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日语: Mōri Motonari1497年4月16日—1571年7月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中国地方大名安艺国人众毛利弘元之次子,幼名松寿丸,另名为少辅次郎。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广元四男毛利季光为祖先。家纹为一文本三星纹。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像藏于山口市丰荣神社
时代战国时代
出生日期明应6年3月14日(1497年4月16日)
出生地点福原城
逝世日期元龟2年6月14日(1571年7月6日)(74岁)
逝世地点吉田郡山城
假名もうり もとなり
罗马字Mōri Motonari
幼名松寿丸
别名通称:少辅次郎
绰号:乞食若殿、谋神
戒名洞春寺殿日赖洞春大居士
墓所大通院(广岛县吉田町)
洞春寺(山口县萩市)
朝廷官位从四位上、右马头、治部少辅、陆奥守、赠正一位
主君毛利弘元毛利兴元毛利幸松丸大内义兴尼子经久大内义隆毛利元就毛利隆元毛利元就
氏族毛利氏
父母父:毛利弘元
母:福原广俊之女
养母杉大方
兄弟兄:毛利兴元
弟:北就胜、相合元纲、见付元氏
姐妹妹妹:吉川元经之妻
正室吉川妙玖(吉川国经之二女)
侧室乃美大方、三吉氏(三吉广隆之女)、中之丸
长男毛利隆元、次男吉川元春、三男小早川隆景、四男穗井田元清、五男椙杜元秋、六男出羽元俱、七男天野元政、八男末次元康、九男小早川秀包
女儿(早夭)、次女五龙局宍户隆家正室)

在大哥毛利兴元与侄子毛利幸松丸皆连早逝下,接下家督之位。当时,中国地方西有盘踞周防长门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北有狼卧出云伯耆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然而在他领导下,首先以统一安艺国内的势力,以女儿五龙局嫁予宍户隆家以稳固缓和长期与宍户家敌对关系,后又以两川制度分别介入次男˙元春吉川家、三男˙隆景小早川家。安艺毛利氏在西讨大内氏、北伐尼子氏、南征大友氏的努力下,从安艺国地方国人众小势力最终发展成统治中国地方安艺周防长门石见出云隐岐伯耆备中、 ,还染指北九州大友家势力的筑前丰前等10个分国的势力,领地石高接近120万石, 成为西日本强大的势力之一。他以离间计调略敌对臣下闻名,后人称其为「谋将」、「谋神」、「智将」、「西国/中国第一智将/顶尖的谋将」。与出云的尼子经久、备前的宇喜多直家被称为「中国三大谋将」。

生平

早年生活

1497年(明应6年)3月14日,在铃尾城(福原城,大江毛利一门福原広俊居城,同时也是毛利元就的外祖父)元就出生,幼名松寿丸,当地现今留存了元就诞生的石碑。

1500年(明应9年),父亲弘元因卷入大内氏幕府之间的纷争决定让位给嫡男兴元,松寿丸和弘元移居多治比猿挂城

1501年(文龟元年),母亲逝世。

1506年(永正3年),父亲弘元因酒精中毒逝世。由于兄长兴元此时随大内义兴远征畿内上洛进京,无依无靠的松寿丸在此时遭到家臣井上元盛多番欺凌,甚至一度因居城遭霸占流落民间,与养母(弘元继室)杉大方相依为命,而被坊间称为「乞食若殿」。

1511年(永正8年),赖杉大方拜偕兴元劝说,松寿丸元服,并以居城多治比为姓成为毛利氏分家,更名元就

1516年(永正13年),长兄兴元亦死于酒精中毒,兴元稚子幸松丸继任家督,多治比(毛利)元就以二十岁之龄担任后见役家老。翌(1517)年倒戈尼子氏后积极拓展势力范围的安艺武田氏当主武田元繁趁势进攻,率领5千大军攻打吉川氏的有田城。吉川氏向毛利氏求援,元就代替侄子幸松丸为阵代出兵救援,亦为元就的初阵。元就先以奇袭讨死武田氏先锋熊谷元直,后诱使亟欲复仇的武田元繁至占有地利的右打川交战,并在乱战中将其射杀;溃败的武田军稍后试图发动夜袭,却又被早有准备的元就击败[1]有田中井手之战)。此役元就以千余寡兵大破强邻,名震安艺,亦被后世称为西国桶狭间之战,而安艺武田氏则随之衰落。

1517年((永正14年)),与吉川国经女儿妙玖[2]结婚。

继承家督

毛利家家纹

1523年(大永3年),元就支持尼子经久攻打安艺国中支持大内氏的藏田氏(藏田房信),是为镜山城之战,元就用计诱降敌将藏田直信开城进而攻陷镜山城[3],因此威名大振,却也让尼子氏备感威胁,毛利幸松丸在此战之后,以9岁幼龄病逝,最终家臣推举元就为毛利家的继承人。而反对他为继承人包括了三位家老坂广秀桂广澄渡边胜,在尼子氏的煽动下受到了其一门尼子丰久及重臣龟井秀纲的指示而试图谋反,推举元就之弟相合元纲取而代之[4]。但元就在傅役志道广良协助之下,取得了京都幕府足利将军家御内书,幕府将军家认可元就是毛利家继承人的书状,清除了谋反势力。同年,长男隆元诞生。

1525年(大永5年),由于敌对的尼子经久介入元就家督继承人问题内耗下,种下元就『亲大内,远尼子』重要原因,元就决定转而臣服于西边的大内义兴之下[5]

1529年(享禄2年),消灭曾经通过幸松丸介入毛利家的外戚石见国人众高桥兴光。同年与长年宿敌宍户家修补关系。将长女毛利五龙嫁给宍户氏家督宍户元源嫡孙宍户隆家。后来毛利家亦招揽了生城山天野氏及有着杀父之仇的原武田氏家臣熊谷氏,确保了安艺国盟主的地位。

1539年(天文8年),大内氏消灭了北九州大名少贰氏,大内氏与大友氏关系得以和解。因而安心地向安艺武田氏发动攻击,首先是向佐东银山城进军,毛利元就跟随战斗,城主武田信实逃离佐东银山城,一度前往若狭国,后来成为了尼子氏家臣。

1540年(天文9年),尼子晴久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吉田郡山城,兵分两路进攻毛利氏。先锋由尼子氏精锐部队新宫党担当,尼子国久为大将经备后进入安艺,毛利元就向姻亲宍户氏求援,宍户氏及深濑氏部队[6]可爱川附近以投石战术截击新宫党,尼子国久败走。尼子晴久稍后亲率尼子大军经石见进入安艺,并得到毛利氏旧盟吉川氏加入,在吉田郡山城附近的风越山布下本阵。毛利元就征召全境领民加上原有的3000兵准备笼城战死守,并向大内氏及附近安艺国人众求援。基于劣势,毛利军采取游击战减少士兵伤亡,竹原小早川氏及驻扎在丰岛的大内氏杉隆相部队亦与毛利氏联合抵抗,尼子势亦把本阵转移至青光山[7]。战事由8月初持续到11月底,他们终于等到大内氏援军,在陶隆房率领1万士兵支持下,毛利氏和大内氏部队成功突袭尼子本阵,斩杀高尾久友,尼子氏战况危急,原来反对尼子晴久出兵的尼子久幸[8]不惜牺牲己命,掩护晴久撤退,结果被毛利氏中原善左卫门所杀[9]。毛利和大内的袭击成功迫使士气低落的尼子军撤退,毛利家确立了安艺国的势力。同年,毛利军顺势收复了被尼子军攻占的佐东银山城武田氏家督武田信实逃亡到出云国,一门众武田信重[10]切腹自尽,安艺武田氏彻底灭亡。战后元就将安艺武田氏旗下的川内警固众加以组织化,后来成为了毛利水军的基础。

统一安艺与控制吉川、小早川

1543年(天文12年),与大内军联合攻打月山富田城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战),但是安艺国吉川氏家督吉川兴经、出云国人众三泽氏三刀屋氏等叛变,由于大内军战线过长,后路一度被尼子军阻碍,毛利氏家臣渡边通[11]乔装为元就的替身,与安艺国人众小早川正平等人的拼死奋战下,元就安全返回吉田郡山城。次年,毛利元就派遣儿玉就忠以及福原贞俊支持备后国三吉氏[12],但是支持军被尼子军所击败(布野崩)。

长期臣服于大内氏之下,亦为大内氏立下功劳的元就备受大内义隆的信任,大内义隆将大内氏家老重臣内藤兴盛之女收为养女,并许配给曾在山口担任人质的元就长子毛利隆元,以此强化大内和毛利的关系。

1546年(天文15年),养母杉大方与正室妙玖先后病逝。毛利元也宣布退位隐居并让家督由隆元继承。在战国时代,提前隐居为政权交接铺路并非罕见之事,且仿佛以此为分水岭般,元就对外的调略及扩张开始变得异常活跃。

1547年(天文16年),元就试图控制正室妙玖出身的吉川氏,他利用当时吉川氏家臣团的不和,拉拢吉川兴经叔父、妙玖的兄弟吉川经世,帮助经世铲除兴经宠信的家臣大盐右卫门尉,并与吉川经世森脇祐有合谋迫使吉川兴经隐居,将次男元春过继吉川氏成为兴经的养子,把兴经送到毛利领内幽禁起来并监视。

1548年(天文17年),次男元春与妻子新庄局(熊谷信直之女)诞下嫡子鹤寿丸(即日后的吉川元长)。元就偕同三子,长男毛利隆元、次男吉川元春、三男小早川隆景同赴山口馆拜见大内义隆,并定下了隆元与内藤兴盛之女妙寿的婚事。

1549年(天文18年),大内义隆认妙寿为养女,嫁予长男隆元,是为尾崎局。

1550年(天文19年),三年后元就为免除后患,委派旗下的国人众熊谷信直[13]天野隆重就将吉川兴经及其子吉川千法师杀害[14]。另外,元就亦介入安艺国人众小早川氏的继承人问题,当时小早川氏分为竹原小早川氏和沼田小早川氏,竹原小早川氏家督兴景病亡无嗣,元就先把三子德寿丸送往竹原继承竹原小早川氏[15],得到手岛景繁矶兼景通等竹原家家臣支持。沼田小早川氏家督小早川正平在月山富田城之战阵亡[16],当时小早川正平长子小早川繁平双目失明并不适合继任家督,元就计划让隆景迎娶正平之女,并继承沼田家,一统两家小早川。为此元就重施故技拉拢沼田家家臣,如乃美宗胜椋梨弘平梨子羽宣平国贞景氏,但也有部分小早川氏家臣反对,在亲毛利派的沼田家臣协助下,反对派的田坂全庆土仓秋平近宗长平被杀,小早川氏落入毛利氏的控制下,小早川繁平隐居让渡家督予德寿丸[17],两小早川氏重新统一。通过这两次事件毛利氏控制了吉川氏及小早川氏,确立了毛利两川体制,吉川氏邻近出云国石见国,小早川氏则握有水军且位处安艺国东南,两家直接并入毛利无疑大大增强毛利氏的实力。毛利元就通过婚姻外交结盟[18]、军事援助[19]及过继等手段,把毛利氏势力逐渐伸展至整个安艺国,甚至接受大内氏的命令进入临近的备后国,攻打亲尼子氏的备后国人众江田隆连杉原理兴等。

1550年(天文19年),毛利元就一举翦除以家臣井上元兼为首的安艺井上氏一族,仅少数井上族人因或与毛利氏有姻亲关系;或为元就之心腹而得以幸免,事件过后毛利氏家臣发表向毛利元就忠诚的宣誓文书。通过这次肃清行动,毛利元就加强家臣对主家的向心力,从此毛利氏正式转化为战国大名

陶晴贤叛乱及严岛之战

1551年(天文20年),大内义隆被家臣陶晴贤推翻(大宁寺之变),大内义隆及嫡子龟童丸被弑,陶晴贤不欲负上谋反的罪名,因此向丰后国大友氏过继大友晴英到大内氏[20],改名大内义长继承大内氏以作傀儡[21]。毛利元就一直对陶晴贤的谋反行动不置可否[22],待义隆死后元就先发制人,出兵攻击平贺氏头崎城及大内氏的槌山城,元就出兵支持平贺氏宗家的平贺广相夺回被大内义隆指派、来自小早川氏的平贺隆保所占据的平贺氏家督位置,平贺隆保走投无路下自尽[23]。然而毛利氏仍然未公开跟陶晴贤决裂,石见国吉见氏家督、大内义兴女婿吉见正赖首先宣布讨伐陶晴贤,并联系元就共事。吉见正赖跟陶晴贤相比实力显得悬殊,不久战败降服。可是这时候,毛利氏却公开向陶晴贤断交,并继续攻打原属大内氏控制的安艺国西部。

有鉴于两军的兵力动员差距,毛利军最多只能召集4000兵,而陶军可以召集3万兵。倘若毛利元就选择正面跟陶晴贤作战,可谓毫无胜算。毛利元就决定用计策对付陶晴贤。首先,毛利元就伪造一封书信,刻意泄露给陶晴贤知道,信中涉及毛利氏跟陶晴贤得力家臣江良房荣联系,并且得到江良房荣答应担任内应。陶晴贤不虞有诈,当下捕杀了江良房荣[24][25]。与此同时,毛利元就为避免和大内氏决战之时受到尼子氏袭击,毛利元就再次运用伪造书信的策略,同样刻意把书信泄露给尼子氏家督尼子晴久,毛利元就假造与身兼尼子晴久叔父和丈人、精锐部队新宫党领导人尼子国久秘密交往,于是使晴久怀疑新宫党忠诚,结果晴久召唤新宫党到月山富田城觐见,以此成功诱杀新宫党大部分内核成员,包括国久及其子诚久敬久、诚久数子[26]。诚久第四子在乳母保护下逃亡京都东福寺出家,他就是后来被山中幸盛拥立的尼子胜久[27]。时为1554年,经过两次精心策划的反间计,元就成功削弱了大内氏和尼子氏。

为了开战的准备,毛利元就仍需要多做些预备工作,他认为必须把陶晴贤引诱上安艺国南方的严岛决战,利用那里不利于大部队活动的地形,一举消灭陶军,于是他先在严岛上建筑宫尾城[24],委派己斐直之新里宫内少辅率领少量士兵进驻,又派遣间谍进入大内氏领内散布谣言,宣称毛利元就害怕陶晴贤攻打宫尾城,让陶晴贤信以为真[28]。为了加强计谋的效果,元就指示担任自己家臣、严岛对岸的樱尾城城主桂元澄写信予陶晴贤以报父仇为名[29]暗通陶晴贤,愿担任陶军内应,配合其攻打严岛云云[30]。经过这几件事,元就成功让陶晴贤相信攻克宫尾城便能消灭毛利氏。

1554年(天文23年),陶晴贤派遣先锋宫川房长先行出兵三千攻击毛利氏,双方在折敷畑山开战,是为折敷畑之战。宫川房长部队和安艺国反毛利氏势力合流,全军增加到7000人,但却被毛利元就、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四父子从三方包围,宫川房长战败而亡[31],支持大内氏的安艺国人众野间隆实被元就招降后灭族,至此安艺国完全落入毛利氏手中。

1555年(天文24年),陶晴贤不顾重臣弘中隆兼等反对决意亲征严岛,弘中隆兼等人主张应从陆路攻打毛利氏[28]。陶晴贤得到屋代岛水军的援助,全军分乘500艘船只渡海攻打严岛宫尾城[28]。毛利元就在此时成功争取到濑户内海海贼众的三家村上水军[32]加入,据说当毛利元就求助村上水军时,只要求村上水军借出船只一日时间搭载毛利士兵往严岛。双方主力在严岛交战(严岛之战),毛利元就、隆元和元春三父子乘着暴风雨登陆严岛,并乘夜翻越博弈尾突袭驻扎在山坡下塔之冈的陶军,另一方面小早川隆景及儿玉就方等率领毛利水军和村上水军包围严岛对开海面,并消灭大内氏的屋代岛水军三浦房清等,陆上的陶军被毛利军夜袭而一片混乱,溃不成军。弘中隆兼及其子隆助尝试组织士兵抵抗不果,双双阵亡。最终仅得4000士兵的毛利元就击败了5倍于己、号称二万大军的陶晴贤,陶晴贤本人则一路奔逃到陶军登陆地大元浦,他眼见海面尽是毛利水军,自觉无路可逃便自尽了断[33]。经此一役,毛利氏加紧进攻大内氏领地,确立了横跨周防安艺两国的霸权。

1555年(弘治元年),尼子晴久为夺取位于石见国的石见银山,趁着大内家因陶晴贤弑主产生混乱,在联合豪族小笠原长雄一举攻夺了石见银山。

1556年(弘治2年),同样觊觎石见银山的毛利元就也对石见伸手,策反尼子家山吹城守将刺贺长信,亲自带兵攻打护卫银山的据点龟谷城。当时正发兵备前国的尼子晴久迅速转向,发兵两万五千救援龟谷城,并在忍原与毛利军分队宍户隆家的七千兵马展开激战,毛利军在死伤数百后,宍户隆家败走,败军波及毛利元就吉川元春的部队,被尼子晴久伺机追杀击溃。

1557年(弘治3年),出兵攻打大内氏(防长经略),接连击败或降服大内氏的国人众,如杉隆泰椙杜隆康山崎兴盛江良贤宣等,包围长门且山城,大内氏家老内藤隆世[34]毛利氏许诺保全大内义长性命为条件开城投降后切腹自尽,但毛利氏仍强逼义长自尽,大内氏声明灭亡。

驱逐尼子氏及晚年

虽然毛利氏控制了大内氏大部份在中国地方的旧领土,毛利军为夺取石见银山屡屡向尼子家发起攻势,1556年败给尼子晴久后(忍原崩),1559年毛利元就再度进攻,虽拿下小笠原长雄镇守的温汤城,但无法打下山吹城,毛利军在撤退时遭到山吹城守将本城常光的突袭受到重创,毛利军大败而回(降露坂之战)。及后,毛利元就假意答应让出石见银山的管理权,方能让本城常光倒戈投降,但本城一族随即遭到毛利氏诛杀,银山落入毛利氏手中。本城常光的死令不少一度转投毛利氏的石见、出云国人众,如福屋隆兼三泽为清三刀屋久祐等重投尼子氏

1561年(永禄3年)12月,尼子晴久病逝,由尼子义久继任。尼子氏出现了混乱,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介入,虽然元就一度无意与幕府协调和解工作,但是为顾及面子,元就决定与尼子氏和睦,史称云艺和议

1562年(永禄4年),毛利氏摒弃与尼子家和议的条约,尼子军前线主将本城常光被毛利元就派人劝降。翌年派兵攻打尼子军的白鹿城,毛利军攻占了白鹿城之后基本上将月山富田城包围起来,对尼子氏来说白鹿城的失陷等于月山富田城已无屏障,大批国人众被逼降服于毛利氏之下。其后为攻打月山富田城做好足够的准备。

1563年(永禄5年),长男毛利隆元备后国与当地国人众和智诚春见面后突然急病逝世,对元就造成不少打击,有传隆元被下毒暗杀,元就命令和智诚春及隆元心腹赤川元保自尽以示负责。

1565年(永禄8年),毛利军对月山富田城开始进行包围,第一次包围被尼子军击退。同年9月进行第二次包围,期间成功散布谣言云尼子氏家老宇山久兼已和毛利氏内通,义久尽信传言,将负责处理兵粮的宇山久兼斩首处死[4]。毛利军经过长时间的包围下,城内开始缺粮,城中开始以,陆续出现投降的士兵。11月,尼子义久向毛利军投降,与两名弟弟移送安艺国监禁长达二十多年。当时毛利氏已经成为了控制八国的大名。

尼子家仍未正式灭亡,部份尼子家余臣仍然尝试作出反抗,山中幸盛推举了尼子诚久京都出家的儿子尼子胜久,试图恢复尼子氏的政权,另外大友氏亦准备在九州进行争夺原属大内氏的丰前国筑后国领地,长年流亡大友氏的大内义兴之侄大内辉弘得到大友氏援助试图恢复大内氏,向山口发动突袭,毛利陷入两难情况。毛利氏为了进入北九州的门户——丰前门司城多番和大友氏作战,并且和古处山城秋月种实结盟,又策反臣属大友氏的立花山城城主立花鉴载寳满山城城主高桥鉴种,经过权衡得失之后,毛利元就决定与大友军和解,撤兵返回中国地方平定大内氏和尼子氏的残余势力。毛利放弃了九州的领土,把大友宗麟一直无法攻占的门司城让出,最后毛利军击败了受大友氏援助入侵周防的大内辉弘。虽然多个出云国的城堡被尼子军攻占,但毛利军成功守住险要月山富田城

1570年(元龟元年),毛利辉元率兵在布部山之战击败了尼子军,将尼子军完全驱逐出云[4]

在元就晚年期间,开始与京畿活跃的势力接触,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织田信长关系决裂后,曾拉拢毛利元就参与信长包围网,不过元就拒绝了义昭,元就并与信长维持良好关系,在元就逝世,织田信长派遣使者悼念他。

元就踏入晚年身体开始衰弱,曾经找足利义辉医师曲直濑道三治疗,并且成功康复。最终1571年(元龟2年)6月14日在吉田郡山城病逝,死因可能是衰老食道癌[35]

用兵方面毛利元就,根据各种文书的统计,其一生合战次数超过200次,这在战国时代是相当少见的。(当然也有说法把他的合战次数压缩到了48场,其中赢了43场,胜率依旧是最高的),且屡出奇计,经典战例有:有田中井手之战,此战中败杀了号称今之项羽的武田元繁,以及吉田郡山城合战,笼城军不过千余,配合大内义隆的援军成功击退了尼子晴久的数万兵马,还有严岛之战,借用村上武吉的水军大破陶隆房二万,斩首三千,被誉为中国的桶狭间(实际上应该是桶狭间合战被称为“本州的严岛”)。其一生出奇谋无数,早年甚至有明朝人士朱良范在日本,曾为元就观卜面相,称赞元就说此人有唐宗宋祖之相,不可小觑。而元就的败绩也是很少的,日本人统计出来只有5场,而无论是5/48,还是5/200,这在日本战国的失败率都是相当小的。无疑可说毛利元就为日本第一常胜将军,就算是武田信玄或上杉谦信,亦无法与之相较。 上杉谦信一生38战23胜4败11平,武田信玄一生54战37胜8败9平,整体质量无法跟元就相比。

三矢之训和毛利两川政治制度

三矢之训原本见于毛利元就写给其子的书信中,提到「三兄弟若不互相团结一致,将会像一支一支的箭被折断;但若是团结起来将会成为三支绑在一捆的箭,就不容易被折断了」的内容,书信中颇具警示的味道。后来被后人穿凿附会,被描写成现代人所知的以折教子的故事。简而言之,现今的三矢之训是虚构的,最明显是在日本出现三矢之训故事之前,中国已经有类似版本的教子故事,分别有吐谷浑阿柴教子的版本(南朝宋纪作阿柴,魏书作阿豺)和蒙古成吉思汗版本。

即便是如此,这个故事仍然深入民心,成为日本人公认的家教典范。

三矢之训被视为成立“毛利两川”制度的起点。所谓的“毛利两川”制度是元就让次子元春继承山边的吉川家和三子隆景继承海边的小早川家的家业,使之辅佐毛利宗家(毛利隆元的子孙)。这种制度在战国时代并不罕见,更非毛利氏独有。例如:北条氏相模的“相模之狮”北条氏康便把三子氏邦送往藤田氏、次子氏照送往大石氏,甚至把幼子氏秀送往越后上杉谦信处,图谋继承上杉氏土佐长宗我部国亲把二子亲贞送往土佐吉良氏、三子亲泰送往香宗我部氏;还有东北陆奥的伊达氏更是政略婚姻同盟与周围大名结成姻亲。这些送子过继他家成为战国大名常用的手段,用以兼并其它家族的领地作为本家屏障,保障和增强自己本家的实力。

在这过程中,不但实质上控制了原属其他家族的领土和经济资源,还进一步使过继子的家臣过渡为本家的直属家臣,达到招揽人才的目的。

毛利两川制度把靠近出云的吉川氏配置为主管山阴道的军事力量,接近濑户内海、拥有水军的小早川氏主管山阳道的军事力量。在这制度之下,毛利元就还重新分配家臣辅助儿子,如口羽通良熊谷信直杉原盛重转为吉川元春的重臣,乃美宗胜清水宗治儿玉就方为小早川隆景的部下。毛利本家则居中,家督居城吉田郡山城及后来的广岛城仍然在安艺境内,受着吉川氏和小早川氏两家的包围受到保护。这种制度更平衡了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的权力,两人在评定会议的话语权完全平等,例如备中高松城之战羽柴秀吉议和之后,吉川元春主张追击撤退的羽柴军,而小早川隆景则主张让秀吉顺利撤退静观其变,两者的意见只待毛利家督毛利辉元定夺,而非吉川或小早川其中一者凌驾对方的意见,可见毛利元就生前定下这制度的要点正在于让家族内部团结,避免互相猜忌,甚至自相残杀。

百万一心

“百万一心”是毛利元就建筑吉田郡山城所刻的石碑。念法是「一日一力一心」,意思是国人同心合力有没有什么事办不到成。据说这句话是为巩固平民及豪族的心所想出来的,此外据说元就亦在战争曾经用过。此石碑在江户时代被发现,现时为日语中的成语之一。

据说毛利元就非常重视家臣团的团结及对毛利主家的忠诚,曾经有一位家臣膝部中了毒箭,伤口化有断腿之虞,毛利元就听说后二话不说便俯下身来,吸啜家臣腿上伤口的毒液和脓水,再将之吐出。家臣因元就的行为而感动不已,当场泪流满脸。此段亦为后世创作,原故事典型为战国时代将军吴起为士兵吸毒脓的故事,所谓谋将亦出自阴徳太平记、吉田物语等非史实创作,三折箭亦为中国故事日本版。

人物

  • 出云尼子经久备前宇喜多直家并称中国三大谋将,为战国时代中国地区擅用谋略成为战国大名的代表人物。
  • 铁路唱歌(第二集山阳九州篇)其中一部份出自严岛称赞元就的歌词。「毛利元就在此岛,城外迎击的敌人。将陶晴贤杀死,成为了武臣典范。」()
  • 有鉴于父亲弘元及兄长兴元因酗酒而早死,元就决定不喝酒,曾对嫡孙辉元以书信下达禁酒令。但是元就亦有试过将药草混入酒中饮用。
  • 虽是政略结婚,但与正室妙玖感情十分融洽,在妙玖过世后的私人书信中写下了「最近一直思念着妙玖(近顷妙玖のことばかり思い出されてならない)」、「要是妙玖还活着的话...(妙玖が生きていれば・・・)」、「妻子从后头治理着我这点还真是没错(内をば妻を以て治めというが本当にその通りだと思う)」等充满思念的言语,元就在妙玖生前都没有立侧室,到了妙玖过世后两年才开始迎娶侧室。
  • 元就曾经在毛利隆元死后,一度意志低沉。当他知道长男逝世后就晕倒,连续三天三夜哭泣不止。之后他曾说过:「想早点死,前往隆元的地方」。
  • 对于版图扩充非常谨慎,在他的遗言中,不要求他们统一天下。反而是让子孙继续领导家族,保住全日本六十国其中的五份之一。让子孙继续保持荣华富贵。
  • 其中「三矢之誓」以及维持领地的遗言成为了黑泽明执导电影的蓝本。
  • 后世所留下的私人信件数量相当多,内容也相当庞大,其中训示三子齐心的『三子训示状』的信纸长度更是长达匪夷所思的2.85公尺;后世分析元就的信件时,发觉他有琐碎的重复提起相同主题的习惯,吉本健二、馆鼻诚等战国研究家都对元就的信做出了「冗长乏味」、「一个勤勉的说教狂」的评价。此外,由于信件的错漏字异常的少,研究亦认为元就有先拟好草稿再写信的习惯。
  • 在通信不发达的战国时代,其他国家的文书有时会误将元就的姓氏「毛利(もうり)」误记为发音相近的「森(もり)」。

毛利元就的信仰及宗教政策

毛利元就幼年受到养母杉大方的影响,经常念佛经,信奉的是法华宗。毛利元就自称幼年时跟随杉大方在一次拜访家臣井上光兼时,遇到一位客居的僧人,这位僧人向元就母子传授佛法,于是杉大方和元就这对母子自此每天早上例必面向太阳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元就甚至把这种习惯写入书信当中,劝喻儿子们也要这样做。

毛利元就本人的信仰虽然非常明确,但其在领内却采取非常开明的宗教政策,不仅继承大内氏允许基督教传播信仰的宗教自由政策,元就也从不出手打压任何宗教或干涉民众的宗教信仰。战国时代的中国地方可说是混杂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既有传统的神道教和占据主流的佛教,又有新兴的基督教信仰。终毛利氏管治下的中国地方半个世纪,不仅宗教形式的民变或战争并不多,寺院武装也并不强大。

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数个:

  1. 神道教虽日渐式微,但中国地方仍有历史悠久的严岛神社出云大社,不论大内氏还是毛利氏的家督也时常前往祈福,对百姓信仰产生影响力。
  2. 中国地方的政治生态,由大内氏取代没落的山名氏对峙细川氏,演变成大内氏和尼子氏两雄争霸局面,最后一统于毛利氏,众多国人众对不同的霸者采取臣服态度。中国地方的战争仍以局部战事为主,并未造成大规模和具破坏性的战斗,国人众领主多采取有利于保境安民的策略,随时看风转舵轮流向得势者表示效忠。在相对安泰的环境下,民众也就无需借助宗教势力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3. 毛利氏在打倒大内氏和尼子氏之前,后两者分别控制日明贸易石见银山,财政资源强大,军事实力远非一般宗教势力所能及。
  4. 中国地方在本州西部,远离一向宗根据地,一向宗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毛利元就的子女

长序名前幼名出生年生母继承
长男少辅太郎隆元千代寿丸大永三年(1523年)妙玖毛利氏
次男少辅次郎元春松寿丸享禄三年(1530年)妙玖吉川氏
三男又四郎隆景德寿丸天文二年(1533年)妙玖小早川氏
四男少辅四郎元清天文二十年(1551年)乃美大方穗井田氏
五男少辅十郎元秋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三吉氏椙杜氏
六男孙四郎出羽元俱鹤法师弘治元年(1555年)三吉氏出羽氏
七男少辅六郎天野元政千虎丸永禄二年(1559年)乃美大方天野氏
八男少辅七郎末次元康永禄三年(1560年)三吉氏末次氏(前)、椙杜氏(后)
九男藤四郎元总(秀包才菊丸永禄十年(1567年)乃美大方大田氏(前)、小早川氏(后)
长序名字幼名出生年生母夫君
长女妙玖高桥氏人质
次女五龙局妙玖宍户隆家
三女三吉氏上原元将

官位、役职

  • 1533年(天文2年)9月25日、从五位下。9月28日、右马头。
  • 1560年(永禄3年)2月15日、从四位下、陆奥守。
  • 1561年(永禄4年)12月8日、幕府相伴众。
  • 1562年(永禄5年)5月18日、从四位上、陆奥守。
  • 1571年(元龟2年)6月14日、死去。享年75
  • 1572年(元龟3年)、赠从三位。
  • 1908年(明治41年)4月2日、追赠正一位。

毛利一门众

毛利五奉行

毛利十八将

登场作品

小说
  • 毛利元就(东都书房、山冈庄八着)
  • 元就和他的女人们(中央公论新社永井路子着)
  • 山雾:毛利元就之妻(文艺春秋、永井路子着)
  • 霸道之鹫 毛利元就(新潮社古川薫着)
  • 智谋之人 毛利元就(中央公论新社、古川薰着)
  • 毛利元就与战国武将们(PHP研究所、古川薰着)
  • 小说毛利元就(PHP研究所、童门冬二着)
  • 毛利元就:长于知略的西国霸者(PHP研究所、和田恭太郎着)
  • 青云之鹫(讲谈社谷恒生着)
  • 毛利元就(青树社徳永真一郎着)
  • 毛利元就(学阳书房松永义弘着)
  • 毛利元就(东京文艺社、榊山润着)
  • 毛利元就:令秀吉与家康畏怖的男人(PRESIDENT社堺屋太一着)
  • 元就军纪(德间书店樱田晋也着)
  • 毛利元就与陶晴贤(新人物往来社、山本一成着)
  • 荒天是吉日(鸟影社、马场诚二着)
  • 我、并不窥望天下:毛利元就军记(祥传社、渡边寿光着)
影视剧
  • 毛利元就(1983年、RCC、演:平干二朗
  • 鹤姬传奇(1993年、NTV、演:疋田泰盛)
  • 毛利元就(1997年、NHK大河剧、演:中村桥之助
游戏

解释和脚注

  1. 陈杰. . : 第127页.
  2. 妙玖为死后的法名,真名不为人知(洪维扬. . : 第30页.
  3. 陈杰. . : 第118页.
  4. 陈杰. . : 第124页.
  5. 洪维扬. . : 第32页.
  6. 宍户氏家督宍户元源与深濑氏家督深濑隆兼为亲兄弟
  7. 陈杰. . : 第120页.
  8. 尼子经久
  9. 陈杰. . : 第121页.
  10. 武田元繁之孙
  11. 渡边胜之子
  12. 家督为三吉隆亮
  13. 吉川元春丈人
  14. 陈杰. . : 第130页.
  15. 兴景之妻为元就侄女
  16. 洪维扬. . : 第33页.
  17. 后获赐大内义隆的“隆”字,改名为小早川隆景
  18. 宍户氏熊谷氏
  19. 平贺氏
  20. 洪维扬. . : 第43页.
  21. 大内义长之母是大内义兴之女
  22. 茂吕美耶. . : 第65页.
  23. 陈杰. . : 第131页.
  24. 洪维扬. . : 第48页.
  25. 也有另一个版本认为江良房荣的确答应了内通毛利元就,但后来却反悔,于是遭到毛利元就陷害
  26. 洪维扬. . : 第35页.
  27. 也有一说认为晴久实际上识破元就的计策,他仍然肃清新宫党,意在消除尼子氏内部能威胁自己的势力,强化自己的地位
  28. 茂吕美耶. . : 第66页.
  29. 桂元澄之父桂广澄因早年牵涉入相合元纲谋反事件而自裁
  30. 洪维扬. . : 第49页.
  31. 陈杰. . : 第132页.
  32. 因岛村上吉充、本属伊予国河野氏来岛通康能岛村上武吉 洪维扬. . : 第51页.
  33. 陈杰. . : 第133页.
  34. 内藤兴盛长孙
  35. 洪维扬. . : 第39页.

参考书目

  • 石黒吉次郎『安西军策 毛利元就合戦记(日本合戦騒动丛书)』(勉诚出版) ISBN 978-4-585-05111-4
  • 小和田哲男『戦国武将「名将」のすごい手の内』(三笠书房) ISBN 978-4-8379-7656-1
  • 『歴史群像1996年12月号 総力特集〜毛利元就军団』(学研)
  • 金谷俊则『毛利隆元』(中央公论事业出版) ISBN 4-89514-301-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毛利元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