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
果树学,又称果树园艺学(英语:Pomology),顾名思义就是来自拉丁文pomum与-logy的合称,可投入研究与栽培水果,是植物学的分支。水果栽植的定义来自罗曼语族(英语:Fruticulture,来自拉丁文fructus 及cultura的合称)也被使用过。

果树学的研究主因是果树的发育、增强、栽培与生理学考察,而果树的改善包含了水果的质感增强、生产期控管、降低生产成本。有参与果树学的研究者被称为果树学家(英语:Pomologist)。
发展概况
果树学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美国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农夫们正在扩大果园计划来响应持续成长的市场,同时来自于美国农业部的园艺学家与农业学院揭开由外国探险队带到美国的新品种,并且这些水果进行批量实验。1886年美国农业部创立了果农学分部,并且创始者亨利·范德曼(英语:Henry E. Van Deman)成为首席果树学家。分工的重点是发布新品种的插图纪录,并传播研究时发现水果成长与培育的特刊和年度报告。安德鲁杰克逊·唐宁(英语:Andrew Jackson Downing)与他的哥哥查尔斯在职期间,对于果树学和园艺学的表现突出,还发行了《美国的水果与果树(1845)》的书籍[1]。在美国农业部出现关于果树的石版印刷,像是「果树学家报告」和「农业年鉴」等等。在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大约有7700幅水彩画纳入馆藏[2],画中包含了园艺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和出版社等等提供给研究人员关于果树学的主要历史和植物资源。
日本
在明治时代的日本,藤井彻基于传统农业,引进欧洲和美国的果树学和园艺学[3]。藤井彻写着共8本的《果树栽培法》,其中采用了梨果,核果,贝壳果(水果和蔬菜)和水果的四组分类方法[3]。
日本农研机构农业技术革新工学研究中心(英语: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缩写:IAM)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果树的辅助机械以降低人工需求,主要研发成果项目包含了果园防飘散农药喷药车(主要对于果树以鼓风式进行药剂撒布)、高机动型果树高空作业车(主要用于高处修剪及收获等作业)以及手臂作业辅助器具(主要用于果树的整型、疏果、套袋等作业)等工具[4]。
中国
20世纪初期,一批奠基性人物包括吴耕民、孙云蔚、曲泽洲等人陆续将国外的果树学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国,与国内的其他同仁一起,推动了中国早期果树学的研究,打开了果树遗传育种、果树生理学、果树营养学等现代果树的研究领域[5]。
1940年起开始针对中国果树学领域的研究生进行人才培育。之后因文化大革命停止了10年,于改革开放后继续运行。果树产量从1952年的244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79万吨,果树经改良后产量斐然[5]。2008年,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创建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包括150多名岗位科学家和150个综合试验站,国家每年投入近2亿元体系经费用于支持果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试验示范[5]。
参考数据
- . Google 图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9).
- 梶浦一郎. . 养贤堂. 2008: 101.
- 黄政龙. (PDF). [2018-08-19].
- 邓秀新, 束怀瑞, 郝玉金, 徐强 等. . 《农学学报》. 2018-01-20, 8 (1): 33-43 [2018-08-19]. CN 11-6016/S. ISSN 2095-4050. doi: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18-1-0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 . 农委会. 2014-11-28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