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郡

桂阳郡西汉时设置的。在今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建置沿革

汉代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桂阳郡,一说五年立长沙国后分南部地区置,治所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桂东郴州嘉禾宁远道县以南,广东省连县乐昌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等县地。其后屡有变化。元鼎六年(前111年)分西部地区置零陵郡,宣帝以后相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以南的耒水流域、舂陵水流域和洣水下游及广东省连江口以北的连江北江流域。

西汉后期,桂阳郡领十一县:郴、临武、便、南平、耒阳、桂阳、阳山(侯国)、曲江、含洭、浈阳、阴山(侯国)。王莽时,改桂阳郡为南平郡东汉初,复为桂阳郡。[1]后省阳山县。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析置汉宁县。[2]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后,刘备奉刘表长子刘琦继任荆州刺史,桂阳太守赵范向其投降。刘琦死后,其势力推刘备继任。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吕蒙夺取桂阳,刘备亦承认桂阳为其所有。

六朝

三国初期,刘备发起夷陵之战讨伐孙吴,桂阳郡等地叛乱响应,但被步骘镇压。

孙吴改汉宁县为阳安县。孙皓于桂阳郡南部分置始兴郡,辖境缩小。晋武帝太康九年(589年),改阳安县为晋宁县。太康中,桂阳郡领六县:郴、耒阳、便、临武、晋宁、南平。[3]东晋时,析置汝城县。[4]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桂阳郡,其地属郴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郴州为桂阳郡。桂阳郡领三县:郴、临武、卢阳。[5]萧铣鸣凤初,分郴县置义章、平阳二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桂阳郡为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郴州为桂阳郡。桂阳郡领八县:郴(今湖南省郴州市)、资兴(今湖南省资兴县旧市乡西)、义章(今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樟桥村)、义昌(今湖南省汝城县城头寨)、平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高亭(今湖南省永兴县高亭乡)、临武(今湖南省临武县)、蓝山(今湖南省蓝山县竹管寺镇)。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桂阳郡为郴州。[6]

人口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桂阳郡有28119户,156488口。[1]
  •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桂阳郡有135029户,501403口。[2]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桂阳郡有11300户。[3]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桂阳郡有2219户,22192口。[4]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桂阳郡有4666户。[5]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桂阳郡有31303户。[6]

行政长官

桂阳太守(前148年—9年)

桂阳太守(25年—457年)

桂阳内史(457年—474年)

桂阳太守(474年—479年)

桂阳内史(479年—494年)

  •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讨捕盗贼,境内肃清。[33]

桂阳内史(495年—549年)

桂阳内史(550年—557年)

桂阳太守(557年—560年)

桂阳内史(568年—589年)

桂阳郡太守(742年—758年)

  • 孙会

国主

南朝宋桂阳国(457年—474年)

顺阳国(456年—457年)/桂阳国(457年—474年)丨食邑2000户→3000户→5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顺阳郡王→桂阳郡王刘休范456年—474年宋文帝第十八子
伏诛,国除

南朝齐桂阳国(479年—494年)

桂阳国(479年—494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桂阳郡王萧铄479年—494年齐高帝第八子
伏诛,国除

南朝齐桂阳国(495年—498年)

永嘉国(493年—495年)/桂阳国(495年—498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永嘉郡王→桂阳郡王萧昭粲493年—498年齐文帝第四子
伏诛,国除

南朝齐桂阳国(498年—502年)

桂阳国(498年—502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桂阳郡王萧宝贞498年—502年齐明帝第十一子
伏诛,国除

南朝梁桂阳国(502年—549年)

桂阳国(502年—549年)|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桂阳郡王简王萧融502年追封梁文帝第五子
2桂阳嗣王敦王萧象504年—536年萧融兄子
3桂阳蕃王萧悎?—549年萧象子
伏诛,国除

南朝梁桂阳国(550年—557年)

山阳国(549年—550年)/桂阳国(550年—557年)|食邑2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山阳郡王→桂阳郡王萧大成549年—557年梁简文帝第八子
陈受禅,国除

南朝陈桂阳国(560年—563年)

清远国(560年)/桂阳国(560年—563年)
以迎衡阳献王之功封,食邑4000户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清远郡开国公→桂阳郡开国公侯安都560年—563年
桂阳国世子愍世子侯敦侯安都长子
伏诛,国除

南朝陈桂阳国(568年—589年)

桂阳国(568年—589年)
代数封爵姓名在位时间备注
1桂阳郡王陈伯谋568年—589年陈文帝第十三子
陈亡,国除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汉书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2. 《续汉书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3.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4.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5.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6.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7. 《后汉书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8. 《后汉书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9. 《后汉书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10. 《后汉书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11. 《后汉书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2. 《后汉书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13. 《后汉书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14. 《后汉书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15. 《后汉书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16. 《三国志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弟一》
  17. 《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18. 《三国志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裴注引《云别传》
  19. 《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
  20. 《三国志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裴注引《吴书》
  21. 《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裴注引《吴录》
  22. 《晋书 卷十二 志第二 天文中》
  23. 《晋书 卷九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24. 《北史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
  25. 《宋书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26. 《晋书 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27. 《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一》
  28. 《宋书 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29.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30. 《南史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31. 《南齐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32. 《梁书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四》
  33. 《梁书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34.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35. 《梁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六》
  36. 《周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37. 《陈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38. 《陈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39. 《陈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