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郡
历史沿革
汉代武都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氐人之地置。白马氐为其中最大的一部。治所在武都道(县治在今甘肃省礼县南),领武都道、上禄县、故道、河池县、沮县、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平帝元始二年(2年),武都郡有51376户,235560人。王莽改武都郡为乐平郡。
两汉之际,武都郡为公孙述所据。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1]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武都郡有20102户,81728人。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了曹操控制下的汉中郡,阻碍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曹操遂迁武都郡的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2]后来蜀汉于建威之战稳定掌握武都郡。
西晋时武都改属秦州。太康初年,武都郡领下辨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故道,仅有3000户。北魏改武都县为石门县,置武都镇。西魏置武州,治石门县。北周置武都郡,改郡治石门县为将利县,后改武都郡为永都郡。
参考书目
-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复印虚受堂本
-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复印虚受堂本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周振鹤,2006,《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周振鹤《东汉政区地理》,页143。
- 《魏志 卷二十五 杨阜传》: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着,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