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松
杨春松(1900年—1962年),男,祖籍广东大埔,台湾桃园客家人[2],政治人物,日治时期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创始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台湾籍党员[3],曾被认为属于台湾共产党谢雪红派系的一员[4],与简吉、赵港、陈昆仑、侯朝宗等都曾是台湾农民组合(农组,后文同)的重要干部[5],是「一、二次中坜事件」的内核人物[6]。
杨春松 | |
---|---|
出生 | ![]() | 1900年12月日
逝世 | 1962年5月16日![]() | (61岁)
墓地 | ![]() |
籍贯 | ![]() |
民族 | 客家 |
职业 | 社会运动者、政治人物 |
生平经历
早年至参与社会运动
在家人渡台后,杨是1900年12月于桃园龙潭出生[6]。1926年到广州,同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下任职于的国民党海外部[7]。1927年回台湾从事农民运动,参与领导桃园中坜镇农民抗租、对抗日本拓殖会社,过程中曾三次被捕入狱。212事件后担任农组中央委员长,积极对外联系的活动[6]。
在保释期间[6]的1929年,再到上海参加反帝同盟台湾支部的活动,后于1932年被捕而遣返台湾[8]。1938年刑满后,举家搬往日本。二战后杨和当地侨民发起组织华侨联合会台湾同乡会[9]。
二战后政治活动
赴日后的杨在1945年之后纵横在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之间[10],包括参加重建后的日本共产党。1945年底杨曾由朝鲜半岛秘密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会见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到1946年春杨再循原路回日本,向德田球一汇报情况。后为传递中国大陆的消息,杨与其他人在东京创办中国通信社,由曾永安出任社长,杨个人就以记者身份往来日本和香港之间[7]。
在韩战时期驻日盟军总司令部针对日本共产党发动「赤色整肃」(Red Purge),毛泽东强烈建议将日共书记长德田球一等人救到中国大陆,后就由杨安排德田等人偷渡,辗转大阪、神户等地再经海上信道[9],于1950年八到九月将日本方面的干部送至北京[11]。之后杨亦留在中国大陆[9]。
家庭
杨与妻子育有七名子女[14]:
- 长子杨国光,曾任中国新闻社驻日本分社社长。
- 次子杨潮光,曾任对外贸易部译员,后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15]。
- 三子杨震光,曾任台盟中央联结部部长。
- 次女杨淑瑛,上海复旦大学任职。
- 三女杨秀瑛,北京市外贸公司任职。
- 四女杨幼瑛(杨小瑛),长期参与统战活动,在任北京市日本归侨联谊会副秘书长。
参考资料
- .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5-02-10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PDF). 中国史硏究. 2013-03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18).
- . 中时新闻网. 2017-03-03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谢雪红的悲剧」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六组编印 1958年6月25日
- . 文秘帮. 2019-05-08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 简吉与日据台湾农民运动特展.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 中国观网. 2020-06-16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据文件记录被捕日期为1933年9月7日,参见:「JACAR(アジア歴史数据センター)Ref.B04013185800、日本共产党関系雑件/台湾共产党関系(I-4-5-2-3_11)(外务省外交史料馆)」
- 杨燕民. . 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17101918.
- 杨国光,《一个台湾人的轨迹》,台北:人间出版社,2001
- 日本共产党与中共爱恨情仇不破哲三打破野坂参三僵局,2021年28期 本田善彦 亚洲周刊
- 硬颈的客家革命者_杨春松 , 许良锋 2016-7-27,客家联盟网
- .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07813746.
- . 参考网. 2014-04-07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闻网. 2013-05-24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