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
榴梿(学名:;星马泰与粤港澳写作榴梿[4][5],中国大陆又作榴莲[6][7]),是原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巨型热带常绿乔木,为锦葵科下榴梿属的模式种。榴梿一词通常指其果实,也称麝香猫果,中国古称“赌尔焉”[8]。汉语词语“榴梿”、“赌尔焉”及榴梿的拉丁文属名“Durio”、英文名“durian”均为马来语“”的音译或借用,“”在马来语中意为“刺”,“”意即“有刺之物”。
榴梿![]()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锦葵目 Malvales |
科: | 锦葵科 Malvaceae |
属: | 榴梿属 Durio |
种: | 榴梿 D. zibethinus |
二名法 | |
Durio zibethinus L., 1774 | |
![]() | |
榴梿的主要产地,绿色部分为原产地区[1],紫色部分为引种地区[2]。 | |
异名[3] | |
|
榴梿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浓重的气味,以及硕大而布满硬刺的球状果实。成熟后的果实长度可达30厘米,直径达15厘米;果皮因成熟程度而呈绿褐色到黄褐色;果肉呈浅黄色,因味道甜美而被广泛食用。榴梿在东南亚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现已人工引种栽培于泰国、越南、中国南部等热带地区。
特征

本种是一种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树高可达45米[1]。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大小如足球,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硬刺,果肉是由假种皮的肉包皮组成,肉色黄至白皆有,粘性多汁,酥软味甜,吃起来有冰淇淋的口感,但因味道浓重异于其他水果,对榴梿果肉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
产地
原产东南亚,有「果王」之称。原产地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榴梿生长地遍布东南亚,其主要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其他种植榴梿地方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州、夏威夷、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利尼西亚群岛、马达加斯加、海南岛、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加坡、台湾等。
种类
本种是国际贸易上最常见的榴梿属物种,人工栽培的品系已有上百样。除了本种,还有另外9种可食用的榴梿属物种,多只在原生地的市场上出现。
历史
东南亚早于史前时代已食用榴梿,但西方世界和中国认识榴梿只约600年。已知欧洲最早榴梿的纪录是意大利旅行家尼科洛·达·康提,在15世纪前往东南亚时纪录。葡萄牙医生加西亚·德奥尔塔在1563年出版的书中描述榴梿在印度用作药用。同时期,随郑和下西洋的穆斯林马欢在《瀛涯胜览》记述苏门答剌国的榴梿“赌尔焉”:“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成熟
榴梿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水果,某些品种的榴梿(例如生长于马来西亚的种)不可以采摘,否则不能继续成熟,果树也会受损伤。只有等其成熟后自行落下。榴梿树种类众多,有些种四、五年即可结果,有的要六至八年才能结果。绝大多数的榴梿树每年结果实一次,一棵树每年可产七、八十个榴梿[9],一个果实大的重达1-2公斤,在较大枝干上开花结果。一个榴梿从树上掉下后不断成熟的二至四天内是最美味的,但经过五、六天后,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时烂熟又难吃。
气味

人类对榴梿的气味有非常极端的嗅觉反映,一部分人认为非常芳香,爱吃的人觉得很香,越吃越爱吃,越吃越上瘾;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恶臭无比。它的种子也可以吃。一般很少有一种水果有如此明显的嗅觉反差,但由于考虑到公众反映,不少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禁止酒店、飞机、餐馆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携带打开的榴梿。
成熟后自然裂口的榴梿,存放时间不能太久,当嗅闻时有一股酒精味时,就是变质了。未开口的榴梿,不成熟的有一股青草味,成熟的散发出榴梿固有的气味。
如果用手直接抓着榴梿吃,手上的味道会残留两至三天,据说用榴梿的壳当容器盛水洗手的话,其去除气味的效果比用肥皂洗手更好,而且马上味道就会消除[9]。
中国文学家郁达夫在《南洋游记》中曾写道:「榴梿有如臭奶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9]。
用途
在马来西亚,榴梿的叶子和根部用来解热,而叶汁用来治疗发烧的病人。它也可制成不同美食,例如:榴梿巧克力[10],榴莲月饼和榴梿炸弹。
图册
白天闭合的榴梿花 夜间开放的榴梿花 榴梿树 榴梿树上的果实 榴梿的黄色果肉
参考文献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榴梿 |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榴梿 |
- Durio zibethin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Orwa C, A Mutua, Kindt R , Jamnadass R, S Anthony. 2009 Agroforestree Database:a tree reference and selection guide version 4.0 (http://www.worldagroforestry.org/sites/treedbs/treedatabases.as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Gasik. L. & Culclasure. R. A traveler´s guide to Durian Sea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Year of the durian
- . The Plant List.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 . 华语桥. [2023-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 . 联合早报. [2023-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中文(简体)).
- . 东方网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2021-06-13 [2023-09-30] (中文(简体)).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简体中文)
- 明 马欢《瀛涯胜览·苏门答剌国》:“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2008-11-20 [201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0).
- . 芭拉旅游网.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