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哺乳

哺育母乳的常见方式是让婴儿含着母亲的乳头,由母亲的乳房直接哺育,也有其他的方式,例如由吸乳器挤出,再用婴儿奶瓶喂养、也可以用杯子或是汤匙、补充滴注系统或鼻胃管喂养。早产的婴儿还没有能力吸吮,因此避免使用奶瓶喂养[3]。母乳也可以由非婴儿母亲的女性提供,可能是由其他人捐赠、由吸乳器挤出的人乳(可能来自母乳银行或其他非正式的母乳捐献),或者是其他的妇女(奶妈)用乳房哺育不是她自己的小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前六个月只用母乳哺育,若婴儿已可以接受固体食物,可以在六个月后渐进加入固体食品,不过在二岁之前仍建议继续以母乳作为幼儿的补充营养来源之一,幼儿在二岁之后只要妈妈及幼儿愿意,仍可以继续喂母乳[4]。母乳哺育对母亲和婴儿都有帮助,甚至在婴儿成长到幼儿时期时也有帮助[5]。母乳哺育对婴幼儿有诸多好处:母乳喂养可以提供对感冒及流感的抵抗力[6]、减少婴儿猝死症风险达73%[7]、降低中耳感染的几率[8]、微幅降低儿童白血病风险[9]、降低儿童肥胖[10]哮喘和湿疹的风险[11],并可减少牙齿的问题[11],而且长大后肥胖的几率也会降低。[12]母乳喂养还可以提升智力,[13]减少婴幼儿心智障碍的情形。用母乳哺充收养的婴幼儿,也会受到上述的益处[14][15]。
母乳哺育也对母亲的健康有益,母乳哺育有助于子宫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也减少产后流血,也可以让母亲的体重恢复产前水准。母乳哺育也可以降低后续乳癌的风险[16][17]。母乳哺育有助于母亲及婴儿减少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18]。
现在普遍认为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的食品,不过有些国家在1950年代曾认为哺乳已不合时宜,当时也认为配方奶的营养成份比母乳更适合婴儿食用。目前已普遍同意配方奶的营养成份不如母乳,母乳中除了含有适当的糖、蛋白质及脂肪外,也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消化酶[19]及激素[19]。母乳中也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及淋巴细胞,有助于婴儿免于疾病感染[20]。母乳提供的免疫机能是母亲身体量身定作的,在母亲接触婴儿及照顾婴儿时,会接触到婴儿体内的病原体,因此母亲体内会产生对应抗体及免疫细胞[21]。
婴儿约四到六个月时,其体内肝脏细胞内保存的铁会用完,因此建议除了母乳外,可以增加副食品[22][23]。母乳中含的铁比配方奶中的铁要少,不过母乳中含是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乳铁蛋白,对母亲或是胎儿都比硫酸亚铁要安全[24]。
产生


女性分娩后会因为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影响,会分泌母乳哺育婴儿。一开始分泌的母乳称为初乳,其中的免疫球蛋白 IgA含量较高,会覆盖在婴儿的消化道,在新生儿免疫系统正常工作之前,可以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初乳也会有轻微的致泻效应,避免胆红素的堆积(胆红素是造成黄疸的因素之一)。
研究显示在开发中国家营养不良的妇女仍可以分泌母乳,而且份量和已开发国家的妇女相当[25]。有许多原因造成妇女无法分泌足够的母乳。常见的原因是婴儿吸吮的方式不正确(婴儿没有有效地接触乳头)、没有喂食(或是挤出)相当于母乳分泌量的母乳、特定药物(包括荷尔蒙避孕药)、生病或是脱水。有一种罕见的原因是席汉氏综合征,也称为产后垂体功能减退,会造成催乳素不足,需要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
乳房分泌母乳量会受哺乳或是手挤乳移出乳汁频率的影响,移出乳汁频率越高,分泌母乳量也会越多,移出乳汁效率分别为亲喂>手挤乳>吸乳器,建议产后头几天尽量亲喂为主,4-6周内避免使用奶瓶或是奶嘴干扰,如果因不可抗因素不能亲喂则建议使用手挤乳移出乳汁,再使用杯喂等辅具代替。[26][27][28][29]。婴儿有需要时就哺乳比定时哺乳要好。考科蓝研究指出若哺乳时令人放松的音乐,也会增加分泌的母乳量。若母亲很早就开始用手挤乳移出乳汁,甚至在婴儿还无法哺乳时就开始进行,分泌的母乳量也会较多,但是生产前就移出乳汁有可能增加子宫提早缩收的风险,但是孕哺亲喂则不一定会提早子宫缩收,只要母亲身体没有不舒服即可。[30]。
若是使用挤乳器,会建议使用适合自己罩杯挤乳器,因为可以减少乳头受伤或是水肿,没有任何根据高级吸乳器是否就一定比较好。催乳药可以增加母乳分泌量,但是其中的草药成份可能会造成一些风险,因此一般会建议先使用非药物的方式,而且每个人体质不同不一定能够确定是否会有效或是有其他预料外效果。[31][32]。

初乳(colostrum):量少、色黄而浓稠、富含各种抗体,等同于新生儿的第一剂预防针,保护婴儿免于感染及过敏。含有肠道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儿肠道黏膜发育成熟,避免过敏及耐受不良,以及帮助营养机收及对抗病菌。初乳具有轻泻作用,可以帮助顺利排出胎便,减少黄疸。富含维生素A,减少感染性疾病的严重度,避免眼部疾病。
过度乳(transitional milk):是产后第二天至二十天左右,介于初乳与成熟乳之间的奶水。免疫球蛋白与蛋白质浓度渐渐减少,乳糖、脂肪与水溶性纤维素逐渐增加。
成熟乳(mature milk):产后二十天左右,母亲的奶水开始转变成淡乳白色,成分趋近稳定。然而,乳汁成分的转换并无明确之区分点,因成分、比重差异,在单次哺乳或挤乳时间的延续而出现成分改变。即使单次哺乳期间,刚刚流出来的乳汁与哺乳到后半段的乳汁,样态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单次哺乳或是挤乳时头几分钟出来的,称之为前奶(Foremilk),其中含有较多蛋白质、乳糖、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单次哺乳或挤乳一阵子之后分泌的乳汁,谓之后奶(Hindmilk),其中有较多脂肪及热量,让婴儿有饱足感。
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哺乳专业机构De Cleats曾试着要区分每次哺乳时,一开始分泌的前乳(foremilk)及后来分泌的后乳(hindmilk),但这种区分会让人混淆,因为前乳和后乳不是两种不同的母乳。在每次哺乳时,母乳的脂肪含量会渐渐增加,这也是前乳和后乳的主要差异[33]。
保存

母乳挤出后,可以经适当方式存放一段时间。新鲜挤出人奶室温存放不超4小时。[34]脂酶会在牛奶解冻后使乳脂肪分解,而造成味道的改变。这样的母乳仍可以安全饮用,而且大部份的婴儿也都会喝。煮过可以避免类似的味道变化,但其中的抗体会因此而减少[35]。母乳需要以气密的方式密封存储,有些塑料袋是设计来短期(72小时内)存储母乳,有些则可以冷冻存放母乳,最多可以保存到12个月。以下的表列出安全的保存时限[36]。
存放位置 | 温度 | 最长可存放时间 | |
---|---|---|---|
室内 | 25 °C | 77 °F | 6到8小时 |
有冰袋的隔热保温袋 | 最多24小时 | ||
冰箱内 | 4 °C | 39 °F | 最多5天 |
冰箱内的冷冻室 | -15 °C | 5 °F | 2周 |
冰箱内的冷冻室,而且有独立冷冻室的门 | -18 °C | 0 °F | 3至6个月 |
手动除霜的立式冷冻柜深处 | -20 °C | -4 °F | 6到12个月 |
成份
脂肪(g/100 ml) | |
共计 | 4.2 |
脂肪酸(8个碳的) | 痕量 |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 0.6 |
胆固醇 | 0.016 |
蛋白质(g/100 ml) | |
共计 | 1.1 |
酪蛋白 | 0.4 |
α-乳白蛋白 | 0.3 |
乳铁蛋白 | 0.2 |
IgA | 0.1 |
IgG | 0.001 |
溶菌酶 | 0.05 |
血清白蛋白 | 0.05 |
ß-乳球蛋白 | - |
糖类(g/100 ml) | |
乳糖 | 7 |
寡糖 | 0.5 |
矿物质(g/100 ml) | |
钙 | 0.03 |
磷 | 0.014 |
钠 | 0.015 |
钾 | 0.055 |
氯 | 0.043 |
母乳中含有许多的蛋白质、脂类、糖类及其他的生物活性物质。每一次哺乳时的成份有所不同,而也会随着哺乳过程而有改变[38]。
母乳中有高含量的免疫球蛋白A(IgA),从出生后第10天到产后至少的七个半月内都有此一成份[39]。
母乳中含有0.8%至0.9%的蛋白质、4.5%的脂质、7.1%的糖类、0.2%矿物质[40]。糖类中主要是乳糖,其中会有少量以乳糖为主的寡糖。脂质中包括棕榈酸和油酸的三酸甘油酯(O-P-O三酸甘油酯),也会有反式脂肪。脂类中还有异油酸及共轭亚油酸(CLA),最多会约占脂质含量的6%[41][42]。
母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有alpha-乳清蛋白、乳铁蛋白(apo-乳铁蛋白)、IgA、溶菌酶及血清白蛋白。在酸性环境中(例如胃部),alpha乳清蛋白会折叠成另一种型式,和油酸结合成一种复合物,称为HAMLET,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这可能是喂母乳可以减少婴儿癌症发生率的原因[43]
母乳中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约占总含氮量的25%,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酸酐、氨基酸及核苷酸[44][45]。母乳有昼夜的变化,有些核苷酸较常出现在白天分泌的母乳中,有些核苷酸较常出现在晚上的母乳中[46]。
母乳中含有内源性大麻素(天然的神经递质,大麻中有可以仿真此类物质的化学物质)、2-花生四烯酸甘油酯[47]、花生四烯乙醇胺[48][49]、油酰乙醇酰胺[50]、十六酰胺乙醇[50]、 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50]、前列腺素F2α乙醇酰胺(prostaglandin F2alpha ethanolamides)[50]、前列腺素F2乙醇酰胺(prostaglandin F2 ethanolamides)[50]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激发食欲,不过也可以用来调节食欲,让婴儿不会喝过多的母乳。这可能是喂母乳的婴儿其热量摄取量比喂配方乳的婴儿要少的原因[51]。
母乳本身没有经过杀菌,其中有包括多达六百种不同的菌种(母乳微生物群),其中包括双歧杆菌属、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龙根菌(B. longum)、比菲德氏菌(B. bifidum)及齿双歧杆菌(B. dentium)[52]。
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糖类人乳寡糖(HMO),在配方奶中没有这种糖类。婴儿无法消化人乳寡糖,不过人乳寡糖可以建构婴儿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诱饵受体,阻隔引发疾病的病原体的附着。这些菌群也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反应,对婴儿有益。到2015年为止,已发现超过一百种的人乳寡糖,每位女性母乳中的人乳寡糖种类及数量都有所不同,每一种都有其个别的功用[53]。
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其母乳成份也和一般母乳有些不同。其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比例较高,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低。也有报告提出糖尿病妇女的母乳可能会造成婴儿的语言发展迟缓,而影响程度和剂量有关,不过即使有此风险,医师仍建议患有糖尿病妇女为其婴幼儿哺育母乳[54]。
妇女若体内有些物质,担心会通过母乳传播到婴幼儿的(例如酒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或是其他药物),在进行母乳哺育前需要和医师咨询。
大部份不喂母乳的妇女会用配方奶来喂婴幼儿,不过有些国家会将志愿者捐献的母乳放在母乳库中,再让妇女凭医师处方来取用[55]。
和其他乳制品的比较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分泌乳水,但其成份各有不同,其他动物的乳水成份也常常和母乳不同。一般来说,越常哺乳的哺乳类动物其分泌的乳水(包括母乳)都会比较稀。母乳会比牛乳要稀,也比较甜。
全脂牛奶相较于母乳,其铁质、视黄醇、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D、不饱和脂肪或是必需脂肪酸都较少[56][57][58][59],而蛋白质、钠、钾、磷及氯化物又太高,会让婴儿未发育成熟的肾带来负担。而且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及钙质比母奶要不容易被婴幼儿所吸收[57][60][61]。 淡奶因为处理过其中的蛋白质,会比较容易消化,但在营养上仍然不适合和婴幼儿食用。有些婴儿会对酪蛋白过敏,这也影响了由牛奶中衍生的配方奶粉[62],会减少酪蛋白的含量。
营养 | 母乳 | 牛乳 | 羊乳 |
---|---|---|---|
热量(千卡) | 172 | 146 | 168 |
蛋白质(g) | 2.5 | 7.9 | 8.7 |
脂类(g) | 10.8 | 7.9 | 10.1 |
饱和脂肪(g) | 4.9 | 4.6 | 6.5 |
单元不饱和脂肪(g) | 4.1 | 2.0 | 2.7 |
多元不饱和脂肪(g) | 1.2 | 0.5 | 0.4 |
糖类(g) | 17.0 | 11.0 | 10.9 |
叶酸(mcg) | 12 | 12 | 2 |
维生素C(mg) | 12.3 | 0 | 3.2 |
钠(mg) | 42 | 98 | 122 |
铁(mg) | 0.07 | 0.07 | 0.12 |
钙(mg) | 79 | 276 | 327 |
环境污染物
母乳中的环境污染物一般来说是无害的,只有在环境中污染物含量很高时才会对婴儿有影响。而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也较以往要低,因此对应母乳中的环境污染物也会比较少。大众比较关注的污染物有农药、有机汞及铅。母乳中也会有微量滴滴涕及狄氏剂,而在配方奶中也可以检测到[64]。杀虫剂及其他有毒的化学物质都会生物累积,也就是在食物链越顶端的生物,其体内脂肪中会有较多的化学物质。这对因纽特人有明显影响,因为其传统饮食就是以肉类为主。目前也正在进行有关多氯联苯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因纽特人的母乳中有毒化合物的浓度较高[65]。
在1951年时首次发现母奶中出现持久性的毒素,当时一群妈妈接受了DDT杀虫剂的测试。在1966年时有位瑞典研究者发现他的太太母乳中含有多氯联苯,五年后瑞典禁用多氯联苯,美国在几年后也跟进。不过因为许多地区仍在使用多氯联苯,而且其本身不易分解的特性,仍然有许多人关注母奶中的多氯联苯含量,是最受到关注的母奶中化学物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孕妇在产前接触多氯联苯,会对胎儿有负面影响。在美国大湖区、北极及荷兰的研究人员发现若婴儿母亲住在多氯联苯背景污染量中高度的地区(可能因为饮食中有受污染的鱼类或动物制品),婴儿的免疫力会较弱、IQ较低,学习能力也会有些影响,有些问题延续到青春期前期。不过研究者发现吃母奶的婴儿虽然体内多氯联苯含量比吃配方奶的要多,但其表现却比吃配方奶的要好—母奶可能有某种保护身体降低有毒物质影响的能力[66]。
1981年美国的研究员发现美国的母奶样本中含有阻燃剂PBDE。测试发现从1970年代阻燃剂刚开始使用起,一直到1998年,美国妇女母奶中阻燃剂的含量每五年成长一倍,且后来含量是欧洲及日本妇女母奶的十到一百倍[66]
母乳中的脂质成份解析
婴儿从出生开始,每个阶段的发育都非常重要,尤其0-3岁是宝宝的大脑发展「黄金时期」,而母乳中的脂质含有各阶段脑部与神经系统发展所需的关键营养,包含磷脂质、亚麻油酸及α-次亚麻油酸、AA及DHA、Sn-2棕榈酸等[67][68][69][70]。
磷脂质PS&PC
磷脂质是存在卵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卵磷脂中影响人体生理最重要的成分;磷脂质可依「磷酸基」的不同而被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如PC、PS、PE、PA、PI等,其中以PC含量最多。 对于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时期的胎儿及婴幼儿,磷脂质是脑部神经发展的关键营养群之一,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介质的重要来源。摄取充足的磷脂质,可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孕产妇、哺乳妈妈及婴幼儿对卵磷脂的补充。第七届卵磷脂国际会议曾作出结论:“总结众多研究成果,建议怀孕妇女服用适量的大豆卵磷脂,这对于幼儿的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委员会(FDA)也批准,所有的婴儿食谱中都要适量补充卵磷脂。幼儿增加卵磷脂的摄取,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和脑部的发育[71]。
- PS (磷脂酰丝胺酸) :
存于全身各细胞膜,更集中存于脑细胞中(约占有10%),是大脑x胞膜的活性物质,能强化脑部功能,影响脑内化学消息的传递与接收,对细胞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72]。 PS通过下列机制强化脑部的功能:
(1)增进脑细胞的葡萄糖代谢能力,脑细胞的能量来源为葡萄糖,因此葡萄糖代谢能力非常重要。
(2)增加细胞膜受体(receptors)的数目,可增加信息接受的能力。
(3)增加脑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助于神经传导物质的传递与接收。
(4)增进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能力,进而改善记忆力。
- PC(磷脂酰胆碱) :
PC(磷脂酰胆碱)经酵素分解后会产生Choline(胆碱),与人体内的乙酰基化合,产生的「乙酰胆碱」是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含量越高,神经元传递的速度越 快,记忆力则越提高[73]。
亚麻油酸 & α-次亚麻油酸、AA & DHA
- 「必需脂肪酸」不能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自饮食中获得而称之。婴儿的必需脂肪酸包括亚麻油酸(Linoleic Acid,ω-6)、α-次亚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ω-3),和AA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ω-6)、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ω-3)等。这些必需脂肪酸在食入婴儿体内后,可以被转变为各类不同的脂肪酸和其他人体必须的代谢产物,提供成长所需。
- 亚麻油酸可以在宝宝体内转化为AA,而α-次亚麻油酸可转化EPA和DHA。
- AA & DHA是母乳中重要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 : 1黄金比例[70]满足婴幼儿生长需求。
- 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能可促进脑组织、神经组织及视网膜的合成与成长[73]。
其他用途
母乳除了提供婴幼儿基本营养外,对于儿童或成人也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母乳用在医学用途上已有上千年之久[75][76]。母乳中含有强力的抗体及抗毒素,许多人认为母乳提升身体的治愈能力,也可以改善身体健康。不过母乳不是无菌的,若哺乳的妇女有感染一些感染病(像是HIV或是CMV),可能就会通过母乳传播疾病给婴幼儿或是其他成人[77][78]。
母乳也已用在一些小病的家庭疗法中,例如结膜炎、昆虫叮咬、接触性皮肤炎、伤口感染、灼伤及磨破皮等。母乳因为其免疫上的性质,在替代医学上用来增强特定疾病(像病毒性胃肠炎、流行性感冒、感冒、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不过不该将母乳诠释为万灵药。有些医学专家指出母乳可以引发一些癌细胞的细胞凋亡,不过此一领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及实证来作为佐证[79]。
有少部份人使用(或至少是建议)用人乳取代日常食用乳制品,或是食物料理中用到的牛乳。 世界各地的主流文化多半认为人乳作为成人食品很不寻常,也不建议这様使用,因此目前较少针对一般食物使用的人乳商业生产或贩售[80]。
在哥斯达黎加,曾有人试着用母乳制成起司或是奶黄酱,作为婴幼儿断奶后的营养补充品[81]。提倡依附式育儿的Tammy Frissell-Deppe也曾出书《A Breastfeeding Mother's Secret Recipes》,其中有许多使用人乳的食谱[82]。
一家位在伦敦考文特花园的冰淇淋店在2011年2月开始贩售一种称为Baby Gaga的冰淇淋,其中用到的人乳是由Hiley太太提供,每提供10盎司可以赚15英镑,Hiley太太称这是「对经济衰退的打击」[83]。冰淇淋第一天全部卖光。虽然销售非常成功,但西敏寺的官员仍将这个冰淇淋从菜单上移除,原因是为了确保菜单上的内容「适合人类进食所需要。」[84]。
有一个名叫善待动物组织的动物权利组织曾呼吁一家乳品公司将其冰淇淋制品中用的牛乳改为人乳,以避免对小牛的虐待,此一论点提出后引发许多的批评[85][86]。
瑞士人汉斯·洛根(Hans Lochen)在纽约的餐厅餐单中就曾有人乳有关的菜[87]。
中国有出现过人乳宴的例子,除了有色情或性招待意味在内的人乳宴之外[88],也有以人乳为材料的菜肴,例如长沙一家餐厅曾试图推出这类含有人乳的菜肴,但后来受到舆论压力而暂缓[89]。
在2015年的新闻中有提到有健美因为人乳的营养价而饮用人乳。在2015年2月ABC新闻的报导中,有一位前健美选手提到:「这不常见,但我知道有人饮用人乳,不少人有在网络上的健美论坛中提到。」他说到:「就算这类的食物完全没有科学研究的支持,只要有可能有潜在的影响,就会出现在健身俱乐部中,而且会有人愿意试试。」。当时美国人乳银行有杀菌的人乳,有安全的控管,但价格很贵,每盎司美金10元,网络上的直接人乳交易约每盎司美金1至4元,而牛乳是每加仑(128盎司)美金3.44元[90][91]。
人乳市场
有针对人乳的市场,有些是有关乳母的服务,有些则是针对人乳制品。人乳会借由人乳银行交换,也有些人乳提供者及需要人乳的人会在网络上直接交换信息。人乳银行一般会有标准的进程筛检所提供人乳的品质,并且保存人乳。网络媒介的人乳筛检程度就因人而异。2013年的研究发现网络上取得的人乳中有74%有革兰氏阴性菌,或者好氧细菌超过10,000菌落形成单位s/mL[93],往往是在寄送过程中,开始出现菌落的成长[93]。
参考数据
- . Who.int.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 . Union.org.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 Collins, CT; Gillis, J; McPhee, AJ; Suganuma, H; Makrides, M. .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9 October 2016, 10: CD005252. PMID 27756113. doi:10.1002/14651858.CD005252.pub4.
- . Who.int. 2011-01-15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0).
- .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Cantey JB, Bascik SL, Heyne NG, Gonzalez JR, Jackson GL, Rogers VL, Sheffield JS, Treviño S, Sendelbach D, Wendel GD, Sánchez PJ. . 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12, 30 (3): 233–240. PMID 22926635. doi:10.1055/s-0032-1323585.
- Hauck FR, Thompson JM, Tanabe KO, Moon RY, Vennemann MM. . Pediatrics. 2011, 128 (1): 103–10. PMID 21669892. doi:10.1542/peds.2010-3000.
- Persico M, Podoshin L, Fradis M, Golan D, Wellisch G. .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1983, 62 (6): 297–304. PMID 6409579.
- Aguiar H, Silva AI. . Acta Médica Portuguesa. 2011,. 24 Suppl 4: 889–896. PMID 22863497.
- Finigan V. . The practising midwife. 2012, 15 (11): 33–34, 36. PMID 23304866.
- Salone LR, Vann WF, Dee DL.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39). 2013, 144 (2): 143–151. PMID 23372130. doi:10.14219/jada.archive.2013.0093.
- Lausten-Thomsen U, Bille DS, Nässlund I, Folskov L, Larsen T, Holm JC. .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3, 172 (6): 747–751. PMID 23371390. doi:10.1007/s00431-013-1949-z.
- . Sciencedaily.com.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Journal, 2006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 Sabuncuoglu O. . Medical Hypotheses. 2013, 80 (3): 315–320. PMID 23306004. doi:10.1016/j.mehy.2012.12.017.
- Alyssa Gillego, M.D; Stephanie Bernik, M.D. . [18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Levin, Roy J. . Sexual & Relationship Therapy. May 2006, 21 (2): 237–249. doi:10.1080/14681990600674674.
- Gouveri E, Papanas N, Hatzitolios AI, Maltezos E. . Current diabetes reviews. 2011, 7 (2): 135–42. PMID 21348815. doi:10.2174/157339911794940684.
- Chantry CJ, Wiedeman J, Buehring G, Peerson JM, Hayfron K, K'Aluoch O, Lonnerdal B, Israel-Ballard K, Coutsoudis A, Abrams B. . Breastfeeding Medicine. 2011, 6 (3): 111–116. PMC 3143386
. PMID 21091243. doi:10.1089/bfm.2010.0078.
- Bertotto A, Castellucci G, Fabietti G, Scalise F, Vaccaro R. . Arch. Dis. Child. 1990-11-01, 65: 1274–5. PMC 1792611
. PMID 2147370. doi:10.1136/adc.65.11.1274-a.
- . Gentlebirth.org.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英语).
- . Aapnews.aappublications.org. 2010-10-05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 Paesano R, Pacifici E, Benedetti S, Berlutti F, Frioni A, Polimeni A, Valenti P. . BioMetals. 2014, 27: 999–1006. PMID 24590680. doi:10.1007/s10534-014-9723-x.
- Prentice, A.M., Paul, A., Prentice, A., Black, A., Cole, T., & Whitehead, R. (1986). Cross -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ctational performance. In Ma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Human Lactation. Human Lactation 2, pp. 13 = 44 [Hamosh, M., & Goldman, A.S. (eds). New York: Plenum Press.
- . MayoClinic.com. 2010-03-13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 . LLLI. 2011-06-21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 . Parenting.ivillage.com. 2010-01-01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4).
- . Babies.sutterhealth.org.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 Becker, Genevieve E; Smith, Hazel A; Cooney, Fionnuala; Becker, Genevieve E. . Reviews. 2015. doi:10.1002/14651858.CD006170.pub4.
- .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 Mohrbacher, Nancy. . Breastfeeding USA. [1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MamiDaily 亲子日常. [2021-05-09] (中文(香港)).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日).
- Protocol #8: Human milk storage information for home use for healthy full-term infa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 Protocol.
- Constituents of human mil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re
- Andreas N.J.; Kampmann B.; Mehring Le-Doare K. . Early Hum. Dev. November 2015, 91: 629–35. PMID 26375355. doi:10.1016/j.earlhumdev.2015.08.013.
- Rechtman, D. J.; Ferry, B.; Lee, M. L.; Chapel, H.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6 (S3): S58. doi:10.1016/s1201-9712(02)90302-4.
- Belitz, H. 4th. Berlin: Springer. 2009: 501 [table 10.5]. ISBN 978-3-540-69935-4.
- Precht, D.; Molkentin, J. . Nahrung. 1999, 43 (4): 233–244. doi:10.1002/(sici)1521-3803(19990801)43:4<233::aid-food233>3.3.co;2-2.
- Friesen, R.; Innis, S. M. . J. Nut. 2006, 136: 2558–2561.
- Svanborg C, Agerstam H, Aronson A, Bjerkvig R, Düringer C, Fischer W, Gustafsson L, Hallgren O, Leijonhuvud I, Linse S, Mossberg AK, Nilsson H, Pettersson J, Svensson M. . Advances in Cancer Research. 2003, 88: 1–29. PMID 12665051. doi:10.1016/S0065-230X(03)88302-1.
- Jenness R. .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July 1979, 3 (3): 225–239. PMID 392766.
- Thorell L, Sjöberg LB, Hernell O. . Pediatric Research. December 1996, 40 (6): 845–852. PMID 8947961. doi:10.1203/00006450-199612000-00012.
- Sánchez CL, Cubero J, Sánchez J, Chanclón B, Rivero M, Rodríguez AB, Barriga C. . Nutr Neurosci. 2009, 12 (1): 2–8. PMID 19178785. doi:10.1179/147683009X388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2).
- Fride E, Bregman T, Kirkham TC. (PD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April 2005, 230 (4): 225–234. PMID 1579294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8-02).
- The Endocannabinoid-CB Receptor System: Importance for development and in pediatric dise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uroendocrinology Letters Nos.1/2, Feb-Apr Vol.25, 2004.
- Cannabinoids and Feeding: The Role of the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as a Trigger for Newborn Suckl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omen and Cannabis: Medicine, Science, and Sociology, 2002 The Haworth Press, Inc.
- Wu J, Gouveia-Figueria S, Domellöf M, Zivkovic AM, Nording ML. . Prostaglandins and Other Lipid Mediators. 2016, 122: 28–36. doi:10.1016/j.prostaglandins.2015.11.002.
- Williams, Florence. . The Guardian (London). 2012-06-16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 Martín R, Jiménez E, Heilig H, Fernández L, Marín ML, Zoetendal EG, Rodríguez JM. .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9, 75 (4): 965–969. PMC 2643565
. PMID 19088308. doi:10.1128/AEM.02063-08.
- Bode, L. . Early Hum. Dev. 12 September 2015, 91: 619–22. PMID 26375354. doi:10.1016/j.earlhumdev.2015.09.001.
- Rodekamp E, Harder T, Kohlhoff R, Dudenhausen JW, Plagemann A. .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2006, 34 (6): 490–6. PMID 17140300. doi:10.1515/JPM.2006.095.
- . womenshealth.gov. 2010-08-01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Department of Health, 1994. Weaning and the weaning diet.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Weaning Diet of the Committee on Medical Aspects of Food Policy. London: HMSO. Report on Health and Social Subjects No 45.
- . Vegetarian.org.uk.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 . Vegetarian.org.uk.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 FSA, 2002. McCance and Widdowson’s The Composition of Foods, 6th summary edition. Cambridge, England,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Cow's milk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rtinez GA, Ryan AS, Malec DJ. . 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in Children. 1985, 139 (10): 1010–8. doi:10.1001/archpedi.1985.02140120056027.
- Osborn DA, Sinn J. .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4): CD003664 [2017-02-26]. PMID 17054180. doi:10.1002/14651858.CD003664.pub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1).
- kidsgrowth.org --> Drugs and Other Substances in Breast Mil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on June 19, 2009
- Silent Snow: The Slow Poisoning of the Arctic by Marla Cone, Grove Press.
- Williams, Florence. .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1-09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 .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 .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 .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 .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 健康食品保健事典2010.
- .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 Biochemistry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 McIlwain and H S Bachelard., Edinburgh).
- CarnielliVP, LuijendijkIH, van GoudoeverJB, SulkersEJ, BoerlageAA, DegenhartHJ, Sauer PJ. . 1995, May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 Daniel-slack.newsvine.com. 2009-04-26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 Bella Online.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Breast Milk & Risk of CMV 1980 http://content.nejm.org/cgi/content/citation/302/19/107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buka J, Nduati R, Odem-Davis K, Peterson D, Overbaugh J. Desrosiers RC , 编. . PLoS Pathogens. 2012, 8 (6): e1002739. PMC 3375288
. PMID 22719248. doi:10.1371/journal.ppat.1002739.
- Hallgren O, Aits S, Brest P, Gustafsson L, Mossberg AK, Wullt B, Svanborg C. . Adv Exp Med Biol. 2008, 606: 217–40. PMID 18183931. doi:10.1007/978-0-387-74087-4_8.
- Jelliffe, Derrick B., and E. F. Patrice Jelliffe. Human Milk in the Modern World.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 Clínica busca cómo hacer queso de leche mater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ción, 17 June 2007
- Tammy Frissell-Deppe. A Breastfeeding Mother's Secret Recipes: Breast milk Recipes, Fun Food for Kids and Quick Dishes!. Dracut, MA: JED Publishing, 2002
- . BBC News (London). 2011-02-24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 . BBC News (London). 2011-03-01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2).
- . PETA.org.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1).
- WPTZ.com: PETA Urges Ben & Jerry's To Use Human Milk
- Black, Rosemary. . Nydailynews.com. 2008-09-18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 . 苹果日报. 2016-03-12 [201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
- . 苹果日报. 2003-01-27 [201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 Neporent, Liz. . ABC News. 17 February 2015 [4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Michael Easter. . Men's Health. [4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 Gently Borne Midwifery. . The Traditional Midwife.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Keim SA, Hogan JS, McNamara KA, Gudimetla V, Dillon CE, Kwiek JJ, Geraghty SR. . Pediatrics. 2013, 132 (5): e1227–e1235. PMC 4530303
. PMID 24144714. doi:10.1542/peds.2013-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