]() |
---|
本条目为香港航空业系列之一 |
官方机构 |
发展计划 |
民间飞行组织 |
航空配套 |
历史 |
其他香港系列 |
民航处原隶属经济发展及劳工局,2007年7月1日决策局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运输及房屋局。2022年7月1日决策局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运输及物流局。
组织架构
现时,民航处辖下设有7个分部,各负责各项工作范畴,确保航空运作安全畅顺。除行政部由部门秘书及财务部由总库务会计师领导外,其余每个分部均各自由一位助理处长领导。
分部 | 负责工作范畴 |
---|---|
飞行标准及适航部 | 监管香港注册飞机的操作安全和适航情况 |
航空交通工程及标准部 | 负责规划、统筹、提供及保养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交通管制系统、雷达、导航设施及通信仪器 |
机场安全标准部 | 负责机场发牌﹑管理﹑巡查及监察香港飞机场(包括直升机场)之安全及保安事务 |
航空交通管理部 | 负责在国际民航组织所指定的飞行情报区内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务,航空数据服务及飞机事故警报这三种服务 |
航班事务部 | 处理及监察航空公司的航班事宜、支持空运牌照局的工作、民航立法事宜 |
财务部 | 所有民航处的财务管理 |
行政部 | 所有民航处的行政支持及管理 |
辖下设施及办公室
民航处总部
过往由于香港国际机场是由民航处辖下的机场管理局而非直接管理及营运,民航处各个营运分部的办公室于是散落在香港国际机场各处地点,而总务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及航班事务部的办公室则位于距离机场30公里外的金钟道政府合署。这种安排却让民航处的内部营运严重割裂,欠缺效率。
因应以上情况,民航处在2009年成功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在机场管理局提供用地下在机场岛东岸(东辉路1号)兴建民航处总部大楼,以促进营运效率。所有分部的办事处届时将集中于同一地点,除了航空交通管理部因其独特的工作性质而会留守停机坪中央的控制塔。
新民航处总部于2011年7月11日进行了平顶仪式,设计糅合了环境保护及教育的主题,落成后可把分散各分部的办事处集中于同一地点,新的航空交通管制中心配备精良的仪器及更多空管人员,足以应付未来中至长期的航空交通需求。[1]
新总部已于2012年11月正式激活,各分部亦于11月19日至12月10日期间分批迁入新址办公,2013年5月23日举行揭幕落成典礼。[2]
- 民航处总部办公大楼大堂
- 总部内的大电视
- 航空教育径(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大楼2楼)
- 多用途演讲厅
- 民航处旧标志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是现时香港飞行情报区的内核设施,由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及机场指挥塔两大主要部分构成。中心由航空交通管理部运作,2016年11月14日前采用美国雷神公司第一代AutoTrac空管系统,而民航处目前采用第三代的AutoTrac III。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设有各种先进的雷达系统和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为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提供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服务。航管中心同时协调和指导空域或机场内不同飞机的航行路线和飞行模式,确保香港飞行情报区空中交通的秩序,防止飞机在地面或者空中发生意外。
机场指挥塔则负责管制一切机场空中交通包括了准备起飞或降落的航班和在滑行道及停机坪上活动的飞机。
与此同时,航空交通管制大楼内亦设有先进的雷达仿真机及指挥塔仿真机器,让交通管制人员实习训练。仿真空管系统与真实的空管系统一样,有360度的场境,仿真各项天气、交通情况及突发意外,以训练航空交通管制员应付各项可能发生的事故。
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

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处于航管大楼之北端,由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两项设施组成,同样由航空交通管理部管理。
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基本上属单脉冲二次监察雷达,采用排列成形的电子扫描天线。与传统的二次监察雷达相比,精密跑道监察系统的功能不受扫描频率速度限制,故更新速度可快许多(最快达0.5秒),而且在准确度、清晰度及航迹预测等方面,均达到更佳的显示效果。这套系统可搜索、追踪、处理和展示装有二次监察雷达应答器的飞机,覆盖范围达32海里,覆盖高度则达15000英尺。
航空交通管制大楼(航管大楼)一旦未能发挥原有作用时,如火警等而使大楼必须清场或不能正常操作,航管服务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大楼(备用航管大楼)便需要启动操作,以继续提供安全及可靠的航管服务。后备航管系统可提供约百分之三十航空交通处理量,足够维持最低的航管服务,以使飞行安全得到保障。
备用航管中心及备用指挥塔处于航管大楼之北端。备用航管大楼所用的设备与主运作中心相同,以减免航空交通管制员的训练和操作上之不便。
航空雷达站
香港空管系统内包括五座航空雷达站,其中四座设立在香港境内并由民航处全权执管,以监察进出香港飞行情报区的民用飞机,详情如下:
位置 | 雷达数目 | 设立年份 | 用途 | 备注 |
---|---|---|---|---|
沙洲 | 1 | 进场及离场管制(一次及二次监察) | ||
大帽山雷达阵地 | 1 | 1998 | 终端管制(一次及二次监察) | 为新机场激活而兴建[3] |
笔架山 | 2 | 1972 1993(二次雷达) |
进场着陆二次监察 | 于1992年起增建二次雷达[4] 目前仅余西面二次雷达站可用,东面一次雷达站则因启德机场关闭而于2000年3月停用[5] |
柏架山 | 2 | 1978 2004年重建 |
航路管制(一次及二次监察) | 因更换雷达系统而曾经重建[6] |
永兴岛 | 1 | 2004(建成,并开始与香港共用) | 航路二次监察[7] | 位于香港境外,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租用,并与中国内地共用[8] |
历任处长
争议事件
2013年涉嫌包庇前高层事件
2012年,民航处耗资五亿元向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购买一套全新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统,但是购入后两年之后仍然因为技术问题而无法使用。之后传出当年有份参与审批该系统标书的民航处前总航空交通管制主任梁沛光,离职后竟加入雷神在港的公司工作,怀疑涉嫌利益冲突。[12]
新空管系统失灵事件
耗资15亿元新空管系统AutoTrac 3于2016年11月14日全面激活后,被揭发出现航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双重影像等多项问题。同年11月29日下午,屏幕有26秒未能显示航机呼号及飞行速度等数据,是新系统激活以来最长未能显示航机数据事故。失灵引致航班要停止离港15分钟,令9个航班延误[13]。民航处长李天柱形容系统「表现不符合预期」,但认为对航空安全没有造成影响。运输及房屋局对今次事故表示关注[13]。本身为民航机师的立法会议员谭文豪促请民航处延长旧空管系统的活性备用模式。
传真社报道指出,2017年1月发生6宗飞行间距不足事故,频密度罕见[14]。同年2月8日,民航处称空管事故「轻微」,传真社促释数据解疑虑。[15]
参考文献
- . 2011-07-11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0).
- . 民航处.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2).
- (PDF). 民航处: 13.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6).
- 《香港宪报》1992年第17期第1424号公告:建筑署于1992年3月批出的合约
- (PDF). 民航处: 16.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28).
- .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中国民用航空志·中南地区卷》编纂委员会着,《中国民用航空志·中南地区卷》。中国民航出版社,2013,P.658
- (PDF).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9).
- . 香港工商日报. 1952-12-08: 6 [2024-01-03].
- . 华侨日报. 1959-05-07: 15 [2024-01-03].
- . 华侨日报. 1968-03-06: 10 [2024-01-03].
- . 东方日报 (香港). 2014年4月10日 [2014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1日).
- . 明报海外版 加东网. 2016-11-30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 . 众新闻.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众新闻.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外部链接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民航处
- 香港航行数据汇编(英文)
- (PDF). 民航处. 2020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