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龄

杨鹤龄1868年7月—1934年8月),字礼遐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香港商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生平

四大寇和关景良(1890年摄于香港)。前排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后立者为关景良并不是四大寇之一。

杨鹤龄生于澳门。他的老家翠亨村也是孙中山陆皓东的老家,三个人自幼便认识。1886年,他入广州算学馆,和尢列是同学。[1]1888年他毕业后到香港,住在父亲开设的上环杨耀记”店舖。[2]1890年前后,他与孙中山陈少白尢列等人于“杨耀记”内密谈反清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1]1892年在澳门孙中山镜湖医院借钱兴办中西药局,“担保还银人”是澳门绅商、杨鹤龄的妹夫吴节薇。后来,孙中山因在澳门发展不顺利,遂到广州香山石岐开药局,据杨鹤龄的儿子杨国铿回忆,当时杨鹤龄将澳门龙嵩街的一座房子卖给了吴节薇,将所得钱款全部赠与孙中山发展事业。1895年,他加入兴中会。后来,孙中山接连发动反清起义,杨鹤龄在香港澳门筹募革命经费并宣传反清,还曾经在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社任职。[1]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他任总统府秘书,同年4月他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解职而去职。[3]此后,他居住在澳门,并把住宅命名为“杨四寇堂”,纪念四大寇时期。[1]1919年5月16日,他致信孙中山求职,被孙中山婉拒。1920年,他再次致信孙中山求职,再次被孙中山拒绝。[3]1921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9月14日杨鹤龄被聘为总统府顾问,并每月获养老金。孙中山还命许崇智拨款整修了越秀山南麓的文澜阁并更名为“三老楼”,请杨鹤龄、陈少白尢列入住。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4月4日杨鹤龄被任命为为港澳特务调查员。1925年孙中山逝世,他再次退隐于澳门[1][2][3]

1934年8月,他因脑溢血病逝于澳门,享年67岁。后葬于翠亨村南的金槟榔山[1][2][3]

参考文献

  1. 杨鹤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2012-2-17查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 [2012年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3. 杨鹤龄,辛亥革命网,2010年12月29日 存盘,存档日期2016年3月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