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教
「母猪教」为源自台湾网络论坛批踢踢的虚拟组织,该组织将提出「母猪」用法的批踢踢乡民「obov」尊称为教主[1][2]。「obov」为批踢踢资深用户,在「母猪母猪,夜里哭哭」一句提出后,因经常在推文发表相关话语[1],知名度迅速增加[3]。之后许多乡民跟进仿效与起哄,开玩笑地表示创建「母猪教」,自称为信奉「母猪教」的信徒[1][3]。
随着「母猪教」在批踢踢上获得许多乡民响应,及成员陆续针对女性提出各种言论和想法,让相关词汇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语[3]。虽然对于「母猪」用词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定义[4],许多乡民认为「母猪」特别是专门指称男女关系存在偏差行为的女性,这些「行为不检的女性」包括拜金女、装清纯等,因此该词汇并非泛指所有女性[3];同时其内核主张中也提到,「母猪教」与仇视女性有所区别[1]。
「母猪教」支持者也到处宣传想法,甚至多次向批踢踢女板发起论战[1]。但由于「母猪教」对于偏差行为的定义未曾确定[1],其内容也经常引起极大争议[4],除了遭到许多女性网友反弹外,也在互联网上造成争论[3]。当中主要对于「母猪教」争议的批评讨论是在性别层面[1],包括认为「母猪教」的定义并不明确,且将仇恨女性当作信仰,而以男性中心才能定义女性的方式,进行无差别攻击[5]。
背景
批踢踢是台湾使用人数最多的BBS网站,总注册人数约有1,500,000人[6]。在尖峰时段,会有超过150,000名用户同时登陆批踢踢[7],并发表文章、笔战讨论等[8];其上亦有2,000多个讨论板,讨论板主题涵盖各种范畴[7]。随着批踢踢社群长期吸引大量台湾社会的年轻民众加入,自身亦创建出独特的互联网文化,许多积极参与讨论的用户便自称「乡民」,导演林世勇还曾在2010年将批踢踢文化改编成电影《BBS乡民的正义》[7]。但也因为参与人数众多,除了其上有找寻新闻主题的驻板记者外[8],也曾传出执政当局希望借由购买具发表文章权限的帐号,影响批踢踢八卦板等讨论板的意见[9]。
「母猪教」一词的使用,最早源于资深且著名的批踢踢乡民「obov」[10],其登录次数超过7,000次[11][12]。「obov」经常在科技板、八卦板、男板、女板等讨论板发表文章,也曾担任过《忍者乱太郎》板板主[12]。他本人在美国硅谷工作,经常分享超微、苹果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等科技业八卦消息[13],也曾有喜欢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姆·库克、或总资产10亿美元等传闻[12]。他在批踢踢上,还因发表极具个人特色的呛辣文章和推文闻名,不过由于文章内容直接且经常引起争议,多次触犯讨论板规则、而被板主禁止发表文章[11][14],因此又常被称作「水桶王」[13]。
「obov」过去曾在批踢踢上提出许多经典话语,包括早期的暱称和常见用语「身寸☆惹ㄦ」,这让「身寸惹ㄦ」成为往后批踢踢的流行用语之一[11]。其他还有像发文时自称「三朝★身寸☆惹ㄦ obov」,或是开头使用「干0粮鸡掰」、「GG轮班星人」、「十万青年十万肝 GG轮班救台湾」等语句,都陆续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话语[11]。而在之后,他也经常直接批评特定行为的女性为「母猪」,有时言论则会使用粗鄙的字词[10],像是「干0粮母猪滚喇ob'_'ov」、「母猪就应该给猪干」等[12]。
另外许多「母猪教」支持者还经常将已经活跃将近10年的资深乡民「Sumade」,视为另一名精神领袖或代表人物[1]。过去「Sumade」便曾多次在八卦板、男女板上,针对部分女性发表风格诙谐的批评文章,当中经常批判具有公主病行为的女性[1][15];且因其对于两性议题的批判,进而获得许多乡民认同与支持[1][15]。在后来「母猪教」崛起之后,「Sumade」部分主张也被乡民纳入以支持「教义」,其中他所提倡的「AA制」(男女约会平分帐单)也成为著名主张之一[1]。
发展
「母猪教」
2015年开始,已经有一定名气「obov」将批踢踢上的中文暱称先后改为「干0粮母猪滚喇干」、「母猪母猪夜里哭哭」,且开始在推文中经常提到这两句相关名言[1][14];同时他将新款表情符号「ob'_'ov」作为签名档,引发网友使用「ob'_'ov」推文的风潮[13]。同年年初,一位自称「公主」的女性乡民每天在男板发表日记文章,描述自己罹患忧郁症而需要治疗,也因此想嫁给某名体贴温柔的医生[14]。之后该名女性在日记文章中,感性地表示自己流下眼泪,「obov」则宣称自己仅是依照该情境,在下面推文「母猪母猪,夜里哭哭」[14]。随后「obov」立刻被愤怒的女性乡民检举,一度被禁止发表文章[14]。
往后「obov」只要见到该女性乡民发表文章,便会推文提到「母猪母猪,夜里哭哭」泄愤,这也意外成为「母猪教」的起源[14]。同年9月,八卦板发生女板板主遭到女友公开爆料劈腿的事件,在批踢踢上又被称作「国庆之乱」[14]。之后其他网友意外发现,「obov」曾经因为「母猪母猪,夜里哭哭」的言论,被禁止在讨论板上发表言论[14]。另外在这期间,他也批评过去曾有极高支持度的八卦版版主「iPad3」,随即遭到检举且被禁止发文;其中当时「iPad3」认为原本就想要引起争端的「obov」,不应该事后才试图解释[16]。不过也因为「iPad3」后续还前往黑特板攻击「obov」,遭到其他支持「obov」的乡民批评,最后以生活遭到骚扰为由宣布辞去职务[16]。
在这过程中,许多乡民认为「obov」的发言幽默且中肯,也因为奇特的发言与推文风格,让他开始获得乡民广泛地关注与讨论[12],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也大为增加[11][14]。之后更有网友趁机起哄提议组成「母猪教」[1],将教义内核订为「干0粮母猪滚喇干」和「母猪母猪,夜里哭哭」;而最早提出「母猪」这个词汇的乡民「obov」,则是被封为「母猪教」教主[2][14]。许多乡民则是自称自己为「教徒」[1],大部分成员则是属于搞笑性质参与[17]。其中「母猪教」成员主要是由男性组成,平常大多关注八卦板的文章[10];其中也曾多次向外宣扬想法,并数次针对女板发动论战[1]。
快速增长

由于西斯板、男女板、男板等各大性别类别讨论板,已经在长期交流中创建关于特定女性的典型形象,这让「母猪」的说法很快引起男性乡民的情感共鸣[3],「干0粮母猪滚喇干」也成为批踢踢流行话语[18]。在长期处在「台女不意外」的氛围中,尽管这种氛围最初带有许多玩笑含意,但也让互联网社群仇恨女性的立场不断增加[3]。另外由于乡民的创造力,批踢踢上还发明或使用「ㄈㄈ尺」、「女权自助餐」、「公主病」等高度化约、却极具感染性的词汇[19]。不过这些词汇的用户,除了一部分为真正仇恨女性人士外,也包括仅将这些字词视为流行风潮的乡民[19]。
而部分批评则是认为,互联网媒介组成的乡民群体凝聚而成的集体情绪[1],分化并加快整个群体极端化,这导致批踢踢仇恨女性的情绪盛行[3][15]。也因为八卦板出现仇视女性的风气,让「母猪教」很快成为八卦板仇恨女性的代名词,并在后来引起谩骂与争论[17]。尤其随着用户对于女性产生刻板印象,开始出现将部分女性视为「母猪」,可能会造成大规模误用的批评,并认为此举不免波及其他无辜的受害者[3],但对此「obov」否认「母猪教」和「仇恨女性」有关[12]。与此同时,也开始有部分批踢踢女性用户对于「obov」相当不满[10]。这也让男性与女性双方经常各持立场展开争论[17],亦有文章批判当中的仇恨女性心态[20]。
不过仍有越来越多乡民尊称「obov」为「母猪教教主」[10],戏称他将带领其他支持者共同攻击特定女性[14]。当「obov」发表文章后,常会有自称加入「母猪教」的乡民参与推文[14],他也被网友票选为最想见到本人真面目的前五大批踢踢著名人物[11][13]。「母猪母猪,夜里哭哭」等言论尔后在支持者提出下,逐渐广为人知[14],更成为经典的乡民网络用语[11]。之后陆续有乡民提议引用「obov」的言论内容,特别为「母猪教」制作相关T恤,或是将游戏《部落冲突》的广告恶搞成「母猪骑士来喔~」[12]。而随着「obov」及其支持者的作为发展成批踢踢著名文化后,Facebook粉丝专页「Haomao Productions 好毛制作」更将该行为与其他状况,仿真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并拍成视频[8]。
禁止发文

2016年5月28日凌晨1时,有乡民发表一篇《[问卦] 请问这个人就是obov大大吗》的文章,进而引发乡民针对「obov」展开人肉搜索[12]。当中从最初的领英等数据开始,乡民陆陆续续取得Facebook等信息,并传出本人姓名为「陈彦州」[12]。很快地,批踢踢上出现许多以「彦州」为标题的文章,之后此事则在批踢踢上称作「彦州之乱」[12]。此举引起批踢踢八卦板、女板、表特板、GAY板等讨论板广泛讨论,许多「obov」过往发表的文章也被支持群众重新回应[12]。
与此同时,「obov」在批踢踢八卦板回复《[问卦] 台女嫁到日本好像都不幸福》的文章却引来争议[11][21]。在该篇回应中,「obov」认为女性外在条件越好,身边充斥的「工具人」就越多[21],因而产生自己条件真的很好的错觉[11]。他批评这些年薪100万的女性,以为能够结识年薪350万的对象,但实际上稍有财富、有能力的男性根本看不上已有年纪的女性[11][21]。同时他还批评这些并未结婚、没有小孩的女性将成为社会问题,在未来必须扶养这群老人,更戏称到时台湾以「母猪岛的名号大概传遍东南亚」[21]。
但因该篇文章的内容属于仇恨女性、且充满争议性言辞而遭到检举,随后被板主判断有侮辱、歧视、引战等嫌疑[11],八卦板板主「blaz」更表示:「个人认为引战,等其他板主意见」[21]。不过这意外引起许多支持者在《[文章] 304777 obov 侮辱歧视引战》上发表拥护言论[21],认为「obov」仅是阐述事实,而不需禁止发表文章[11]。对此「obov」则认为,在经历先后遭到禁止发表文章4个月与6个月后,最后结果应该仍是禁止发表文章、且可能期限达8个月以上[21]。因此发表最后一篇文章《Re: [问卦] 水桶 obov》,提到若遭禁止发文的话,将决定永远退出批踢踢[11]。虽然许多乡民在「obov」发表声明文章后表示慰留,板主仍在5月31日确实运行为期6个月的禁止发言处分[11]。
女板隐板
在「obov」确定遭到板主禁止发言的处分后,互联网上与他相关的用词讨论瞬间增加[11]。而「obov」在八卦板遭到禁止发言,也引起女板乡民发表多篇「洒花」主题的文章,亦有像是《[洒花] 看到obov引退超开心 来发钱》的内容[22],借此表达开心喜悦[10]。但随后许多自称信奉「母猪教」的乡民,认为女板庆祝气氛是种挑衅与嘲讽,当天晚上开始大量在女板发表文章和回应[10]。很快地,这类型反击文章瞬间增加至500多篇,内容包括批评挑衅、侮辱女性字词、故意违反女板板规、发表一行文等,或是要求板主将先前相关文章判定为「引战」[10][22]。
对于「obov」支持者大量发表回应文章,原先女板网友亦发表《[心情] 崇拜一个网络陌生人的可悲群体》、《[难过] 可以不要一直母O文吗?》等文章反击[22]。另外也有不少仍不清楚状况的非重度用户,则先后询问女板情况[10]。大量文章很快导致女板丧失正常讨论的功能,为避免影响女板往后氛围,女板板主「Spell16」先是决定在6月1日申请更改设置为「隐板」,使板面在7天内不会出现在各讨论板列表,仅有将女板加入「我的最爱」的用户仍可以读取和发表文章[10],希望借由「隐板」让其他群众散去[22]。但因为此举效果有限,甚至反遭其他乡民批评[22],板主之后改成「静板」并关闭发表文章权限,仅让乡民能读取先前的文章[10]。
随着事态逐渐平息后,八卦板上则开始出现检讨文章,认为干扰其他讨论板的行为太超过[10]。而在洪素珠事件发生后,Facebook粉丝专页「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曾批评踢踢散布许多仇视外省籍族群、泛蓝群众、女性等暴力言论,甚至鼓动社会暴力和撕裂社会族群,认为将女性称呼为「母猪」等种种言行逾越言论自由范围[23][24]。对此其表示将连同各大泛蓝粉丝专页,共同向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籍立法委员陈情,要求在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前,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先行关闭批踢踢,这番言论亦引起乡民讨论[23][24]。
持续争论
2016年10月22日,批踢踢乡民在八卦板分享女人迷的「苗博雅谈母猪教:厌女文化反映背后焦虑」新闻,内容讨论社会民主党发言人苗博雅在同年9月的演讲《焦虑年代的「心灵鸡汤」:三K党、ilbe虫与母猪教》[15],其中该次演讲为女人迷与「性解放の学姊 2.0」共同举办的性别平等议题系列讲座「女人迷性别沙龙」[1],包括枚举南韩随机杀人事件与ilbe互联网厌恶女性风潮,并从纳粹党与三K党对特定族群歧视的角度,审视在互联网兴起、攻击部分女性的「母猪教」现象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5],同时讨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女人与坏女人分野[26]。
随后陆续有上百篇回文热烈讨论,除了提出讲座演讲稿、批评部分报告内容外[26],亦有「苗博雅算不算母猪?」等讨论度极高的文章[27][28][29][30]。在批踢踢上有「战神」称呼的乡民「Sumade」当天也发表文章,且引起热烈讨论,其中逐一举证反驳苗博雅定义的「母猪教」[1],且认为其反对的是借由女性主义者打压男性、享用「女权自助餐」的既得利益者[26]。同时他还质疑其演讲内容虽然希望推动性别平等,却以双重标准谈论女性权益[30]。对于乡民的种种批评,苗博雅则罕见地在批踢踢上回应其他人质疑[1][15],表示应当确定「母猪」的定义,才能进一步讨论重要的性别平等议题[27][30]。
同时苗博雅表示自己工作忙碌,为了节省时间仅有简短答复[1],但也邀请「Sumade」在假日下午或晚上举办免费自由入场、全程互联网直播的座谈会[15][29],场地、设备和交通费用则自行募款支付[28][30];「Sumade」亦可现场放置捐款箱,由听众自由赞助座谈出席费[28]。她并建议直接引用原先讨论主题,或是乡民常批评的「女权过高」[30]。不过这个举动引起许多乡民联想到在线游戏打输的用户,反而要求对方出来单挑的「约战」行为,反而更加促进乡民关注讨论[1]。
事件平息
由于苗博雅还邀请「Sumade」以真实姓名面对面沟通,以示对自我言论负责[30],此举引起批踢踢网友对于「Sumade」身分、及出面辩论有所讨论[27][28],包括质疑身为现实公众人物的她,却要求讨战未曾出面且具影响力的网友,是否反而危及互联网匿名性[1]。不过关于苗博雅的同性恋身份、解读其支持互联网实名制、要求支持者出面是否属于压迫等论战,但也被认为扭曲原先性别对话的本质[26]。之后相关话题也在批踢踢外引起关注,许多Facebook上意见领袖、性别运动和社会运动圈网友陆续投入讨论,并与主要支持「母猪教」的批踢踢八卦板有所争论[1]。
其中在网络世界,Facebook是许多性别倡议人士或公共知识份子活跃的领域,而女性主义者向来也对性别刻板印象有所批评,随着「母猪教」提出许多刻板化描述及攻击群体的现象,使其在Facebook等较强调「政治正确」的空间反而遭遇批评,甚至出现批踢踢与Facebook主要支持立场截然相反的状况[1]。很快地,陆陆续续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士表态批评「母猪教」支持者,乡民则戏称这群成员组成「反苏美包围网」[1]。
原先苗博雅要求出席座谈会的提议,则是在数小时后被「Sumade」回绝[15][29],其中他表示自己的帐号已经经营12年,对于所有言论将会负责[30]。「Sumade」也提到从过去数次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的经验,发文讨论的效果未必输给辩论,而道理亦不会因表达方式不同有所改变,表示苗博雅若重视性别议题,则应想办法拨空回应[30]。不过虽然「Sumade」持续在八卦板舆论取得优势,之后却遭质疑私人品德问题[1]。另一方面,苗博雅则在八卦板另外以近50页篇幅回复「Sumade」[1];由于其第二篇文章在严肃论述中穿插娱乐化用词,有效引起乡民的共鸣,反应也从上一篇的种种批评转变成支持[1]。
论点
普遍定义
随着时间推移,「母猪」一词渐渐从男性乡民开玩笑的用词,转变为意涵逐渐具体的词汇[1]。然而作为一个互联网上自称为「教派」的虚拟社团,「母猪教」并非像道教、佛教、天主教般提出信奉观点,而是以反对观点为主[25];尽管相关言论遭批评是特别针对女性的仇视话语[14],「obov」和其支持者认为其所提出的不满论点,仅针对部分因自身行为而被归类成「母猪」的女性[31],并非针对全体女性展开攻击,并提出「仇母猪不等于仇女」说法[1]。不过在支持该论点的乡民间,对于「母猪」本身仍未有明确具体的定义,使得应当谴责的不检行为女性标准并不一致[1];同时不满对象亦非特定多数群体,且多是由支持者自由心证[31]。其中较无异议的主要批评论点、及「母猪」定义的共识有:
- 男女关系或性关系混乱的女性:除了直接指称到处发生性关系的滥交女性外[14],也包括喜欢至夜店消费、故意吸引其他男性、私人交际不检点者[17],或过去曾有复杂性关系、但后来改变心态的女性[31][32]。主要提出的例子为年轻时曾结识交往男友或性伙伴的女性[33],但其通常会对下个男人隐瞒自己的淫乱经历[14]。在快乐生活一阵子后,因到达一定年纪或失去兴趣而必须结婚,转而寻找经济能力不错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工程师,或其他老实、清纯、稳定的男性安定下来[17][32],之后自己则伪装成清纯良家妇女[14]。
- 拜金女或行为思想存在公主病的女性:主要是指利用女性优势,从男性身上获取金钱套利[31]、且崇尚物质者[25];或认为男性应该无偿照顾,在金钱或劳务上对男性做出予取予求[12],导致男女关系严重不对等[14]。类似的行为有共同吃饭却要求男性支付帐单[31];生日、节日或假日会向男性朋友要求礼物[31];将男性朋友视为「工具人」使用[10],借此拥有交通接送服务、金钱借用等[14][31]。
而通常最后与这些女性结婚的工程师等理组男性,则被称作「回收业者」或「资源回收业者」[1][25][31][32],这也表示后者无法享受正常的自由恋爱,只能通过相亲等较差方法,来与条件较差的女性结婚[33]。对于部分男性网友不认同母猪教的过激言论,支持母猪教的成员则经常批评这些男性网友是故作绅士并想借此拉拢女生的「骑士团」、而容忍女性有母猪行为仍与之交往的称之为「养猪户」、「回收业者」[32],连带攻击这群持有不同看法的男性[10]。不过由于实际界定时具有困难与争议,提及「母猪教」支持者时通常包含认真赞同「母猪教」论述、及纯粹使用「母猪」一词搞笑的乡民[1]。
其他观点
在「母猪教」支持者的批判言论中,便常把性关系复杂、具有公主病、拜金女等,私生活不检点且人生仰赖男性的特定女性,称呼为「母猪」[33]。而《婉君妳好吗?:给觉醒乡民的PTT进化史》共同作者黄上铨,则是认为常见的「母猪」定义为「利用性别优势牟利的女性」[1]。其他尚有争议的「母猪」称呼的标准,还包括评论女性外表不佳(丑陋、肥胖或年纪大)、眼光甚高而未结成婚姻、高龄单身、喜欢外国人男性或和其交往、滥交而不愿负责、曾经陷害男性、诬告男性性侵、展现情欲、拒绝男性求爱、崇尚女性主义等[1][2][10][12][25][31][33]。
另外也有部分是八卦板乡民遭到感情欺骗,或引起乡民集体愤怒的作为[14],亦有乡民曾用「母猪」形容食用寿司却留下醋饭的日本女性[4]。而当其他成员指责相关言词的内容过于恶劣时,大部分男性则会表示仅是开玩笑的言论[34]。而当女性网友发表忧郁、难过文章时,部分支持群众有时就会以顺口溜的方式,提出「母猪母猪,夜里哭哭」嘲讽[10],其他类似的说法还有像「台女就是拜金」、「没有豪奢婚礼别想娶到老婆」、「女权自助餐就是不想当兵」等指控[25]。
而随着乡民频繁讨论「母猪」议题,反而使「母猪」现象出现概念化与理论化的趋势[1]。其中开始经常出现「女权自助餐」流行语,并与「父权红利」概念有所链接[1]。其中不同于学术界对于「父权红利」的关注重点,乡民提出的的「父权红利」特别是指部分女性在父权体制下获得的利益,其中利用性别身分取得经济收益的拜金女便是典型案例[1]。另外也有如「ERQQ」等乡民则是提出更深入的分析,认为「母猪」现象的兴起本身亦存在的历史缘由,也就是在传统父权体制松绑下,部分女性在享受女权权益高张的同时,仍然继续持有「父权红利」,并将这群女性视为引起许多男性乡民愤怒的「母猪」[1]。
叙事情境

哲学教授兼作家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认为,类似「母猪教」等仇恨女性的想像,往往搭配常见的人生发展模型,即要求「理工男」从小努力读书并乖乖升学,因此未曾和女性交往,毕业后也只能在科学园区等封闭环境工作[17]。直到快要超过适婚年龄时,这群男性才赶忙和某位过去经历不明的女性结婚,尔后某天突然发现该名女性曾是「玩咖」,自己则成为「资源回收业者」[17]。但是他认为这并非借由「母猪母猪,夜里哭哭」等嘲讽发泄,就能够轻易解决问题,仍然必须面对整体社会不正义的错误[17]。
批踢踢著名人物「Sumade」也曾在回应文章中提到,认为部份工程师的成长过程,被读书占据太多时间[33]。之后在科学园区则是工作忙碌,且工作时间长、假日可能被召回、不定时前往国外出差,虽然能因而赚取不少薪资,但因为在家时间太少,反而只是让特定女性能够花费其赚取到的金钱,甚至拿丈夫赚到的薪水至外面幽会[33]。对此他表示,未来将会投入相关产业的大学学生,尽管不一定要交到女朋友,但必须知道这类女性的思考逻辑和策略[33]。同时他也认为「母猪」与「八大行业」工作的女性不同,后者更为直接从男性身上赚取金钱,而前者则是表面上维持清白且暗中用尽各种手段[35][36]。
另一方面,在八卦板发表的文章《30多岁的女孩是不是最难追呢?》亦引起许多网友讨论,当中就有网友表示因为自己母亲喜欢替人作媒,因此看过许多30多岁未婚女性的案例[37]。他依照近年来很多案例,将这些30多岁未婚女性分成五种类型:家中管教严格或保守的「听从父母型」[37];经常在Facebook上抒发个人情绪的「自我想法型」[37];不管是否源于父母亲或自己想法,都想要另一半与自己条件相近的「门当户对型」[37];自视甚高的「眼睛长头上型」[37];及趁着还没更年期前,寻求长期经济来源的「有就好型」[37]。
论点批评
不过另一方面,许多自称信奉「母猪教」的支持者仍然十分喜欢、并欢迎外貌漂亮的女性,且大部分认为女性应该维持单纯的性关系,而不利用、不背叛或不伤害其他男性[31]。有些甚至严厉批判女性身材、外貌和衣着,认为当女性不够年轻、漂亮、曲线或诱人时,就应该躲藏而羞于示人,而不够貌美却又被男性看见的女性,则应当承受遭到批判的风险[34]。这也让「母猪教」的论点经常被批评是采取双重标准,且迟迟未能察觉自身矛盾[2]。其中包括认为其一方面不满拜金女,另一方面又认为能以金钱吸引女性,且将自己不受欢迎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金钱上[31];或是一方面批评性关系混乱的女性,另一方面则将性关系混乱的男性视为英雄[31]。
新公民议会作者费文侯则认为虽然批踢踢著名人物「Sumade」擅长讲述故事,却缺乏论述品质[15]。他认为虽然其所提出的案例指出社会状态,但没有分析原因、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近来更基于人气考量,将原因归咎于「母猪」、并煽动仇视女性的风潮[15]。不过除了煽动乡民情绪并挑动内心仇恨外,他表示「Sumade」言词浮夸、精心编排的故事,也确实能精确呈现现实存在的问题,这让许多乡民产生共鸣,进而使其成为看似在互联网声势壮大的「战神」[15]。
另外「性解放の学姊 2.0」曾表示当前批踢踢、网络论坛等充满仇恨女性言论,甚至会将争取自主权力的女性也列入「母猪教」的批评对象[38]。而黄上铨则认为乡民对于哪些行为偏差的女性属于「母猪」仍尚未确定[1],其中他根据乡民百科,表示乡民自己也多承认「母猪教」的问题在于是定义不清,所以有广泛攻击群体的疑虑[1]。其中他指出虽然Facebook上有网友整理出各种「母猪」的案例,像是外国恋情、劈腿、小三等,但这些案例仍不符合常见的「母猪」定义[1]。同时他也提到「母猪教」并非真正的宗教,众多支持者根本不会约束当中过于偏激的性别仇恨言论,甚至「Sumade」也曾被指出发表错误批评[1]。
评论
刻板形象
信息社会研究者曹家荣认为,当各种有趣词汇被创造、传播并流行时,很快成为人们认识现象的简便工具,但也使人轻易被父权结构控制,加深仇恨女性或性别对立的问题[19]。他表示命名和分类的双重性,容易导致「化约性含括」的权力作用,造成广泛地污名化、歧视或贬抑[19]。他认为当乡民因为好玩而推文「母猪母猪,夜里哭哭」时,虽然可能辩驳并非指称所有女性都是「母猪」,但该词汇暗示的性别类别仍指向所有女性[19]。且无论原本动机如何,当这些词汇成为近乎常识的概念时,被创造出来的类属就更具实质的权力效果[19]。
曹家荣还表示,当这些支持者辩驳并提出「分类条件」时,即便不管条件根本上模糊、矛盾、错乱,分类和赋予优劣评价就是试图施展权力的行动[19]。而当乡民看到「公主」、「母猪」等词汇,不管日常生活是否真的遭遇过这类型的异性成员,也会真心认为世界上存在许多这类女性、甚至严重误解成是女性习性[19]。另外尽管互联网具有对抗权贵的力量,但亦可能压迫更弱势族群,当中随着乡民起哄、恶搞等讨论交流,也反而增强人们原先态度与立场,使其更加激进并形成「母猪教」这类「类宗教」[3]。
女人迷主编柯采岑对此则表示,「母猪教」支持者以「不是仇女而是仇母猪」的口号,实际实践厌恶女性作为[2];且随着「母猪」等用法从批踢踢向外扩张,反映时下仇恨女性的心态[2]。人渣文本则就当代伦理学角度,表示性行为属于个人权力、夫妻也非对方财物,婚姻成立亦非必须将个人性经验完全告白,因而认为「母猪教」的古典伦理观点不明确,反而偏向个人审美反应[17]。基进女性之声成员许雅筑则认为即便定义不清楚,「母猪教」仍然将仇恨女性视为信仰,并以男性中心定义女性,进行无差别地攻击[5]。
苗博雅则表示在男性主导的政治场域,便会规训不够符合部分男性想像的女性[25]。其中好坏批评作为危险的价值标准,尽管对于逐渐壮大的「母猪教」论点感到不满,也会受其价值准则影响,再度巩固对女性的生活规范[25]。这除了将难以反驳相关判断标准,亦有可能为了成为「好女人」,而共同批评「坏女人」、甚至支持「女生要好好保护自己」或「女生怎么可以拜金」等说法[25]。对此,她认为强调德行和各种基于性别刻板印象衍生的双重标准,只是巩固既有的刻板印象和歧视,且随不断批评而增长,因此必须彻底解决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问题[28]。
仇恨言论
人渣文本认为在女性权益未有明显伸张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类似「母猪教」般、认为女性权益过于提高的观点,可能源于经济或某领域居于弱势的男性,见到女性权益增长而出现的相对剥夺感[17]。且这些男性认为女性权益的增长,是借由剥夺自身权益取得,因此当弱势男性的处境越加恶劣,对于女性的憎恨就更强烈[17]。另外部分男性乡民在平日与异性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相对剥夺感[3],不过这类乡民言论除了宣泄情绪,多半也无法带来正面效益[3]。
柯采岑便认为从「母猪教」的兴起、及其通过区分「好女人」与「坏母猪」的规训话语,显示男性做为性主体的焦虑,尤其是发现自己无法以过去惯用手法宰制女人[2]。不过希望「矫正女性」的支持者仍会不断建构「好女生」的外貌标准与处世标准,强调只有极少数女性能躲过惩罚羞辱,获得男性的认可[34]。对此她认为「母猪教」教导部分群众,通过仇恨伤害其他人,以取得少数仅存的自尊[2];但不曾告知仇恨无法解决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即将崩解、身体焦虑难堪、及性别关系对立等议题[2],不过她承认自己只能臆测养育男孩、漠视焦虑、灌输仇恨等影响[2]。作家蔡宜文则在Facebook上讽刺,包括当前「母猪教」、「ㄈㄈ尺」、「CCR」、「哈洋屌」等乡民文化等,实际上造就厌恶女性的氛围积累[39]。
相对地,两性专栏作家刘凯西同样认为男性乡民提出外表不符合喜好、曾有混乱男女关系、长得美却有公主病、把男性当成提款机等缺失,将不符合完美女性形象的女性列为「母猪」[20]。不过她表示这类针对女性的仇恨言论,都同样根源于仇恨者本身内心的创伤,且这些创伤并非出生就存在,而是外在环境导致其扭曲,养成源头更可能仅是来自「我这是为你好」的偏执善意[20]。对此她认为并非要责备与批判仇恨者,因为这只会制造争论场合[20];相反地,她认为需要关怀与疗愈,才能弥补后者内心缺乏的空洞[20]。
苗博雅则认为当与「母猪教」支持者意见不同时,都能放置到「母猪与资源回收业者」的框架,为避免遭受攻击就只能依循「母猪教」的期许[25]。而因为生活无法完全切割女性,也使「母猪教」支持者不能直接表示讨厌所有女性,批评对象仅针对特定女性[25]。通过区分部分比较不好的女性,「母猪教」能够获得不同性别的支持者[25]。不过相较于仇视女性,她认为更难处理的部分是难以沟通[25]。因为「母猪」词汇的定义能随时代换任何不如期望的特质,而有「母猪」作为抨击对象,支持者就不必设身处地想像别人的生命经验[25]。
男女关系
联合新闻网专栏作家刘扬铭表示「母猪教」对于支持者并不会产生好处,并认为其能够大幅传播,也是极奇特的社会现象[31]。他认为「母猪教」的策略是将女性区分成「圣女与妓女」或「正妹与母猪」,强调不讨厌所有女性,而仅仇视某类不好的女性,且要求其他人自行决定获得怎样的待遇[31]。然而因为对女性又爱又恨的心理,反而出现「母猪教」支持者的赛局理论:一方面分化女性,另一方面也永远无法吸引自己喜欢的女性,但「母猪教」支持者无意跳出矛盾逻辑[31]。
一些评论认为「母猪教」类似南韩仇恨女性的文化,其背后主要为不懂与女性相处、害怕遭女性抛弃的男性[40]。而随着「母猪教」支持者不断提出广泛批评,把求偶挫败、生活挫败发泄在女性身上,更有可能导致一部份女性恐惧与男性往来[34]。同时许多「母猪教」的仇恨女性言论,除了被视为借由批评女性以获得自身优越感外,更希望借由激烈言论抨击,能够、且必须「矫正女性」,甚至将女性在社群网站上拒绝争论的举动视为某种胜利,然而这与他们希望努力脱离单身的目标相互违背[34]。
对此刘扬铭认为普通女性来说,有关支持「母猪教」的男性仇视部分女性的行动,通常选择置之不理或觉得反感[31];对于其他愿意对女性一视同仁的男性而言,放任情况蔓延将使自己在男女关系上获利,而不需要发表意见[31]。最后由于「母猪教」支持者认为,其批评结果将会获得最终的正义与胜利,种种因素都促成该现象蔓延[31]。他并强调批评特定女性不会让支持者获得欢迎,强调若想要吸引女性注意,应该加强对待她们的论述、行动与方法,而非错误地将注意力放在提出仇视言论,并经常嘲笑特定女性的结果[31]。
身体权力
性别运动推动者周芷萱表示从「母猪」与「回收业者」等名词使用,除了指称后者回收其他男性用过的「垃圾」,也暗指女性身体在经滥交、裸露等任意使用,其人格即为低劣、且可以被任意辱骂[32]。她认为其背后的逻辑是,认定女性的性只能是有限度使用的东西,超过一定程度便会成为「垃圾」[32]。而这也显示出社会对于内部可能挑战的不安,且这些不安未必是有意识的过程[32]。当中体制内部的成员,有时不知道可能存在其他诠释路径,或对社会认同的安全感并不足以支持挑战体制,因此只能重复既有的路径[32]。
不过周芷萱认为这些成员依然恐惧无法控制的女体,尤其当女体成为向社会其他人演示的展演,才知道原来不需要受社会控制和规范、或惩罚后仍可以照样生活[32]。她表示在奖惩系统的社会秩序外,依然有许多被称为「回收业者」而能自处的男性、或被嘲弄也能自在生存的女性,都通过自身价值选择,展现对奖惩游戏的挑战[32]。对此她认为每个社会秩序守护者的天生职责,便是试图攻击「坏女人」、不让后者拥有话语权,以避免持续散布其他可能性,造成社会秩序面临更大挑战[32]。
柯采岑同样认为在当现代女性逐渐离开制式性别关系,面对追不到、不再可欲、展现不羁情欲的女性,人们为了抚平心中愤恨与不解,便设想出阻力最小的方法,也就是摧毁女性作为主体选择的正当性与可能,借由以「母猪」为名义的当众批判,向世界揭示并攻击越界坏女人的群像[2]。而当女性为了否认且拒绝并列「母猪」时,恰恰巩固同样压迫自身族群的父权规训体系[2]。对此她认为如果不去抵抗、推翻他人握有游戏规则的现况,永远不知道何时会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2]。
问题解决
苗博雅同意「母猪教」并非是否计较的问题,她表示「母猪教」作为互联网群体,容易误会成只是虚拟世界的冲突和攻击[25]。然而她认为近期内「母猪教」可能会在政治上逐渐取得实际权力,其意识形态将会对实际政治造成影响,甚至女性拥有的资本和权利可能被逐步收回[25]。因此现在面临现在不理会、甚至顺着其意愿以避免遭到批评,下一步便可能是实质政治权力遭到限缩[25]。对此她认为应该坚持守护容易遭到边缘化、抨击、污名化的女性,而非因其看似不符合标准而选择区分,以宣扬自身的优点[25]。她并主张当群众勇敢共同捍卫「母猪」之际,就是反抗「母猪教」支持者、自己、及生成自我社会的开始[25]。
对此,苗博雅认为应该坚持和尊重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不论是性活跃、崇尚物质、外国恋情等非自己倾向的人生选择权利[25]。不过费文侯则认为虽然「母猪教」相关问题范畴太大,无法仅凭借数句话语就能解决[15]。他一方面认为「Sumade」提出现象、但未能理解缘由的作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15];另一方面也批评应该有能力分析问题的苗博雅,选择相对安全舒适、讨好自己支持者的方式,要求与「Sumade」对话,认为此举非但不能解决「母猪教」,也不能解决造成其环境背景[15]。
黄上铨则认为在女性或关心性别议题者组成的人文社会学科圈、及在人文社会学科圈或性别同温层外的乡民群众之间存在着隔阂,甚至导致最基本的定义问题出现僵局[1]。他指出除了「母猪」定义浮滥导致女性容易觉得自己遭到指责外,性别运动圈与「母猪教」支持者间对于「母猪」与性别关系的想法存在极大歧异[1]。其中「母猪教」提出的自身不满「母猪」不等同于仇视女性的内核主张,更是引起性别圈全面质疑[1];当中由于对于父权体系松绑程度持有歧见,这导致双方持续各说各话[1]
不过他也认为受到人文社会学科致力推广性别教育的影响,当中成员多有一定性别意识,这些原因造成人文社会圈的意见领袖较难理解民众遭遇[1]。其中包括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遭遇的性别麻烦,比如在金钱分摊问题上,由于人文社会圈成员太过理所当然地采取均分习惯,使得该问题未能被聚焦关注[1]。对此他认为「母猪教」现象至少点出一般男性遭遇性别困境,但人们不一定要认同「母猪」这个用语[1]。
参考数据
- 黄上铨. . 《数字时代》. 2016年10月27日 [2016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7日) (中文(繁体)).
- 柯采岑. . 女人迷. 2016年6月6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日) (中文(繁体)).
- 黄厚铭. . 台湾新北: 群学出版社. 2016年5月14日: 第240页至第246页. ISBN 978-9869280327 (中文(繁体)).
- .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6年9月27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4日) (中文(繁体)).
- 许雅筑. .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6年9月24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3日) (中文(繁体)).
- Roger Chou. . 《英文中国邮报》. 2009年8月12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6日) (英语).
- 《自由时报》. . 《今日台湾》. 2010年6月8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英语).
- 叶国吏. . 《苹果日报》. 2016年5月19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3日) (中文(繁体)).
- Huang Hsin-po和Jake Chung. . 《台北时报》. 2014年5月2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英语).
- 张为竣. . 《联合晚报》. 2016年6月5日: A8板 (中文(繁体)).
- . DailyView 网络温度计. 2016年6月6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6日) (中文(繁体)).
- 谢承翰. . 社群气象台. 2016年5月28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日) (中文(繁体)).
- . 三立新闻台. 2015年5月1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8日) (中文(繁体)).
- 琴酒. . 兰姆酒吐司. 2016年6月11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22日) (中文(繁体)).
- 费文侯. . 新公民议会. 2016年10月25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3日) (中文(繁体)).
- 苏隽凯. . 中华电视公司. 2015年9月15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9日) (中文(繁体)).
- 人渣文本. . 《苹果日报》. 2016年6月6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23日) (中文(繁体)).
- . 《苹果日报》. 2015年10月5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23日) (中文(繁体)).
- 曹家荣. . 《数字时代》. 2016年8月19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23日) (中文(繁体)).
- 刘凯西. . 《雅虎新闻》. 2016年6月10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5日) (中文(繁体)).
- 谢承翰. . 社群气象台. 2016年5月31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日) (中文(繁体)).
- 谢承翰. . 社群气象台. 2016年6月2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日) (中文(繁体)).
- . 《自由时报》. 2016年6月15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日) (中文(繁体)).
- .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6年6月15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6日) (中文(繁体)).
- Mia. . 女人迷. 2016年9月21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中文(繁体)).
- Ab. . 女人迷. 2016年9月21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6日) (中文(繁体)).
- . 《苹果日报》. 2016年10月2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日) (中文(繁体)).
- 陈诗璧. . 中华电视公司. 2016年10月2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7日) (中文(繁体)).
- . 《自由时报》. 2016年10月2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2日) (中文(繁体)).
- . 三立新闻台. 2016年10月2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5月14日) (中文(繁体)).
- 刘扬铭. . 联合新闻网. 2014年5月2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21日) (中文(繁体)).
- 周芷萱. . 端传媒. 2016年5月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5日) (中文(繁体)).
- . 三立新闻台. 2016年7月18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5日) (中文(繁体)).
- . 翱翔的姿态. 2016年6月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9日) (中文(繁体)).
- . 《苹果日报》. 2016年4月29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24日) (中文(繁体)).
- .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6年4月29日 [2016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3日) (中文(繁体)).
- 林彦臣. . ETtoday 东森新闻云. 2016年2月13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5日) (中文(繁体)).
- 陈伯璇. . 风传媒. 2016年8月10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4日) (中文(繁体)).
- . 联合新闻网. 2016年5月27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3日) (中文(繁体)).
- 徽徽. . 地球图辑队. 2016年6月2日 [2016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0日)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 (繁体中文) 母猪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繁体中文) Obov(身寸☆惹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